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路段塞車塞到習慣, 原因就如同上面所說的
"交流匝道太多, 地方居民習慣當作區間道路使用" (因為沒有經過收費站) 導致非常容易塞車
看看國道一號南下從林口交流道開始的現況:
35.3K--泰山收費站
41.5K--林口交流道
49.1K--南崁交流道
52.5K--機場系統交流道
57.0K--內壢交流道
62.4K--中壢交流道
65.0K--66號快速道路
67.3K--幼獅交流道
69.2K--楊梅交流道
71.4K--楊梅收費站
各位看看, 短短不到30km的高速公路路段, 竟然有8個交流道出入口
這應該說是交通部規畫不當? 還是地方民意代表為當地居民爭取的政績??
所以非常贊成拆掉目前所有收費站
高速公路收費從 "交流道入口" 開始
(大陸的高速公路就是這樣收費, 公平多了, 雖然他們用人工收費)
依據實際行駛的里程來收取費用
相信短程的駕駛會考慮支出而降低上高速公路的意願
達到高速公路 "快速運輸" 的目的
中壢路段每天必塞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不過, 可以換家廠商嗎? 對目前 ETC 系統沒好感...........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CADEX wrote:
結果前朝搞了一個ETC,真是一層皮被脫了二次,不是有二個系統在搶標嗎,結果如果今天是另外一家得標的話,今天全國早拆了,如果在好一點,不污的話,說不定就取消收費了,算德政吧
我想如果是另外一家得標,現在整個系統可能是垂死邊緣,政府要幫王家擦屁股吧!
另外,如果是另外一個系統上路,要把收費站全拆,我想也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
大家都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只要拆了收費閘門,就可以馬上全部實施...
如果問題有這麼簡單,幹嘛還要分階段執行!
取消收費?等等吧...這是政府交通建設的基金來源..不收?可能性不大吧!
根據高公局公告,現在是計次收費幾年後的確是要改成計程收費的...
也就是各位大大所說上閘道就開始計算里程...
水云 wrote:
希望一條 Free way 一條 High way
Free way 就是免費的;而付費的 High way 可以開得比 Free way 快...(恕刪)
本來就應該以匣道收費比較合理
依里程及車種來收費,吃多少就付多少(走多少付多少)
大陸地區的收費方式也是如此, 台灣觀念比不上大陸
只要匣道管控的好, 在高速公路上的車流就能加快,減少行車時間, 人民的效率當然提高
至於ETC, 只能說是個垃圾
不是個人批評它不好,而它真的是半調子中的半調子,對整體改善來說幫助不大, 簽約期又長, 等於政府自己被財團綁死,也等於人民被財團綁死
台灣號稱資訊大國,卻沒有把相關能力技術用在公路的管控上
應該好好學學國外
像德國的AUTOBAHN,管理就不錯,又可以開很快
至於美國就有私人的高速公路, 可以縮短行車時間,但收費也較高
個人支持把現有收費站打掉
改成匣道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