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會給哪些新北市的建商好評呢

sam827 wrote:
需不需要另開一個討論...(恕刪)


不行,字打不完,講不完,整個樓會爆滿.
呆丸啊...

地板這麼簡單都沒弄好,叫做施工有問題,售後服務叫做應該.
社區有住建商相關人士,絕不代表建案一定優良,保証大樓不會倒就是了...

tiway wrote:
我所提到社區中住了許...(恕刪)


首先,恭喜您買到了一個好社區的房子.就有如"青菜蘿蔔,各有喜好."也許您的標準就是:哪個社區,建商的員工愈多入住,就表示他的品質愈好?

就像之前所言,買房就是買經驗,也許A的快樂回憶,卻是B的惡夢連連.就有如; 有人在乎後續服務.有人在乎公司大小... 譬如去參觀一個預售屋,可能因為售屋小姐送我一支原子筆而買下這個房子嗎? 還是我對於某建商感覺良好,明知其中有違建,因為對於建商有信心,相信他們會處理這違章,而砸下五.六百萬買下這房子等候建商來處理問題?

我一直鼓勵的是:平常多作功課,很多的事件,仲介不會告訴您,門房警衛也不會告訴您(如果管委會得知,保全公司的約就岌岌可危),住戶不會告訴您(他還想賣個好價錢),當然,建商更不可能告訴您.

或許如您所說:再買一間吧!



其實買屋是件大事,為了不讓自己買後才來後悔,購屋前最好做一些準備功課
以必免被銷售人員隱瞞一些缺點,我還因此特別去參加SGS有關如何交屋驗屋的課程,
而社區有建案的相關人士居住也是住後才知道的,決非代表品質一定是最好(除非有一定的評鑑標準)
當初在重劃區看了不少的新建案,比較過整體的建案用材,室內隔局,外觀設計,戶數規模,公設安排及質感
加上居住2年多後,當初的選擇沒買錯,而本建案還不錯符合開版的議題,
很樂意與各網友分享如何挑選好宅,但也請不用針對的幾句用詞來否定他人的看法,

Cookie007 wrote:
首先,恭喜您買到了一...(恕刪)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tiway wrote:
其實買屋是件大事,為...(恕刪)


得罪包涵.

請問這位大大,買的是哪一個建案,位置在哪裡?
我也來去看看.

是否是合建案?
還請CrystalandClear海涵,不妨參考27樓的內容!
怎樣的建商才算的上好評呢?
其實網友所說的並沒有標準可言,而又有甚樣的人才有機會能夠實際去比較出3家建商不同建案的優劣之處
因為有些缺點要等實際入住後才能知道與體會(防水功能 公設品質 保固維修 )
就用於評鑑的項目不妨請網友多來集思廣益,這樣才有標準可言
不然像我提到有建商的員工或相關人士購屋居住,基本上就不能列為一個指標項目(實質上是有加分的)
先分享個人的看法:
一 實體可見的
1.秉持一分錢一份貨的等值建材,例如大門 鋁門窗 地磚 流理台 衛浴設備 電梯 CCTV 門禁系統等之品牌可以
直接判斷比較
2.室內絕對沒有劃虛線的機電設備空間
3.不將陽台外推視為合理的使用空間
4.一層最多4戶且有2台電梯,只要超過此數就會有室內通風及浴室共用管路的問題
5.室內格局略能符合台灣人重風水的習慣(門 灶 樑 柱)
二 無形方面
1.重視品牌不會一直改名
2.契約願意引用頒訂之範本版本
3.如期完工始才辦理交屋程序(房貸撥款)
4.協助建案內社區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之成立,且不插手委員之運作

請網友接續看法
CrystalandClear wrote:
得罪包涵.請問這位大...(恕刪)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tiway wrote:
還請Crystala...(恕刪)


那邊不熟,這家公司也不熟.

標準有太多項,選房子要看個人功力與緣份.

