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買屋主要為投資,或是年輕覺得有個落腳的地方就好,
這次婚後第一次買屋,為了是要有個全家人安穩的窩,所以特別的認真。
從買屋後,工地開放已購客參觀後,我幾乎每週都會找時間到工地看看,
也上網開始認識容積率、建蔽率、建材、工法、裝潢問題等等,
畢竟要買這樣的房子,一輩子沒有幾次機會,這樣的時間投資絕對值得!
也建議計畫買屋的朋友,提早要做功課,房子多看(不管仲介或預售屋等),
每一家都會講自己的優點,聽多了就會知道好的房子應該有哪些優點!
過程中或許也會遇到自己很中意的房子(好屋真的難得)。
比如最近吵雨遮的新聞,看了真的令人感到難過,難道分開計價房價就會合理?
我認為重點在買家應該學會知道什麼叫主建物、陽台、雨遮、公設比、法定空地,
甚至於法定停車位、獎勵停車位等等的問題,懂了,別人就不能呼愣到你。
就比如我常看到有人會說,『中庭這麼大,難怪公設比這麼高』,
但中庭沒有天花板,不算建物,不在建坪中的~
另外後續管理問題也要注意,當社區規模太小,管理費就會太高,
公設越多,未來的成本越高~
集合式住宅,大家意見不同,大家都認為自己說的對,
這時規約就很重要,千萬不要聽銷售的片面之詞,第一次住戶大會上通過的規約才有法定效力,
若當時規約不如預期,還得考慮要不要放棄........
買個三、五千的東西,有時都會研究很久,買屋過去是三、五百萬的事,
現在是八百、一千萬的事,建議真的得多研究,免得交屋後才後悔。
Frank Lin
UP10000 wrote:
如上面大大的訊息,後兩期建商會以兩房為主力產品,可見這區的高價購屋能力不強,相對生活水平不比副都心高,為了順利將餘案所以將以拉低總價的方式大促銷。
呵,我不清楚我說的那段話,那個地方能讓大大下如此的斷言。
就我所知現在的建案若是同層樓中有大坪數也有小坪數的,小坪數很快就會賣完了,因為若是買小坪數單純要自住的,還是會希望同層樓不要隔成太多間,這樣出入的份子才不會太複雜。我之所以會知道後面有1+1房的,是因為我有跟代銷抱怨四期的二房很快就賣光光,才在那痴痴的等五期的,但是五期打廣告又是以大坪數為主,一度讓我以為這期沒推二房的,不過後來因為五期的二房隔局我不愛,所以才轉買四期的二房。
我目前已經住進來了,我們社區是以自住居多,去年底交屋到目前為止已經入住快九十戶了,上次中元普渡時發現,我們社區大都是年輕人咧,而且住到目前為之,我都不會覺得這邊生活機能不好,算是還住的很開心。
UP10000 wrote:至少六、七期的圖老早畫好,我想不會因為四、五期的銷售結果而有變化的。按捷運系列的成本,現在跟著行情只是多賺多少的問題,如果原本大坪數不好賣,降點價,相信我,一樣搶光光的。
如上面大大的訊息,後兩期建商會以兩房為主力產品,可見這區的高價購屋能力不強,相對生活水平不比副都心高,為了順利將餘案所以將以拉低總價的方式大促銷。試想!下一期如果銷屋不順的話,應該有機會降價促銷,手頭不寬裕的網友們!靜觀其變罷。[不可講李白]
更何況,大坪數不好賣嗎?小坪數先賣完的理由大抵是因為總價低,決定快,投資客也多些;但以上郡為例,再來賣完的不是中間坪數40坪,而是50坪的大坪數,原因是因為面向所致。
好境目前據說一談業務就可降5萬給你,但是開價已經破30萬~~ 沒道理對吧,我也覺得沒道理,但是他就是賣得出去.... 房價會高會低,跟股市一樣,都是個賭字....
Frank 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