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1 wrote:看到這段話就知道,閣下真的不懂,真的有了解過嗎?不知道還亂發言,不是可笑嗎? 每次看到C大的文章,我總是打從心裡敬佩。引經據典的言論,讓我知道林口的林林總總,相形之下,也讓我愧為林口一份子。真是佩服!佩服!
很明顯現在分成兩派了支持或不支持很可能都改變林口的命運大家都是為了林口而發聲這是好的現象不過林口所有論壇社團開始串聯反對抗議是勢在必行免不了我也希望選手村跟公園都能留在林口如何創造雙贏便端看林口人的智慧
6161 wrote:看到這段話就知道,閣...(恕刪) 所言甚是!這本來就是急就章作法 ! 又牽涉龐大建設經費問題 自然引起眾說紛紜以合適辦法可以考慮A10 周圍區域 一來成本低 區域完整 離車站近!不易起民怨
「文1選手村」的規劃是「綠建築:太陽能板+風力發電+雨水回收+座北朝南」~~ 這是C大自己設計規劃的嗎?有圖文的話就PO出來嗎?留給大家公評吧?這點都做不到,如何信服於人我只從公文看到運動公園及棒球場變更為選手村、餐廳、必要的辦公設施、多功能活動草皮遵照01的傳統吧,有圖有真相,講了這麼多有屁用,新聞稿也拿不出來,好啦!放寬標準,拿新聞來PO也行,又快蓋了10層樓,找個新聞或是圖片有怎麼難嗎?還有提醒你,選手村蓋在運動公園整件事,一直都沒知會過""在地的新北市政府與林口區民"",現在消息曝光了,難道不能發聲嗎?
chouyen大PO圖、PO文、PO新聞都可以啦要引經據典也要有出處吧,你發的文看不出可以提供出來的數據跟資料來源把林口掛上Disney的大帽子倒可免了,迪士尼可是遊樂場跟林口區的住宅環境格格不入,而且迪士尼本來就沒考慮林口,無限上綱的扣帽子大可不必運動中心、熱身場館、游泳池會蓋在原來的運動公園及棒球場,都是你自己推論的,可以找資料來加強你的說法,只要資料齊全或是一張能打中對手要害的公文就足夠了
林口最傲人的就是綠地覆蓋率,相關單位對選手村的規劃,讓人很匪夷所思,把以存在的運動公園綠地蓋成水泥森林,再蓋一個新的公園還你,只是這新的公園遠了點,離某大建案近了點,硬要讓他合理化,我真的很難不往壞處想
胖大向來的回文風格...「懶得理你」!但為了讓大家知道的更詳盡 才來回文...今日人在外面用pad回文.不太好圈「連結」麻煩大家用pc 長段文字 去搜尋一下..sorry~ liverpoolian wrote:所言甚是! 可以考慮A10 周圍區域 一來成本低 區域完整 離車站近!不易起民怨 這就是重點! 「選手村」不是非「林口」不可!!原本選在A7 算是投入在「大林口」, 能夠改到A9這邊 更好!!大家都有印象吧?「世大選手村」新聞比「A7合宜宅」的要早...環節出錯才上了「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包括:關渡平原 只是徵地費用高達5-700億! 不若選在「林口」經濟實惠。*2019亞運 北市力爭(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 9日電)爭取2019亞運,台北市代表團今天出發到廣州,將以聽奧、花博大型國際活動經驗,投入新台幣500億元,規劃關渡等6大體育園區,爭取亞奧會45個會員國支持。台北市長郝龍斌在市政會議會後記者會上宣布申辦亞運作法。郝龍斌表示,將與新北市合作爭取舉辦亞運,以台北市成功舉辦2009年聽奧、2010花博等國際活動的經驗,以及2011年舉辦台北世界設計大會,加上兩岸情勢改善,即使這次有杜拜、新加坡等競爭對手,仍有相當機會爭取主辦亞運。今搭機飛往廣州的台北市體育處長孫清泉表示,包括主場館、選手中心、媒體中心是能否成功申辦亞運的關鍵。