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 是造成少子化與傷害經濟的主因 .您認為呢?

marcus200115 wrote:
等哪天政府認知到一各家庭的基本開銷有多少,基本工資就不會卡在兩萬!


如果產業跑光,就算基本工資訂為十萬也沒有用。

問題根結在於經濟不振,國家缺乏中長期的經濟政策(包含各類產業政策與務實可行之配套),有資金的人不願意投入產業投資,而選擇將資金投入土地等不動產商品。

台灣民間資金充沛,過去大家習慣把資金拿來做生意、擴廠、進行各類投資等等,因而經濟活絡、就業機會多、貧富差距不至太過嚴重、人民普遍對於未來懷有信心、對於未來的焦慮感較低。

然而目前國家缺乏經濟中長期政策,民眾對於未來產業投資並無信心,所以寧可選擇收益小(租金低)、但保值性高的不動產。

假如整體畢業生能力, 都明顯提昇, 只是因為國家環境不好, 導致薪水都不高, 這還可以解釋的通
奇怪的是, 花這麼多教育經費, 怎麼出社會後, 也沒比過去強?
那不就表示, 教育經費都白花了?

或解釋是, 有提高能力較強的比例,
因為少子化, 能力差的都能擠進大學,
所以排名前面的學校畢業生, 強能力的比例並沒有明顯增加, 中後面的更差了, 於是整體畢業生平均能力更差了

實際看到的是, 有生的, 大多還是生2個,
只是生3個孩子, 甚至更多的變少
不生的明顯增加了

dulinsu wrote:
如果產業跑光,就算基本工資訂為十萬也沒有用。

問題根結在於經濟不振,國家缺乏中長期的經濟政策(包含各類產業政策與務實可行之配套)。



企業一定會想辦法生存的,就像許多勞工壓縮自己的開銷以滿足月入兩萬以內的收入一樣

韓國許多勞工運動也是因為企業+政府長期以所謂的企業生存為由壓縮勞工才引起的

只是台灣缺乏這種大型企業的勞工團體工會組織串聯,所以相對而言台灣的企業生存在勞資談判中佔有較高的優勢

大型企業的勞動條件建通常比較好,如中華電信等! 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企業反而多數勞工沒有工會保護凝聚勞方力量爭取自己利益,現在的情況就只能等,勞工會一直被壓縮,不是政府先引導勞動條件改善,就是勞工自主串聯爭取改善!

企業/勞工都有難處,政府不能偏一邊偏太久
tinn2 wrote:
企業一定會想辦法生存的,就像許多勞工壓縮自己的開銷以滿足月入兩萬以內的收入一樣

韓國許多勞工運動也是因為企業+政府長期以所謂的企業生存為由壓縮勞工才引起的

只是台灣缺乏這種大型企業的勞工團體工會組織串聯,所以相對而言台灣的企業生存在勞資談判中佔有較高的優勢

大型企業的勞動條件建通常比較好,如中華電信等! 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企業反而多數勞工沒有工會保護凝聚勞方力量爭取自己利益,現在的情況就只能等,勞工會一直被壓縮,不是政府先引導勞動條件改善,就是勞工自主串聯爭取改善!

企業/勞工都有難處,政府不能偏一邊偏太久


是的,企業會想辦法生存,只不過企業有腳,可以用腳跑到合適生存的國家進行投資;而勞工沒有腳,無法跑到合適生存的國家(白領的員工算是有腳族群,不少白領主管,可能被高薪挖到對岸。而藍領或較基層行政庶務人員,由於當地人力就可以低價取得,所以不可能被挖角,而有較大的失業問題)。

等到大部分的產業都跑走時,屆時稅收減少、工作機會降低,此時要重新吸引資金進行產業投資,以增加稅收與工作機會,則難度就相當大。

dulinsu wrote:

企業會想辦法生存,只不過企業有腳,可以用腳跑到合適生存的國家進行投資;而勞工沒有腳,無法跑到合適生存的國家。

等到大部分的產業都跑走時,屆時稅收減少、工作機會降低,此時要重新吸引資金進行產業投資,以增加稅收與工作機會,則難度就相當大


政府不是手上沒棍子!

很多企業都拿這點要脅!很不幸的政府吃這套.

等勞工被壓縮到反彈時,外資企業看到也不會想投資台灣!!!

我想說的是,政府得先正視勞工的基本需求,三口之家基本開銷要先抓出來,然後才能制定如何改善勞動條件.

如果只是以為企業會因為政府讓她們可以壓縮勞工條件就會乖乖留在台灣,那就太天真了!!!

問題核心在於,政府一直忽略多數勞工的基本需求.當然還是有些地方有改進,如勞退新制讓多數勞工終於可以落實領到退休金,而不再只是少數大型企業的勞工才能領到.

不過起薪的不足還是沒有改善,這點必須依照國情而有所調整,如韓國,因為民情許多家庭有了小孩後只有一個人受薪,另外一各專職在家,所以薪資應該會比雙薪家庭的台灣高些.

所以政府如果能正視家庭基本開銷

如台北市的家庭可支配所得雖然很高平均約120萬附近,但台北市一戶32坪30年中古房屋在大安區要價卻高達1500萬以上,其他地區破千萬也很常見,每月的房貸支出破四萬的情況十分普遍.三口之家要養房
養小孩,每月能夠存的積蓄也不太多!!!
把情況拉遠,等20年後這各家庭付完房貸,拿到的將是一各50年破舊的住宅,養房養老根本不可能!!!

tinn2 wrote:
政府不是手上沒棍子!

很多企業都拿這點要脅!很不幸的政府吃這套.

