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manpower wrote:
可以看一下前面文章的...(恕刪)


遠東世紀廣場耶~~~好懷念

大大是從K,L棟那邊照的

(跟遊戲橘子有沒有關係呢??哈)
nicemanpower wrote:
和那些一公頃以上的森林大公園相比可以說微不足道
為了促進生活環境 還是覺得永和豫溪街附近應該設置個一公頃的大公園才夠

我懂您的意思
只是這樣大面積的變動,依照目前的現況實在不是件易事,光是如何收購就是個問題
連條國光路開通,都因沒有經費只開一半(鄰居說,延宕十多年),後因升格才能夠通到永和耕莘醫院

我想,
要這樣等如此搬遷案成立,還不如直接回鄉,鄉下大樹才多咧~
所以朱市長打算整頓各區原先的垃圾處理場來作開發,倒是較為可行的做法
如同三重的重劃區真的還算不錯

ps.
對我來說,就連四號公園的人工建物也太多(圖書館/派出所/籃球場/823廣場)
公園應該像大安森林一樣,沒啥人工建築的才算是


nicemanpower wrote:
可以看一下前面文章的...(恕刪)


永和豫溪街附近好像沒有地啊!都是房子!

如果有就真的太棒了!
倒是中正橋下的公園弄得不錯,蠻乾淨的,假日人很多,小孩子玩得很快樂!
小成1978 wrote:
中正橋下的公園弄得不錯,蠻乾淨的,假日人很多,小孩子玩得很快樂!


市區公園 是每個方向都能進到公園 河濱公園是需要跨堤的 水門就那幾個 天橋也不多
花大錢建設河濱公園 但並沒有任何的單車道 可以讓市民可以安全樂活地到達河濱
(提到這點 板橋的市區單車道就相當發達 中和也有少數單車道串連到河濱)
且住在市區 無法時時呼吸到河濱綠地的新鮮空氣
等於要到河濱 就必須開車或騎車 那麼 就跟由三重市區出發到二重疏洪道是一樣的意思
希望永和也能有個(正)市區公園

zzzchen wrote:
對我來說,就連四號公園的人工建物也太多(圖書館/派出所/籃球場/823廣場)
公園應該像大安森林一樣,沒啥人工建築的才算是


所以前幾年 仁愛公園和四號公園才會出現護樹行動
廣場夠了!我們要樹!
而安邦公園當時要塞進來板橋地檢署時也被抗議
不滿板檢搬遷拆公園 中和住戶連署抗議
而舊國房管理學院搬走 沒有開闢為公園 卻被覬覦塞進大量不相干的行政單位時 也被強烈地反對...
國防管理學院都更案 鄰里反彈

話說 當初黃大洲趕走大安森林公園內的住戶時 那些住戶是被遷到偏遠的南港工業區 整個生活圈都變了

zzzchen wrote:
所以朱市長打算整頓各區原先的垃圾處理場來作開發,倒是較為可行的做法


永和的垃圾處理場位在保順路及保生路之間那塊地
附近已經有永和最大的仁愛公園和公一公園
對於頂溪商圈的生活品質幫助有限

由於中和線終端的南勢角站再往興南路二段那邊
仍有塊12.24公頃的空地 屬於齊魯特種工業區
已經有多位當地民代提出要將其改建為大型公園的訴求
包括: 新北市議員邱烽堯、前中和市民代表呂萬煜、前中和市長現任中和區長邱垂益

不過 如果只是撥出1,2公頃 來安置豫溪街一帶的住戶
並不會使公園面積縮水太多
若是順便將興南路一段及安樂路拓寬 將沿線住戶拆遷
這樣非但豫溪街一帶可以多出一公頃大公園
也可以徹底改善南勢角的交通與生活品質

趁現在中和那邊還有地 永和拆遷戶不需要搬離原本的生活圈太遠 依然在捷運中和線附近
但時機一旦過了 以後要做就更困難了
(這是跨中永和的一個願景 所以中和本地的政客 或是永和本地的政客都不曾提出過...)

而這樣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 頂溪商圈 作為永和的都心 亦出現大型公園作為生活空間 達到直轄市水準的生活品質
(板橋市區有7.7公頃萬坪都會公園正在開發中、三重市區有三重市立綜合體育場、新莊區公所附近有22公頃的新莊運動公園、中和廟口市區有中和區綜合運動場安邦公園)
2. 永和多了一個大型公園可以選擇 頂溪一帶不必大老遠騎車到四號公園休閒 達到節能減碳
且因為距離變近 可以更常親近花草樹木 放鬆身心
3. 四號公園的遊客壓力可以減輕
4. 南勢角多了個10公頃大型公園 當地原住戶與從永和豫溪街拆遷過來的住戶也因此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5. 南勢角的聯外道路徹底拓寬 不再因為一台公車停下來就動彈不得
6. 烘爐地山區可以朝山林保育方向 而不必遷就遊憩壓力繼續開闢
nicemanpower wrote:
不過 如果只是撥出1,2公頃 來安置豫溪街一帶的住戶
並不會使公園面積縮水太多
若是順便將興南路一段及安樂路拓寬 將沿線住戶拆遷
這樣非但豫溪街一帶可以多出一公頃大公園
也可以徹底改善南勢角的交通與生活品質

那也要看住民的意願吧...
我們應該還是個民主國家,至少要多次公聽會+協商...等到實現的時候,恐怕孫子都成年了
更何況從豫溪街走到捷運站不需10分鐘,現在要搬到至少離捷運20分鐘以上的地方,肯定會反彈的
何況烘爐地算是"嫌惡設施"...

ps.
其實竹林路那還有一個公有地,很大一塊(綠色區塊)
就是"永和區公所+戶政事務所+國父紀念館+圖書館+中華電信+國安局+警察局+消防隊+警察宿舍"那一片
把警光街與國光路中間泛公家部門的建物全部拆掉變成公園,應會更易施行且得民心

至於公家單位該何處去?
可考慮在美麗華戲院(褐色區塊)那作政府與民眾一同都更的建案,將能促進區域更新,豈不樂哉?



nicemanpower的豫溪街大公園計畫,構想很好,但是想要實現,只有三個字,不可能!

