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慮林口房子的因素終於出現了

我想~這太多買不起房的人
就因為買不起~才會來這砲一下~哼哼
是希望能幫奢侈稅加點油嗎~
老實說~想太多


我想~你還是多請幾個王老師吧
多震幾次~還比較快

說的真好
所以不要因為買在林口
就一直偏執說林口好
多去其他地方走走吧
你會發現台灣比林口好又便宜的地方多的是


hsuchiehhao wrote:
PS:35樓說的真好....針對性的發言是心中的偏執造成
簡單說北台灣的相對濕度沒有很低的地方,70-80的相對溼度是常態,各地皆然
...(恕刪)
56789 wrote:
你會發現台灣比林口好又便宜的地方多的是

非常認同你的看法。
我就非常喜歡澎湖,
可惜我的工作不在澎湖。
比林口好又便宜的地方多的是,
我又能怎樣!
我覺得花蓮應該是最好的居住地..
宜蘭也很好...
林口比較潮濕..我想這是事實..沒什麼好反駁....
我自己住在林口..我也覺得林口比較潮濕,...
但是相對一些條件.如房價低(15萬-20萬..),綠地多,新市鎮規劃 好,夏天很涼爽..
也不會離台北市太遠...
所以我個人是覺得ok的..潮濕就買除濕機, 這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而且是我可以接受的....,

56789 wrote:
說的真好
所以不要因為買在林口
就一直偏執說林口好...(恕刪)

只要講到林口或三峽的缺點, 自然會有一些固定的粉絲上來圍剿,
連住在當地的人說潮濕也會被說成鍵盤住戶之類的

林口一年的下雨天數跟遠小於基隆, 汐止, 濕度卻只比這兩個地方低, 明眼人就知道林口有多潮溼, 真看不懂這有啥好爭論, 拿去跟下雨天數差不多的三重新莊比, 馬上看出差多少

小弟搬到林口也才一年, 就遇到電梯因反潮故障, 塑膠製品長出小黑點, 牆壁發霉, 這些以前都沒遇過

林口建築新, 密度小, 有很多優點比其他地方好, 但是缺點就是缺點, 沒必要什麼都要反駁
我老爸40年前剛上台北的時候,住在天母一帶。

他說那個時候,衣服永遠曬不乾、冬天的時候每天都大霧
(因為沒有實際的濕度數據、用實際現像推斷濕度應不低)

現在呢??氣候會不會隨著時間、建築物、人口的增加而改變??

時間拉長來看是會的,從現在地球氣候變遷的速度,搞不好五年十年後就不一樣了
峻爺 wrote:
我在林口住了六年了,
覺得林口冬天超冷夏天超熱,
而且又潮溼,
以現在來說,
早上熱的要命,
現在居然有點小起霧...
而且冬天的時候摩托車真的很難發動,
摩托車有金屬的部份都很容易生鏽。


不是住林口六年嗎?而看文章還是正在進行式

但是點了一下過往的發言,您是住台南市吧?




另外請問性別是?看您過往的發言是男又是女的

網路上真真假假,小弟或許多疑了些,別在意喔!

ichirohiro wrote:
只要講到林口或三峽的...(恕刪)


其實01上的林口人是十分溫和理性的,

全篇看下來有任何人說林口不潮溼嗎?
沒有,大家回應的是,提出實際數據與狀況----只要住在北台灣的靠山區與台地,

潮濕是無可避免的,潮濕的效應各地都有,何必針對性的攻擊,

除非此現象是林口獨有的,這是邏輯問題,
再說一次--

汐止.基隆.內湖.南港.新店.文山以及其他大台北區有靠山的行政區域濕度都不小於林口,

如果真想住在較不潮濕的區域,那就應該選擇台北盆地中心不靠山的區域---如大同.萬華.三重.板橋等區域

----

個人認為林口的潮濕狀況會被特別強化起源有二

1.林口會起霧---這是因為台地與氣流溫差過大造成,但是個人認為其實一年不超過2周的起霧天數,
甚至這是林口自然的特色,本來林口就是森林之地,選擇住在高台地之必然,
應該小心開車用心感受與欣賞,
運氣不好,氣候變遷下以後要在霧中散步的日子會很難遇到,也宣示了環境的破壞徹底.

2.林口的房地產地位上升---價格不是我的重點,家人住得開心,生活品質高就好了.





6161 wrote:
其實01上的林口人是...(恕刪)


以上大推,我有朋友住大台北華城,前任屋主將牆壁打孔,連接除濕機排水管,廿四小時全開
現在我朋友依舊被壁癌所苦
真的很扯

不過我不會因此說新店超濕

還是想要提醒來林口看房的朋友
東西向的房子相較之下比較不潮
獨棟或有棟距的公寓華夏,也應該比凹字型,甚至口字型的社區來的不潮

至於很多網友提到的,家電壽命較短,塑膠製品不到一年長黑斑,潮濕到鎮日悶熱,風濕科排隊掛不到號等等
我還真的沒遇到過
排除掉一些個人感官差異 忍受力的不同
我想特定地區會有被圍剿或放大的原因
有時是很令人難堪的現實

交通建設城市建設的發達
大都市範圍的擴張是很正常並且各國皆然
不過人的心與認知就不盡然

記得太太講過一個笑話
就是過了台北橋之後(太太成長在靠迪化街區域)那一頭都算下港(台語)了
但是嫁雞隨雞的她卻在13年前跟我住到林口高地去

當觀念不變 想法太拘束時 自我設限的腳步就踏不出去
也就從所謂的第一二圈 近年來被甩(預算負擔力)到第三四圈
現在連這討論串所在地的第n圈都或有未逮時
怎麼舒緩挫敗?
那就是抵制她 唱衰她 或可尋求一點心理補償

要是還下不來怎辦? 我也不知道
不過就像股票投資 看著原先雞蛋水餃股超越自己的感覺 只能如人飲水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