未來將規劃「關渡奧林匹克體育園區」,興建容納2000人的媒體中心、有6萬個席次的主場館、各有1萬個席次的綜合體育館、游泳館;另外還包括自由車館、射箭場等場館。距「關渡奧林匹克體育園區」30分鐘車程的林口體育園區則是亞運第 2大園區。孫清泉表示,將新建大巨蛋體育館、可容納 1萬5000人的選手村、5000人的技術官員村。其他規劃場館分別位於內湖、中正、大安及板橋4個體育園區,並在三芝興建馬術場。孫清泉說,申辦亞運軟硬體投入經費約500億元,將由中央、地方各負擔43%,自籌款14%。代表團今出發,在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設置行銷攤位,爭取會員國支持。「世界電視台」:歷經世運、聽奧 台灣有能力辦亞運?舉辦國際賽事 對國家、城市有哪些幫助?舉辦大型國際賽事 台灣該有哪些準備?北市世大運選手村 用完轉型合宜住宅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二○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台北,選手村將是宣傳亮點。行政院與台北市政府日前拍板,世大運選手村將作為「零碳社區」標竿,活動結束後,一萬兩千人使用的選手村變身四千戶合宜住宅,租售給中低收入家庭。選手村將徵用營建署所屬的林口文化路國宅用地,離機場捷運A9站一點五公里、步行十五分鐘,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規劃。都發局長丁育群表示,規劃標售土地,引進民間資金興建,讓國際看見台北零碳建築軟實力。選手村零碳建築由前環保署主任秘書、翡翠水庫管理局長劉銘龍協助規畫。他表示,選手村必須同時取得台灣「鑽石級」綠建築及英國零碳建築雙認證,建材至少有兩成是可循環利用的再生材料,全區採雨水收集系統,省水三成以上;屋頂使用太陽能與微風力發電設計,另取用區外至少一成的綠色電力。劉銘龍說,選手村周邊有五公頃用地將永久造林,作為開發的生態補償及生活排碳的「碳中和」之用,創下國內建築開發先例。這項計畫由前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示北市府規畫,由北市副市長丁庭宇統籌,目的在向國際展現台灣綠建築實力,創造世大運話題,更為零碳社區立標竿。來台分享經驗的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規畫師克里斯.湯表示,「零碳社區不是口號,它真的發生了!」他把廢棄荒蕪的汙水處理廠遺址變身為國際矚目的零碳社區和文化景點,這裡的住戶每年拿省下水電費出國度假、添購家電,節能效益可觀。 克里斯.湯說,達成零碳社區並不難,除了善用綠色能源,建築坐北朝南、屋頂花園、雨水回收,都是減碳訣竅。【2012/03/19 聯合報】@ http://udn.com/全文網址: 北市世大運選手村 用完轉型合宜住宅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70536.shtml#ixzz1qVvX6Jo6Power By udn.com
chouyen205 wrote:「替代方案」包括:關渡平原 只是徵地費用高達5-700億! 不若選在「林口」經濟實惠。 從這個圖來看... 使用「關渡平原」抗爭會少一點!距離最近的捷運站:奇岩站 與 唭裡岸站。