這兩天信箱收到的傳單

kpchao wrote:
nicemanpower的豫溪街大公園計畫,構想很好,但是想要實現,只有三個字,不可能!

秀朗里地圖如下

那邊 其實就是我之前地圖上提及的秀朗簡易公園
這個運動中心附設的小公園 距離豫溪街比四號公園還要遠且面積狹小
對豫溪街的呼吸權幫助不大 請參考~

zzzchen wrote:
何況烘爐地算是"嫌惡設施"...


烘爐地的名稱來源是地形
因為在當地 後方有山 而前方左右也有個山頭
形成三足鼎立 宛如烘爐 所以命名為"烘爐地"
當地還有顆巨石 被地理師稱為"火母"

山上有很多樹木 含氧量很高
且最近幾十年來培育了梅花林、櫻花林與杜鵑
是親近山林的好地方
雖然山上有宮廟 但近年因環保意識抬頭 亦不鼓勵焚燒金紙
即便在烘爐地福德宮與永和店仔街福德宮同時焚燒金紙的情況下
前者有山林淨化空氣 似乎不至於像市區的宮廟一樣變成嫌惡設施

根據以下地圖呈現 齊魯特種工業區那塊地附近是被學區環繞的 鄰近華夏技術學院和竹林中學
及夏日戲水冬天泡藥浴的北一游泳池

這個地點 距離南勢角捷運站雖然有1.2公里 以google map計算步行需15分鐘
不過以距離換取鄰近市區的10公頃大公園生活圈的呼吸權 應該仍有吸引力

且齊魯那邊也有公車站(湖山巖站) 可以搭249或670
其中249每12-15分鐘一班 有經過景新街站(興南夜市,近捷運南勢角站)、捷運頂溪站、西門站、台大醫院站等 而670與249的班次路線相似 可任選其一搭乘縮短候車時間
而如果欲搭免費巴士 也可以在內南里站搭免費社巴前往捷運南勢角站及中和各地
甚至建設後也可能因應居民乘車需求增開班次

而關於您所提及的永和區公所等機關搬遷(區公所搬到仁愛特區)
在不影響永和的行政治安運作下 若永和毋須外求另覓空間 就能多個大型公園 自然是好事一樁
但美麗華那一小塊地 與您所繪的綠色區塊相比 面積相差懸殊 是否能置入這麼多機關 實在令人不得不懷疑
尤其永和國父紀念館作為一個優閒的展演空間 是否適合搬遷到更擁擠的區塊 是值得思考的

我所提的 由中和跨區提供場地 協助永和的拆遷戶安置 是一個有時效性的想法
畢竟中永和的空地 只會越來越少 不可能憑空再出現
但如果豫溪街當地沒有要搬遷 其實齊魯運動公園的面積就可以更大嚕
這樣的結果就會很可惜...當最擁擠的南勢角有了生活空間後 永和市區卻依然擁擠不堪
那個永和國父紀念館根本沒啥用!
有啦!有人結婚會在那租場地辦婚宴啦,平常根本沒人會去,就算有活動,會去的也沒多少人!
如果那幾塊全拆掉蓋公園,那真的是不錯!公園可以每天去,公所是幾乎沒再去!

至於美麗華那塊,10幾年前就有喊要都更了,只是要住戶都同意也是超難,所以很多建商不碰都更,尤其是那種公寓又都是獨立住戶的,反正我覺得要都更真的是很難!
nicemanpower wrote:
烘爐地的名稱來源是地...(恕刪)

您誤會了,我貼那張公文,只是讓大家知道一下運動中心的進度,不是說這個運動中心對豫溪街有什麼影響。

豫溪街要大幅度的改變,可能比文林苑要善了還要難上一千倍,我只能說您的構想很好,但是沒人會買帳。拆掉這麼多戶相對高房價的房屋,要他們遷到相對低房價,生活機能較差的地區,大家不跟你拼命才怪。您如果以這個當政見出馬競選縣議員甚至市長,應該是選不上。

現實一點看,永和已經飽和的人口,仍以極緩慢的速度成長。以目前政府的能力與百姓安於現狀來看,要紓解永和的擁擠談何容易。除了透過老舊住宅翻新改建向上發展拉開棟距,別無他法。

關於運動中心,我的了解應是蓋在目前簡易公園的位置,只是先搞一個公園先讓大家止一下渴。不過,我的了解可能有誤。我個人是希望運動中心與供應站能共存,有個供應站在附近,買日用品很方便。
小弟住在永福橋頭那,不曉得是不是只有我們那裡是這樣,還蠻多變電箱就大剌剌掛在那裡(大概公寓四樓的高度...之前國中路就因此發生過火災)
而我每天往返台北市吳興街(看小孩)發現台北市說實話還真沒看到有變電箱
永和是該好好更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