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自住者來說,預售屋有最大的兩風險需要被好好評估:
1.建商是否能好好蓋完
此建商為地主自己成立的建商公司,目前是第一個建案,
雖然第一個建案通常都會蓋得比較好,但會不會變成一案建商蓋不完呢?
當建商倒閉的時候即使有履約保證,但因為錢已經被用在蓋房子上了,
買預售屋的人一樣是一毛都拿不回,但如果覺得頭期2、300萬沒什麼的話可以賭一把
2.工安意外
此跟蓋完交屋的風險差不多,當然投資客沒差,反正他自己也不住
但真的要買來自己住的,除非不在意凶宅,不然心裡多少都會覺得怪怪的吧
另外還有公設比高(34%)及車位坪數小(平面不到10坪)等問題
綜合以上考量覺得以預售價格來說開價根本不應該開到跟景安捷運站附近一樣
如果有人覺得開這麼高最後折下來可以到45萬/坪很爽就買單的話
要不要想想其實這邊根本不應該開超過50/坪
連漢寶開45~50萬都是高於行情了,而且漢寶還是成屋
有很多建案都是開高走低的,真正自住者可以多想想
但如果是附近有舊房子想脫手的,確實是需要拉高實價
打開實價登錄看附近根本就不值這個價
要期待這裡變成景安商圈,所以現在要先買起來(而且用現在的景安商圈的價格買)
這個邏輯好像哪裡怪怪的?
預售屋的世界和成屋的世界本來就不同,
如果對預售屋風險有疑慮:如工安意外、火災、爛尾樓、建材工法與合約不相符等;
這個案子可以直接跳過,看都不要看,
專心找中古屋或新成屋就好,買房子一定要自己心安才睡得好。
多說一些預售屋風險,只要是預售案都一定有預售屋風險,
風險大小決定於個人評估能力,評估能力越大,風險越小,
我會判斷,錦和苑目前已蓋至4樓還未收任何簽約金,
能推測建商有一定的資金本錢或融資能力。
反倒是還沒開挖甚至還沒整地
就收15%訂金簽約金的建案,
又是小品牌建商,我就會推測這種風險性大很多,
但不是單一條件就能決定這樣就會蓋的好,
所以又談回我本文一開始,
不斷訓練累積對房屋價值的判斷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假日去看了,雖然下大雨,不過三個代銷小姐都有客戶在解說,還有一組在等待,所以就由一個年輕的男性服務人員來解說,但也是蠻草草帶過的,然後C戶6F開價一坪57萬多(機械車位150),還說殺價空間不大。
不過老實說,老實說一坪40我會認真考慮。
-----
3/8 補充當天提到的部分:
1. 公設比大概34-35%,一樓管委會空間「預計」會做成健身房與交誼廳,然後「預計」閱覽室會放在頂樓(我猜這個之後應該會被管委會廢掉,誰會跑到冬冷夏熱的頂樓去看書?)。
2. 標榜全戶淨水、當層排氣,但是公管用的濾水號稱是不用換耗材的(但沒仔細研究不確定真假);室內用的櫻花濾水要換耗材。
3. 一坪管理費要90元,車位另計。
4. 高樓層才能買平面車位(210萬起),機械車位150萬起。
白天是student,晚上是American Club Security Gu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