zzxcv wrote:
這幾天吉美/寶徠在五...(恕刪)


合建照巳下來?小弟怎麼查詢不到在哪?

zzxcv wrote:
但是元利的信義聯勤設...(恕刪)


信義聯勤這案的確能夠改變過去對元利既有的刻板印象
看到那個透視圖感覺真的滿讚的
比較可惜原本規劃的46F被大砍下來,巳經稱不上雙子星了!
倫大 wrote:
合建照巳下來?小弟怎麼查詢不到在哪?...(恕刪)


併照後的新建照為99店建字第00226-01號, 28F/B5的P&T崗石住宅大樓
雖然只是一個8700坪小重劃區, 個個都在拼場..競爭真激烈




zzxcv wrote:
併照後的新建照為99店建字第00226-01號, 28F/B5的P&T崗石住宅大樓
雖然只是一個8700坪小重劃區, 個個都在拼場..競爭真激烈

高度咧?
萌貓 wrote:
高度咧?...(恕刪)


Slab to Slab是3.5m, 建物高度是99.05m




zzxcv wrote:
併照後的新建照為99...(恕刪)


感謝Z大的分享,不過整棟的建築物高度、樓板高度與寶徠還真有點相似
就不知道這棟的建築物外觀能不能讓人為之一亮!
但基地位置屬角度倒是滿漂亮的~

倒是101-14這張建照不知道算不算寶路X上園系列第三期的建照呢?
zzxcv wrote:
Slab to Slab是3.5m, 建物高度是99.05m, 因為是合建案, 如果沒有意外, 通常都是會用RC蓋.


在日本New RC 可以蓋到40-50樓以上, New RC是指使用高強度混凝土與鋼筋;ex:使用降伏強度達7,000 kgf/cm2的鋼筋,與抗壓強度700 kgf/cm2 or 1萬磅的混凝土. 不過在台灣還沒看到這樣的建物...

啥?建物高度沒超過100M,那加上頂飾跟屋突應該也很難超過120M了吧!
算了!我本來就不該對29層不到的純住宅建案抱太大期望...

話說現在只要混凝土跟鋼筋用好一點就可以用RC在地震帶蓋40F以上的大樓啊!是說核心筒結構好像不算RC吧!要不然600M以上的上海中心應該也算RC結構的建築物

目前台灣RC的最高樓應該是興富發在台中中港朝富路口蓋的百達富裔,不過使用RC的原因好像是因為百達富裔三棟彼此結構相連,所以為了避免在地震中三棟之間被扯斷,才捨鋼構而就RC

倫大 wrote:
倒是101-14這張建照不知道算不算寶路X上園系列第三期的建照呢?(恕刪)


倫大果然厲害,正是第三期的建照

寶路X上園系列是比不上寶徠花園等豪宅,想住新房子的上班中產階級而言,只能負擔較低的單價和總價的房子,2x,3x,4x坪數的房子是比5x起跳的大坪數豪宅吸引人




倫大 wrote:
感謝Z大的分享,不過整棟的建築物高度、樓板高度與寶徠還真有點相似
就不知道這棟的建築物外觀能不能讓人為之一亮!
但基地位置屬角度倒是滿漂亮的~

倒是101-14這張建照不知道算不算寶路X上園系列第三期的建照呢?...(恕刪)


吉美新店案的P&T外觀就是Neo Classical...與新店寶徠花園不同類型, 不過與信義區的如出一徹.
萌貓 wrote:
啥?建物高度沒超過100M,那加上頂飾跟屋突應該也很難超過120M了吧!
算了!我本來就不該對29層不到的純住宅建案抱太大期望...

話說現在只要混凝土跟鋼筋用好一點就可以用RC在地震帶蓋40F以上的大樓啊!是說核心筒結構好像不算RC吧!要不然600M以上的上海中心應該也算RC結構的建築物

目前台灣RC的最高樓應該是興富發在台中中港朝富路口蓋的百達富裔,不過使用RC的原因好像是因為百達富裔三棟彼此結構相連,所以為了避免在地震中三棟之間被扯斷,才捨鋼構而就RC...(恕刪)


這位大哥, slab to slab限高是3.6m, 3.5m算是有誠意的.
建物高度並不是越高越好, 還關係到基地面積, 規劃&棟距&採光, 馬路寬度, 臨路寬, 與削線等等.

另外, 鋼有軔性抗彎,水泥是剛性抗壓, 如果怕地震被扯斷, 那應該是要用鋼構作為主結構才是.

討論有點離題了, 不過這幾個新店新建案是有讓人爾目一新的感覺, 不管是在外觀, 整體規劃, 或是建材選用上, 雖然價格越來越不親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