等勞工被壓縮到反彈時,外資企業看到也不會想投資台灣!!!



假設:一家塑膠射出機械廠要外移,此時政府能用什麼棍子限制人民不得進行海外設廠投資?

外匯管制?限制國內資金匯出?

如果是一家中小型、年營業額幾千萬、一兩億的塑膠射出機械廠,又能如何威脅政府?(並不是每家企業都是千億大財團,台灣最多的其實是殷實的中小企業。掏空搞鬼的反而是一些大財團)

假使政府順從勞工意見,將最低薪資從兩萬元提高至五萬元、甚至十萬元。試問:此時遭殃的會是勞工、產業(企業主)、還是國家?還是全部遭殃?

大禹治水靠的不是打壓圍堵,而是營造一個環境,順自然之勢,導引洪水導向大海。

人民、企業主、百工之人,都如流水一般。

對立不見得一定能解決問題。

房價這麼高,如果不買有差嗎?
為什麼非得去買個房子,背著房貸,然後搞的小孩不敢生,生活沒品質?

住是基本的生活必需

很多人奮鬥一生, 真的還不一定買得起房子

不背房貸, 不然要等一次存夠再買嗎?

dulinsu wrote:
假設:一家塑膠射出機械廠要外移,此時政府能用什麼棍子限制人民不得進行海外設廠投資?

外匯管制?限制國內資金匯出?

如果是一家中小型、年營業額幾千萬、一兩億的塑膠射出機械廠,又能如何威脅政府?(並不是每家企業都是千億大財團,台灣最多的其實是殷實的中小企業。掏空搞鬼的反而是一些大財團)

假使政府順從勞工意見,將最低薪資從兩萬元提高至五萬元、甚至十萬元。試問:此時遭殃的會是勞工、產業(企業主)、還是國家?還是全部遭殃?

大禹治水靠的不是打壓圍堵,而是營造一個環境,順自然之勢,導引洪水導向大海。

人民、企業主、百工之人,都如流水一般。

對立不見得一定能解決問題。



順從勞工的意見vs順從企業的意見?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有平衡的問題!!!

不會說因為政府應該順從企業,而不應該順從勞工!!!

企業會出走,勞工也會有運動,對台灣經營環境都是傷害!!!!


此外要限制企業外移,有幾種作法,政府介入企業大幅外移的案例國際上有很多,如前一陣子Benq與西門子的手機廠
一案!!!德國是怎樣維護其勞工?

殷實的中小企業中有幾成提撥足夠的舊制勞退基金?


勞工也不是笨蛋,如果台灣的勞工沒有體諒,早就跟韓國勞團一樣抗爭,而不是讓最低薪資壓著好幾年沒動,最近才開始要求調整,要求調整的幅度也不是五萬,不要隨便提出一各很極端的數字來強化你的論點!!!!

要合理,也要合情,企業經營有困難,勞工難道就沒有困難?

有哪各勞團提出要五萬? 沒有對吧!!!

那四萬? 也沒有!

三萬? 當然也沒有!!!






ayler wrote:
假如整體畢業生能力,...(恕刪)


不是整體畢業生能力沒有提升, 而是, 大學生都"會一些不該會"的.這不是貶抑的意思,
而是我們整體的教育方針與教育資源的錯誤, 以及企業主的錯誤期盼.

簡單來說, 相同一個職位, 十年前的新鮮人跟現在新鮮人比, 誰強 ? 光比電腦, 現在隨便
一個同校同科系, 成績中下的大學生坐時光機回十年前, 大概可以輕易擊敗中上的同學.
那為什麼我們覺得現在大學生比以前差呢? 我覺得是因為, 大家都集中目光在那些"以前
不需要大學生"來做的工作. 那些工作以前是技職體系的學生做的. 技職體系教育自有其
優缺點, 且比較適合繁複, 初期不需要那麼多創意的工作, 然而大學教育卻是教學生偏理論性,
要思考的工作. 誇張點講, 你叫愛因斯坦去種田,Key 報表, 端盤子, 你覺得他會做得好嗎?
而電腦比較強, 有多少工作需要電腦能力強? 理論強, 有多少工作需要理論? 美國一些超商售貨員
還需要一分一分的找錢, 你可以一次找錢的有比較好找工作嗎? 而管理階層才不管這個, 他只覺
得現在的"人員"所產出的成果比以前差, "還是個大學生咧",而不會去管工作性質到底適不適合
"大學生". 而"適合大學生"做的, 又遇到碩士生的競爭,一個大學生再怎麼樣, 在初期還是會與
碩士生有差距(因為碩士生有受過將資料系統化, 以及敘述, Debug等的訓練), 於是, 在需要
腦力的工作, 企業主還是覺得大學生表現不好. 而沒注意到, 以前大學生在工作訓練上花了
跟現在一樣, 甚至更多的時間, 只是因為沒得比較(大家都一樣)而沒發現而已. 再以結果來看,
台灣需要腦力做的, 有什麼比人家差? 半導體比人家差? IC比人家差? 面板比人家差?
我們比人家差的, 不就是那些腦力少, 或有高度"官商"關係的產業 ?

而我們的教育部門,也只是一味想提升學歷數量,卻沒有顧及台灣的產業結構與各類學生比例
是否相符, 像我當年參加過一個教改的研討會, 我就問, 你們是否研究過教改與產業的關連性?
當然是沒有 --- 因為他們只管"教",至於教出的學生符不符合台灣需求, 那就是你家的事了,
以為念大學出來能修車修得比唸書與實習都在車廠做的學生還好. 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