市民論壇中心:「關渡運動園區到底這張支票何時兌現, 難道是空頭支票?」http://forum.taipei.gov.tw/sp.asp?xdurl=BBS/board_reply_list.asp&mp=666&icuitem=16438576&CtNode=671&captcha=Y「文章序號 16438576 內容」:原先郝市長喊出2019亞運要在關渡建立運動園區, 結果2017年舉辦世大運又因為來不及, 關渡的建設看來又要跳票了難道跳票也是一種習慣, 看看世大運運動員村設在林口, 為何不設在關渡, 台北不是在舉辦完世大運後還要爭取奧運嗎, 難道不須要事先規劃與興建, 現在世大運許多場館都建在學校內或者使用學校運動館, 許多都非專業場地, 或者觀眾席人數太少, 這樣根本很難發展成職業運動, 或者吸引世界級比賽, 沒有好的場地就沒有好的比賽, 這樣就更難吸引市民的興趣去參與, 體育是國力平時的展現, 台灣不能只想發展小球, 大球運動才能吸引更多的注目, 例如足球運動, 現階段只能借用運動場, 根本不是專為球迷而設計, 台北已經沒有專業的足球場, 一個夠資格舉辦國際比賽的專用足球場,台北要興建的場館很多, 但是現在所規劃的場地假設未來要舉辦奧運, 這些場地是否及格, 是不是又要重新投資興建, 還是又要到處找場地, 到外縣市借用場地, 外縣市場地畢竟只能用於初賽, 決賽仍應回歸台北市舉辦, 首爾與北京都利用奧運改變城市, 用奧運帶領國家企業成為國際品牌, 台北是否該承擔起這個體育國際化的責任,這些規劃都應該回歸到關渡運動園區的規劃與興建, 不要讓支票成為空頭支票, 市民睜大眼睛看著呢 原先郝市長喊出2019亞運要在關渡建立運動園區, 結果2017年舉辦世大運又因為來不及, 關渡的建設看來又要跳票了難道跳票也是一種習慣, 看看世大運運動員村設在林口, 為何不設在關渡, 台北不是在舉辦完世大運後還要爭取奧運嗎, 難道不須要事先規劃與興建, 現在世大運許多場館都建在學校內或者使用學校運動館, 許多都非專業場地, 或者觀眾席人數太少, 這樣根本很難發展成職業運動, 或者吸引世界級比賽, 沒有好的場地就沒有好的比賽, 這樣就更難吸引市民的興趣去參與, 體育是國力平時的展現, 台灣不能只想發展小球, 大球運動才能吸引更多的注目, 例如足球運動, 現階段只能借用運動場, 根本不是專為球迷而設計, 台北已經沒有專業的足球場, 一個夠資格舉辦國際比賽的專用足球場,台北要興建的場館很多, 但是現在所規劃的場地假設未來要舉辦奧運, 這些場地是否及格, 是不是又要重新投資興建, 還是又要到處找場地, 到外縣市借用場地, 外縣市場地畢竟只能用於初賽, 決賽仍應回歸台北市舉辦, 首爾與北京都利用奧運改變城市, 用奧運帶領國家企業成為國際品牌, 台北是否該承擔起這個體育國際化的責任,這些規劃都應該回歸到關渡運動園區的規劃與興建, 不要讓支票成為空頭支票, 市民睜大眼睛看著呢
有更多的建設在林口,對地方發展"通常"會是一樁美事目前有爭議的是,無顧當地居民想法,選定了運動公園與相鄰區域方便行事其實林口待開發的區塊還很多,中山路後段那邊有更大片的素地可供開發可用地更完整之外,無須大幅砍乏樹木,也可進一步平衡林口的地段發展差異林口國中與林口高中附近的雜木林,其實若有心整理最低限度的開發增闢人行步道,有成為林口森林公園的機會對逐漸都市化的林口來說,這區塊仍能保有過往林口悠閒的步調實屬難能可貴,慢活與綠生活,是現代都市生活中很值得珍惜的地方題外話,小弟前幾天趕在冬天結束前,在自家的小院子地植了一棵吉野櫻希望明年冬末春初之際,在自家院子也能有櫻花綻放的景色,但由於時間略晚了些原本蠻擔心會失敗,故購買轉種美植袋數年的來地植,近日陸續長新葉,應該存活下來了還記得當時與園藝老闆閒聊,這樣一棵3米多的吉野櫻,就需超過五年以上的時間養成想想若是像雜木林一樣強健茂密的樹林,是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形成若是一個草率的決議,便把大自然數十年的培育毀於一旦或失去林口原本慢活的步調與綠色環境,真的值得嗎?並不是不歡迎建設,只是越是長遠的建設,更需謹慎的規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