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特區沒有國小能讓我孩子讀書!!!

joe13579 wrote:
???雞同鴨講 ?這...(恕刪)


看到開文樓主的那句話 火氣就上來了
SORRY..... 砲錯人了 orz
還請海涵....

joe13579 wrote:

確實是存在教育資源不對等的現象, 為人父母的, 誰不希望學校資源多又好呢? 人之常情啦 !!

且, 為何他們的小朋友, 不能在附近學校就學, 要跑去跟其他區域擠呢? 距離應該比較遠吧 !! 難怪他們也覺得沒甚道理呀!!

只能說 : 公共建設, 不是太慢, 就是拖著不處理 !!...(恕刪)


三峽這些年來的改變已經很大了
就如我上面回的 過去市區只有三峽國小
後來才慢慢新增其餘的小學
當然 身為家長 總是希望小朋友能就近唸書
只是 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此
桃子國小無法容納所有的特區學生 事實就是事實
不論政府怎麼做 怎麼弄 我想總是需要時間去改變

再次向您說聲抱歉
acelucifer wrote:
看到開文樓主的那句話 火氣就上來了
SORRY..... 砲錯人了 orz
還請海涵....


我也是覺得樓主說過頭了些 !!

但眼看自己小孩沒法在附近就讀, 跟當初買屋所設想的, 建商說的, 政府規劃的, 不一樣 !!

國小一唸就六年, 我是不知道那裡離其他學區有多遠啦 !!

如果真的有點距離, 也難怪當父母的, 會著急啦 !!

唉, 買屋真的要多留意些 !!


桃子國小無法容納所有的特區學生 事實就是事實
不論政府怎麼做 怎麼弄 我想總是需要時間去改變

再次向您說聲抱歉


沒關係啦!! 本來就是在543的閒聊, 不要太認真啦 !!

你說的, 其實跟我想的是一樣, 事實就這樣, 不然還能怎樣呢? 是吧 !!

所以我建議樓主, 別期待甚社區住戶大會, 要建商出面協調, 我是不知道要建商協調甚啦 !! 認清事實, 靠自己, 比較實在 !! 看私下能不能找到關係吧 !!

camille0305 wrote:
當然是縣長信箱...
我相信結果也如我們所預料..無法可行等等推諉的話...
但我想集合各北大住戶的力量...能大量出聲...讓周縣長正視我們的權利受損..(恕刪)


  如果真的要號召聯合寫信陳情的話,我想大家都很樂意幫忙喔!畢竟觀察北大特區,發現帶小孩的父母親很多,所以學校問題說是北大特區核心問題,其實不為過。

  建議你寫個範本,把問題點出來,然後提出解決方法,要求縣政府落實,舉例來說:

  「龍埔實驗國小提早動工,以便因應急速成長的特區人口。」

  可以把你認為的解決方法提出來,透過輿論的力量去逼迫政府改變,我不認為寫陳情信是無效的,至少我寫過這麼多封,除了捷運以外,其他多少看得到一些成果。

  加油囉!權益要靠自己爭取,幸運的是,在北大特區,跟我們一樣關心權益的人其實不少,你並不孤獨,但需要有更具體的行動,讓大家一起參與。
  
我平常沒看這一區的房子
我很好奇一點, 北大特區是地方政府成立的嗎? 行政區有沒有什麼不同? (我寡聞,我真不知)

還是是一群建商起的"特區"?若是建商取的,學區的問題, 再加上大部分代銷的誤導, 這該是建商,代銷的問題
記得大台北華城有間康橋, 也是很滿, 但是大台北華城住戶優先入學, 只是房子貴, 學費更貴
企業A辦的社區若要和當地社區有所區隔, 還是得靠$$吸引企業B來這辦好學校, 企業B當然也要賺錢, 那這些$$當然來自住戶的房價和家長交的學費

若不是私校, 要靠公立學校學校解決這個問題, 還是該回到人口, 就學人數, 交通等基本訴求
"特區內"還是"特區外"是沒有說服力的, 辦公立學校是納稅人的錢, 住在附近,特區外的人沒納稅嗎?

若是人口, 就學人數, 交通等基本訴求上很說不過去, 或是附近小學嚴重招不滿
在野黨可抨擊政府"圖利財團, 用納稅人的錢幫建商擦屁股"

最大的錯誤就是.....
北大的家長錯把桃子腳當明星中小學
擠破頭想進桃子腳
第二個錯誤是當初北大區原本的規劃沒有要容納這多人
為了吸引建商縣府放寬容積率
其他相對的公共設施卻沒有跟著增加
會有現在這種狀況無可避免

前幾年北大區還一片荒涼沒這麼多人的時候
那時的校長可是各個社區去拜訪有學齡兒童的家庭
向家長說明學校的教育方針
希望小朋友能來唸桃子腳
第一年還得借北大教室來上課
今年招生爆滿 多少老師一一檢驗小朋友的入學資格
搞到最後硬是增班收取(多少家長透過關係找人施壓)
這樣對小朋友是好的嗎?
九年一貫 小班教學 是這個學校原本設立的目標
現在這個狀況對小朋友是好的嗎

