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板橋火車站週邊,板橋文化路到台北萬華商業區,絕對比剛蓋好的國父紀念館週邊熱鬧

i.BD wrote:
以前當兵,放假回不了南部,也是常往西門町跑
車站出來,叫客野雞車、週旁還有即興式拍賣,然後電子商場、來來百貨..
鐵路地下化後,鐵道旁電子商場被拆,似如龍脈被斬斷,西門町開始走下坡

西門町開始走下坡,我是怪在電子遊戲器材,電腦上市開始,
民國67,68年石油二次危機後,薪水稍漲,彩色電視,錄放影機上市,
大家比較買得起,民歌大流行,瓊瑤電影熱爆,牛肉場,工地秀,
西餐廳一定要駐唱,餐廳秀大紅,西門町,中山北路都有,熱錢搶滾滾。

後來紅白機,電腦,電腦遊戲上市,開始把人趕回家,第四台再上市,
市場冷一半。西門町就開始走下坡,當然那時東區一直熱鬧發展,
高品質,高價位,吸引不少人。約翰屈佛特的週末夜狂熱上映,
帶動迪斯可 英文:Disco舞廳(環亞百貨)等,把夜貓子都吸引過去。
過去年代真的好玩。
ejan1969 wrote:
1968/11/1 華江橋通車...吸引大量人口移入板橋
這麼大的利多, 當年買板橋實在也是合理選擇

1968,要感謝誰,記得是李國鼎先生引進美商通用器材公司,
台北市整個電子公司大爆發,由新店寶僑路一路基隆路
到南京東路4,5段全是電子公司。
美商通用來台設廠第一件招募員工薪資是新台幣600元。
這已經是全台工廠新手的2,3倍薪。
全台初中畢業的女孩子幾乎全往台北跑。
台北縣原只有一個三重是市,30年增加成10個市。
台北縣人再會生也沒那麼快。
cougar2015 wrote:
板橋熱鬧只車站那帶,華江橋蓋好我同學爸爸買在文化路
約漢生東路那,一路沒屋全雜草,江子翠才開路,也沒長江路。
板橋才是鎮,永和鎮,中和鄉,台北縣只有三重是市。
所以我覺得華江橋的通車是很關鍵的, 除了生活機能外, 大家購屋更看重應該是離上班地點的遠近吧? 要想想50幾年前的通勤工具是甚麼? 那時的主要工作職位是什麼, 有能力買房的是哪些人?

那時有班可上的除了高級知識分子的公務人員, 跟隨軍來台的老兵(我同學的父親就是老兵), 其他是有什麼班可以上? 學徒工, 雜工, 最多就是自營的小販. 能上班的公務人員上班地點就在城中區, 所以為什麼那麼多公務人員住到永和去, 就是離家近阿, 那個年代你可能是要騎腳踏車上班的呢.



華中橋的開通, 讓這些公務人員選擇在江翠購屋, 在當時也算合理決策, 因為江翠一定比永和便宜, 那為什麼不買更熱鬧的板橋車站附近, 我覺得仍是距離考量, 江翠離上班地點更近, 那時的距離感, 不能用我們現在的角度去看. 從地圖上來看, 國父紀念館那邊離上班地點遠, 生活機能又差, 這已不是眼光問題, 而是現實考量.
cougar2015 wrote:
好像不是第一,那時新店青潭已有水上熱園,
有那一圈的河流,就趴游泳圈上水一直流繞圈,
後來拆了蓋公寓。
1970年代台北水上樂園青潭游泳池在漢聲雜誌英文版的廣告


這位大大也是4-5年級生的老台北人 ?
您在其它幾樓說的台北市台北縣早年情況和我認知的一樣

青潭我也去過,我猜想青潭和大同 兩者差異在
青潭只是有泳池的水上活動,場地也不夠大 !
而大同水上樂園,除了游泳區之外還多了許多機械化的遊樂設施 !
所以才 "號稱" 遠東地區第一個水上樂園 !

找了兩張青潭照片
當年許多大人不換衣不下水,只在旁邊陪小孩
感覺上面看的人比泳池裡的多

ejan1969 wrote:
所以我覺得華江橋的通車是很關鍵的, 除了生活機能外, 大家購屋更看重應該是離上班地點的遠近吧? 要想想50幾年前的通勤工具是甚麼? 那時的主要工作職位是什麼, 有能力買房的是哪些人?

那時有班可上的除了高級知識分子的公務人員, 跟隨軍來台的老兵(我同學的父親就是老兵), 其他是有什麼班可以上? 學徒工, 雜工, 最多就是自營的小販. 能上班的公務人員上班地點就在城中區, 所以為什麼那麼多公務人員住到永和去, 就是離家近阿, 那個年代你可能是要騎腳踏車上班的呢.