我看過建商人士進住不少戶數的社區,雖然有有加分,許多項目一樣在亂搞,當利益燻心時,什麼是正,什麼是邪,連主事者自己都分不清楚,所以才說建商相關人等入住也不一定就是好,但是一定不會太爛就是了.
就因為是要給建商好評,除了靠傳言外最好是有量化的比較項目才準確,
唯有多項的指標才不會因人而異,也不會因幫建商講了好話而被貼上是建商的人士!
或是說了幾個缺點就惹上毀謗之責!
舉一個可評鑑建案品質的例子:
無論是新屋或是中古屋,在去賞屋時除了觀察室內的格局動線及建築物的外觀外,個人還會去檢視地下室停車場的地面與牆面的狀況,逃生樓梯的建材以及頂樓的屋頂施作工法,因為大部分的買屋者這3項並不一定會去檢視,
建商若能將這幾個會被忽略的地方做好的話,其建案的品質就不會差到哪去!

CrystalandClear wrote
那邊不熟,這家公司也...(恕刪)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麗寶建設 可嗎?
CrystalandClear wrote:
不行,字打不完,講不...(恕刪)
1.名氣很大的建商,相關建案得過許多的建築獎項,雖然評鑑的人不一定是有買屋需求的消費者
2.所蓋的建案多屬大型社區,且外觀上有絕對之獨特性,強調讓回家成為一種享受(公共設施很多)
3.曾喜歡過位在淡水區紅樹林某處建案,但是其價格屬同一區域內較高者,不是受薪階級的我所能負擔,且生活機能不是很優因而作罷!

另外講一下先前提到本社區的住戶中包含了當初賣屋時的代銷人員,建商工作人員,土地開發商
為何這些人會想要買下本建案,除了價格可能會比較低之外,還有這裡生活機能不錯(除了離捷運站遠),有增值性(後續的確是),另外就是對於產品有信心,別忘了這些人士所要面對是許多像其買屋以及與日後交屋驗屋的人!
而在進安街內比較好的建案我會推極境及國泰一品(其他同建商的建案我都看過),而本社區的工法與建材材質都沒有差到哪裡去(甚至略勝),唯一會輸的只有1樓有9間店面(好處也是便利商店在樓下)

badcop wrote:
麗寶建設 可嗎?...(恕刪)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許多回覆的內容,都是親自的體驗或是親朋好友的真實故事,再加上大量地作功課.曾經和一位有一千一百多戶的社區主委聊天:原本計劃退休後的安靜住所,沒想到還要作功課,研讀建築,材料,法規,法律的書籍.其忙碌狀況,比退休前還要累.挺諷刺地!我們開玩笑說:揪集幾個社區人士,集合我們的經歷,我們應該開一家建設公司,因為他們的黑心事績,我們都學會了.

之前所說"曾經和一位相鄰社區的住戶聊天,談及他們管委會與建商(大且上市)談判的經歷:會中與建商老闆的兒子協商,這位老闆的兒子非常乾脆地應允所有的缺失并改善, 事後竟大翻盤不認帳." 這段敘述主要是回應,有大大認為:往往許多粗糙甚至違章的作業,建商老板都不知悉.多為屬下胡做非為,其實沒有老板的背書,下屬那有這個狗膽.

曾經搬入一個社區後,需要一個車位,和物管連繫並和一位賣主連絡(手下有六個車位),我問他:車位不夠,你怎麼有辦法買到這麼多車位(一房一位,兩房的還不能買)?竟得知是建商員工,只訂下一房,掛上六個車位,先賣車位慢慢獲利.這就是太多建商員工入住社區的缺點之一,當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不無可能.

今天補充一個心得:前有大大說一層不要超過四戶.我的理想是最好一層兩戶,全社區住戶不超過八十戶.人多意見雜,難以取得共識.第二,戶數少,經費少.中飽私囊比較不容易.曾經有黑道進入社區的新聞,就是油水太足了.每個月至少兩,三百萬的經費,能不動心嗎? 我曾經看過一個社區只有十戶,一層兩戶,每戶信箱直接在大門上,車道用自動門.家家戶戶都認識,相比較下,四,五百戶以上的社區,你能認識幾個人? 其中有幾個真鄰居?又有幾個職業鄰居?






CrystalandClear wrote:
不行,字打不完,講不...(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