話說回來 桃子腳的確是全國第一...
第一所公立的國中小 也是名字最長的學校(三個字的學校僅此一間)
三峽國小 柑園國小都是百年名校喔

  看完大部分的討論串,大概明白爭議的內容了,我想,問題要分開來看,會比較清楚。

  首先,關於桃子腳國中小,簡單說就是爆滿了,這裡面有3個問題:

  1.是否有嚴格把關?非學區內的學齡兒童也能入學就讀,問題何在?
  2.校舍與師資是否應再擴增?
  3.龍埔國小及龍埔國中的成立應加快進度。

  我覺得這確實是北大人的切身問題,是值得關切的,或許原發文者文章內容略嫌偏頗甚至有貶低其他學校之嫌,但特區內學齡兒童沒辦法進入學區內學校就讀,確實是需要關心的問題。


  至於爭議點的部分,我也覺得原發文者那樣的說法不太對,桃子腳或許是不錯的學校,但不代表他就是最好甚至惟一的選擇,我想原發文者語意不恰當,確實也有該檢討之處。

  另外,原發文者的孩子到底設籍在哪裡?是設籍在北大特區嗎?何時設籍?這個部分其實有既定規定可循,倒不該有爭議才是。

  
  我建議問題分開來談,學區與學校問題是需要大家重視且一起爭取的,至於爭議部分,建議原發文者好好說明或道個歉,而其他跟學校無關的爭論,建議先暫停吧!
Kuang1688 wrote:
我很好奇一點, 北大特區是地方政府成立的嗎? 行政區有沒有什麼不同? (我寡聞,我真不知)冒汗(恕刪)


  全名是「台北大學特定區」,這是政府取的,也是政府規劃的,詳情可以參考「台北大學特定區」的相關資料與計畫書。

  行政區則是分為樹林市跟三峽鎮,因為北大特區位於兩市鎮交界處,除非未來兩地合併,否則短期內仍是各管各的。

  至於學區規劃,特區內樹林市部分有桃子腳中小學,三峽鎮部分有龍埔實驗國小跟龍埔實驗國中,我想政府在規劃之初,其實是有針對學區做過考量,只可惜落實的速度太慢了,計畫趕不上人口快速成長變化。
camille0305 wrote:
但..是柑園國小還是三峽國小?拜託這些學校連在地人都不想讀了,更何況我們原本就讀的永和.士林.板橋等地的國小...(恕刪)

哀哉~
龍埔國小已經發包動工(就該校網路上的資料所示)
但 最快也要100年 才有辦法招生
北大特區的人口數很龐大
若未來全部住滿 我想以目前的學校數量來看
應該是不太可能完全滿足特區內小朋友的就學需求

三峽很多老居民也有承購北大特區內的新屋
就我自已身邊滿多朋友同學親戚也都有在特區內置產
主因也是放在特區未來的發展會比其它區塊內來的佳
(就如同我在板上說的 若考慮來三峽 就請著眼特區就好.. 因為三峽的未來已經跟北大綁在一起了...)
所以 有些小朋友唸桃子腳

會引起我不滿的原因
還是在開文樓主的那段話

教育是百年的事業
也沒有人希望小朋友吃苦
但 尋求協助時 是不是一定得貶低其它的學校
才能得到政府的正視? 或是 其它北大居民的贊同?

我想有能力在北大特區置產的新鄰居
在經濟上都有一定的水平
相對的 在學識及用詞遣字上也一定有相同的水準
還請各位在發陳情信時
能把該段文字去除 以正視聽 謝謝
或許桃仔腳對於新來的北大移民吸引力很大 , 但老實說已經和當初設立的初衷有所不同了 . 當初的小班教學 , 沒料到北大人口進駐的那麼快 , 早已沒那麼神了 . 畢竟以前規劃的入住人口不過29500人 , 怎知道後來規劃的低密度開發 , 早已改成高樓林立 . 再則 , 讀書主要還是靠自己吧 . 讀明星學校未必就能成才 , 不然建中 北一女的學生豈不是都是明星學校的學生 ?


三峽國小成立於1900年 , 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 可以說很大部分的三峽人都是讀這所學校出來的 , 對這所學校的感情是很深的 , 向心力也很夠 , 希望樓主以後謹慎發言 . 一些不必要的內文應該刪除 !

柑園國小也未必差 , 同樣的三峽的一些深山學校也很好 , 那才是真正的小班教學 , 誰能保證桃仔腳出來的學生一定贏得過別人 ? 關鍵還是在自己吧 !

我也是世居三角湧的老三峽人 , 住了20多年的人留 .

ps : acelucifer大 , 可以請問下您是三峽國小第幾年畢業的校友嗎 ? 我是1997年畢業的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