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評委員不承認以前的環評分析,認為時空改,某溼地沒做環評?
2,淡水人要交通還是要夕陽?
看來第一項是新報告被打槍還是舊帳不認?
第二項是可能要開公聽會,確認是要夕陽還是交通。
第=項多少受綠黨影響。小黨永遠佔反對立場,才能以小搏大。
個人認為第二項也不用被反對黨嚇到,要做個景觀橋也沒那麼難,燈光打一打,粉抹—抹,醜女也變美女,美女再美,不整儀容,体態散漫,也變鄉下來的。
淡江大橋打個燈,再設置煙火台讓人放煙火,三不五拾放個煙火,美啊。
不管什麼方案,都要解決交通問題。
執政黨也要反省。不過還是支持能解決交通民代。
反對有理但幹上執政位子就能喬定事情嗎?還是更混亂?
再來以樓上的陰謀論,可能談都談不完,太多可能。
老話一句,交通一定要解,不管什麼黨。
wang_wang wrote:
看了環評報告,結論1...(恕刪)
最好笑的是
他們都會引進更多的人...所以永遠不解決
如果橋跟路通了,整體交通運量提升3倍...
只要新增的人小於3倍,交通就是改善....
之前看到新聞淡水八里一帶觀光客佔新北70%
意思是...不可能又更多觀光客....
(除了把其他地區的觀光客都吸過來...怎麼可能)
居民方面...了不起多個5萬吧...
都不知道人口已經不再成長了嗎??
其他地方是都不能住了嗎??
現在15萬居民+5萬學生=20萬人
5/20=25%
得到使用人次增加約25%,但是可用道路是現在的3倍
即1.25/3=41.6%
假設車流平均分配下
台2線的車流將只有現在的4成左右
但是這些人每一個都是清流高尚嗎?真不巧,因為工作的關係,知道一些環保教某些人的另一面,先說選舉好了,小弟的同事去幫某位候選人助選,回來卻搖著頭說,唉!人家一早就出門拉票去了,他老兄都日上三竿了還在睡大頭覺。若事實真是如此,倒還真印證了閒閒沒事的說法。
另外還有一個是學者,講起不是他專長的交通問題還真頭頭是道,但是他參與自己工作單位文件的編寫工作卻一再拖延,承辦人員雖然一再催促,他表面雖然都說,好,今天會交,但是他對今天的定義也許跟一般認知是不同的,所以今天過了還有今天。無奈其學者身分在其工作單位是被尊崇的,承辦人也無奈,只能以客氣的態度不斷催交。
王鐘銘在新北市第1屆區域議員選舉,根據中選會的資料各區得票率分別為:石門3.37%、三芝4.48%、淡水9.56%、八里2.68%,選舉時他可是強烈的訴求其觀點,由得票結果可知支持其想法的是少數中的少數,就算把買票、親情票...都算進去,也還是少數,而主張蓋路蓋橋的得票率合計已超過5成,但是這少數卻主導了環評的結果,居多數的贊成者氣憤之餘是否也該汗顏,是否該多做些事讓支持的聲音傳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