華中橋的開通, 讓這些公務人員選擇在江翠購屋, 在當時也算合理決策, 因為江翠一定比永和便宜, 那為什麼不買更熱鬧的板橋車站附近, 我覺得仍是距離考量, 江翠離上班地點更近, 那時的距離感, 不能用我們現在的角度去看. 從地圖上來看, 國父紀念館那邊離上班地點遠, 生活機能又差, 這已不是眼光問題, 而是現實考量.


華江橋1968通車確實是很關鍵的
建商馬上就到文化路 江子翠 新埔 周邊蓋新房子
(整片密密麻麻四樓老公寓就是1970前後蓋的)

那時交通工具 > 大部份人坐沒有冷氣的老柴油公車,還有車掌小姐剪票。腳踏車少許,機車剛開始,
老柴油公車夏天悶熱臭味難聞,不是現在年輕人坐冷氣快速捷運能夠體會的!

坐公車到當時熱鬧區 西門町,城中區,台北車站等等能忍受的距離剛剛好







美軍造就了中山北路沿線到天母區域的繁華


府中那裡在清朝開始就是板橋林家的大本營,絕對比國父紀念館那熱鬧
清朝時沿著淡水河開發 (大稻埕,萬華,江子翠,板橋......沿溪到三峽,大溪)


台北市當年新生南路尚未加蓋,東邊仍然農田多多,國父紀念館那頭太荒涼所以沒入鏡
(未開處8塊弟弟)


50年前林口重劃區是美軍基地
ejan1969 wrote:
所以我覺得華江橋的通車是很關鍵的, 除了生活機能外, 大家購屋更看重應該是離上班地點的遠近吧? 要想想50幾年前的通勤工具是甚麼? 那時的主要工作職位是什麼, 有能力買房的是哪些人?

過去板橋就只有光復橋通台北市,我同學住中山路,
鐵路好像是走今天的縣民大道(我很無法接受這縣民稱呼,
跟共產黨取名一樣想法,什麼都推給老百姓,又搞七捻三貪污)
華江橋通車才騎機車去江子翠這代,全未開發都鄉下。
50幾年前的通勤工具,三輪車剛升級到汽車,
市面汽車就美軍吉普車,林肯大轎車(美軍顧問團在中山北路上)
台灣只裕隆,福特後車廠還沒來設廠,大家就騎機車,
HONDA光陽最大,佔6成以上,全武車,偉士牌是第二,
HONDA三陽很少人買,偉士牌這車型有比雅久,百吉發
山葉石橋鈴木川崎,出的都像載瓦斯車那車款,不入眼。
HONDA光陽車型最帶流行。
民國65年

民國60年,只有90cc,市場沒100cc

民國57年後,200cc,好像是進口的,記不清。

上2台光陽都買過,改椅墊,把手。前叉沒套筒。
嘻皮年代正紅,美軍又在台灣,那高把手嘻皮車熱滾滾,
屁股癢跟同學改了一輛,高80公分,騎了才知道轉彎要兩手同時移動
右轉,兩手都移向左邊,哈。
我怎麼看光陽車還是比三陽野狼好看,不喜愛野狼油箱造型,土。
板橋車站一直都很熱鬧,板橋舊站雖然火車站遷移,但府中站還是整個新北市進出人次前幾名的捷運大站,周邊轉乘公車路線超多,包括去三峽北大、林口龜山這邊都有公車,周邊餐廳林立,也有一整棟的板橋誠品商場、還有一堆補習班、券商、銀行。至於板橋新站就更不用說了,而且板橋站與府中站相隔不到500m,其實可以說是同一個商圈

不敢說新板+府中商圈比台北市東區商圈強大, 但加起來6家商場百貨、2家影城、4家客房數超過100間的飯店(希爾頓、凱撒、趣淘漫旅、馥都。之後附近還有板橋艾美酒店要開幕)、新北市第一高樓都在這裡,不管1970年還是2020年板橋火車站週邊都很熱鬧,而且越來越旺

版主要不要查清楚,板橋文化路從來就沒形成很熱鬧的大型商圈吧,板南線開通後,新埔站、江子翠站頂多也只能算捷運周邊的地區型商圈,當然以居住來說新埔站、江子翠都是很棒的地方,寬敞的主幹道、板南線經過,到台北市區與新板商圈都很近,房價自然不便宜
以捷運站出入人潮來比較,108年(2019年)

東區三站 忠孝復興 忠孝敦化 國父紀念館 在整個北捷排名分別為第4、第11、第36

新板與周邊三站 板橋 新埔 府中 在整個北捷排名分別為第5、第7、第18

板橋熱不熱鬧,這或許可以當作一個指標

資料來源:批踢踢MRT版網友整理

板橋火車站週邊熱不熱鬧? 實際出來走走看看吧!

引用網友在臉書的分享, 新板希爾頓假日生意好到停車場全滿,在疫情缺少國際觀光客下,新北各區的都會型飯店應該很少能有這樣的表現

PS.新板希爾頓青雅中餐廳的燒鵝不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