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達人 wrote:
淡水的確是多雨的,雖然平均雨量比台北少,但集中下在10月到4月,也就是冬天的時候,.(恕刪)
淡水市區(也部分有含丘陵地)有下雨的時間(或天數)"感覺"很明顯是比北投士林的"平地"多沒錯,
集中在10月到4月的說法也沒錯!
我們也沒辦法比較"淡水的山區"和"北投士林山區"的雨量, 那也沒意義!
也許"北投士林山區"的雨量比"淡水的山區"還多吧?
也不知道氣象局的的數字有沒有辦法分平地、丘陵地、山區否?
淡水70平方公里幾乎都是丘陵地自大屯山綿延下來, 一條丘陵搭配一條小河,
北投區士林區則是山區很多, 與平原地較分明, 與淡水地形不同。
淡海新市鎮一期446公頃, 根本就是丘陵地硬是把給推平的。淡海二期還想推平更多更陡的丘陵地。
來淡水炒作的房虫們只認識目標建案所在地, 實在不懂淡水之大, 地形地貌之多面向,
所言也很多是違背真相的吧?

*在地大學建築教授從地理地形來質疑淡海二期??
(轉載)大屯火山爆發,朝淡水河與太平洋形成十幾條山脊與溪谷,淡海新巿鎮一期剷去三條,淡海二期預計再剷平四條,而且將跨過登輝道,直到淡水水源地!淡海一期比較平坦,但是開發過程的移山填海讓人怵目驚心!二期更多坡地,有許多地方分佈著四十度以上的坎(圖上咖啡色越深越陡)但是在二期的都市計畫圖上全部成為平地。本來的溪谷也擴大成為大排,因為區域排水的需要(一期的公司田溪挖成四公尺深的大排。更值得被提醒的是:這是一個滅村計劃,環境影響評估計劃中隻字不提這裡的文化歷史聚落古厝水圳道水源地.......
(轉載)安居可以嗎?大屯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地景,在面對淡水河與太平洋的淡水地區形成將近二十條的山稜線與水圳道。為什麼營建署的計畫圖上這些起伏,有些地方超過四十度的坡地,全部看不到!一如淡海一期所進行的堆土機下的格子!難怪人民要抵抗!一一安居可以嗎?

家住北市大同區
這位小姐的描述,的確非常傳神,一點都沒錯
尤其是冬天,又冷、又下雨、風又大,真是令人非常痛苦
也許氣溫沒低台北幾度,但是冷的感覺真的是差非常的大!
常常搭捷運回到家,感覺溫暖多了,
原因不是氣溫上升,而是風小了、雨沒了
天冷風又大,就像刀子一樣刮人,再帶上雨水,很難受,
然後雨傘又常被吹壞=_=
沒經歷過很難體會的
關於下雨
冬天是由北下到南,淡海>淡水>紅樹林>竹圍,到關渡就沒雨了
夏天是由南到北,南港>圓山>關渡>淡水
夏天淡水下雨不多,太陽卻很烈
淡水騎樓又少,沒地方躲太陽,曬都曬死了....
有人覺得淡水夏天熱死人就是因為這原因
但在陰影下,是比台北涼爽的,台北市悶多了
更不用說
上下班中正東路像停車場
晚上淡金公路像賽車場了....
問了住淡水的同事,壁癌好像是居家必備良藥....
除濕機都是開整天的...
原本想在淡水置產,節省通勤時間
結果還是.....再看看吧...
要買淡水的人還是要三思
歡迎來我的部落格討論
http://shantam.pixnet.net/blog
healer wrote:
這一年,我在新市鎮附....天冷風又大,就像刀子一樣刮人,再帶上雨水,很難受..(恕刪)
就像刀子一樣刮人? 你太不耐吹風了, 別那麼誇張好不好? (除非你說的是騎機車時的感受)
壁癌若是因雨水, 那大都發生在較有屋齡的東北面。
就在地眼光來看, 你講的幾乎都是真相啦, 可信度算高
整個淡水區的東北半部地勢比整個士林北投區的東北半部低,可能士林北投的東北半部雨量會較多吧
而整個淡水區的西南半部含都市計畫區大都丘陵(或原本丘陵被大致推平-指新市鎮第一期446公頃),
整個淡水區的西南半部平均地勢絕對比整個士林北投的西南半部平原地形來得高來得複雜多樣,
所以整個士林北投的西南半部平原下雨機率較整個淡水的西南半部的下雨機率來得少,
這是合理的也是真相, 可多問問咱通勤的淡水人
healer wrote:
冬天東北季風強烈....(恕刪)
你說的可能也沒錯吧, 但是沒圖沒真相^^
最近好多電視節目做淡水的專題, 例如(淡海二期1168公頃的爭議)~~有圖有影有真相?
我們的島 線上影片 淡海新夢幻 (重播 2013-06-08 11:00 ~ 12:00) (稍後也會放Youtube?)
20130603公視晚間新聞-淡海二期徵收案 居民抗議盼喊停 (Youtube)
淡海新市鎮未完銷 政府又想再開發 (東森新聞)
愛憎淡江橋,政商急著建大橋 解套....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