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縣的房價,忽然覺得台北市不貴了!?

ejan1969 wrote:
首先,帝寶1戶160坪,土地持份才1x坪,你確定嗎?
我手邊沒有詳細資料,不過帝寶基地5642坪,總共168戶,除一除平均一戶分得33坪。
...(恕刪)


a. 160坪是帝寶最小的主流坪數,210坪和260坪亦是主流坪數。
b. 停車位也會攤到土地坪數。
所以一戶160坪的帝寶土地持分應該在20坪左右吧。

其實不能太過度依賴土地持分來評估住宅(特別是豪宅)的價格,否則反而會失真....
還有土地持分"相對"少的"大樓"豪宅也是資產大戶節贈與稅的最愛,其節稅效益較高。
ejan1969 wrote:
"100坪地蓋了20戶,1戶持份5坪"跟"100坪地蓋了10戶,1戶持份10坪",請問這2者的每坪賣價會一樣嗎?
...(恕刪)


不一定只蓋十戶(土地持分多一倍)的會賣比較高!

如果是相鄰兩塊地能興建的容積本身就差一倍,那麼它們的土地單價本身就會反映而先差了一倍,套用到上面的例子就是說只有持分土地5坪的房屋可能跟持有土地10坪的房屋在土地價值上是一樣的(因其土地價格會不同),如果在進一步...譬如土地持分5坪的房子蓋的比土地持分10坪的房子還美(假設房屋權狀一樣)造價也較高,那就會賣得比較貴了!

帝寶(容積略高)的價格還明顯高過旁邊新成屋一大截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實例。
Player wrote:
這就是囉...為何會想搞商業區最終卻變成住宅區?
就是因為各大企業不買單!這會造成的就是...難以吸引本來就是設定要買豪宅的客層,


先研究一下再發表吧! 新板變住宅區? 那是很膚淺表面的看法 實際的狀況是 目前新板的先完工的大樓
都是住宅大樓而已 原因很簡單 因為要搶限時開發的容積獎勵 未來新板除了目前那個開80萬的案子外
頂多只能再推2個案子 1.厚生與大陸工程的合建案(坪數超大所以也沒幾戶) 2.昇陽都更案

新板的商辦大樓、飯店及公共建築 已在施工的有
1.遠東集團辦公大樓(50層)
2.板信總部(34層, 新光集團有洽談收購但板信堅持只租不賣)
3.板橋大遠百
4.麗寶鵬程購物中心+辦公大樓
5.台電大樓

今年應該會動工的
1.凱撒飯店(五星級 近600間客房)
2.凱撒飯店旁之商辦大樓

已確定但不知啥時會動工的
1.大台北新劇院
2.大台北新劇院旁之商辦大樓
3.曼哈頓商業大樓(愛板新紀)

不確定是否會蓋的
1.縣立體育場改建小巨蛋案
2.小巨蛋旁之商業大樓
3.縣府第二辦公大樓(升格新北市後 目前縣府大樓空間可能不足)

加上目前已經有的板橋遠東百貨、縣府大樓及板橋車站大樓(內含環球購物中心板橋店與辦公樓層)

小小的新板能聚集這麼多商業及公共建築 這樣還能說新板是純住宅區喔 別搞笑了
昨天看新聞 光現在不是大遠百的板橋遠東百貨一年的營業額就50億了 在遠百體系僅次新竹大遠百
所以遠東才會再加碼板橋開個面積超大的板橋大遠百
加上鄰近新板的環球中和店 開幕後很快就賺錢了 所以冠德又來新板開個環球板橋店
這些集團 企業不是笨蛋 板橋與鄰近地區如果沒有龐大的消費力 敢如此大力加碼嗎?

新板區域配置圖(引用)
eureka wrote:
50w/p, 80w/p 在南港已經可以買到很好的房子了。


50w/p買新屋 目前在南港只能買在研究院路或重陽重劃區
研究院路的環境實在很普通 同樣50w/p 會考慮買新板的 大有人在吧
eureka wrote:
新莊除了省道,其他都是路小擁擠,完全不用考慮。

新莊目前最熱的是大面積的重劃區 裡面街道寬且筆直
若用舊市區來比 南港的南港路 跟新莊的中正路來比 應該沒有比較好


eureka wrote:
板橋也只有火車站附近可以,但是也是貴得等泡沫幻滅。其他地方也是路窄房稠密。


是嗎 捷運江翠站 新埔站 府中站 有去過嗎??
Cena_John wrote:
先研究一下再發表吧! 新板變住宅區? 那是很膚淺表面的看法 實際的狀況是 目前新板的先完工的大樓
都是住宅大樓而已 原因很簡單 因為要搶限時開發的容積獎勵 未來新板除了目前那個開80萬的案子外
...(恕刪)

唉...那也請先看完誰先喊新板變成住宅區的好不好?噗...
另外,這篇不就是在討論住宅嗎?還是大家又離題太遠了???

話說回來,五星級飯店?凱撒集團?說真的,行情不怎麼好,真不清楚這是隸屬於哪個國際五星酒店集團,
Hyatt,Westin,Swissotel,Four Season這些國際五星集團我倒是都住過,還真沒聽說過有凱撒集團.
如果真是的台灣only的話,那上海新錦江都喊六星了,但...還是吸引不到多少國際住客,so?

另外...說句實話,現在還有多少人現在還在逛遠東百貨的???除了貪求"近"的人之外,
一間百貨公司一年五十億的營業額很多嗎?那我可以告訴您一件事,十多年前,
新光三越周年慶,光是走低價品牌的站前店一天就可以衝到近兩億,更別說現在了.
當然也不用提走高價的南京西路店及後來開的信義店了,也更不用比每次周年慶就上電視的Sogo了....
Sogo應該一年只要做520跟1025這兩個檔期就超過五十億了吧?
話說仁愛路圓環本來有間遠百,結果還不是做到收掉?因為沒人要去啦....(也許開再板橋會很多人去?)

另外,如果您願意的話,再去查一下,那些辦公大樓有哪些公司會去入駐?
至少到目前為止,外商還是齊聚在信義區,也有不少要搬到南港去,
因為這些會是領頭羊,會有磁吸效應,可以吸引台商進駐,同時他們也是會高價租商辦的族群.
但到現在,倒是還沒聽說要搬到新板的消息傳出來.也許台灣企業會吧?
但真正有錢的台灣百大企業,通常都是買地自建,除了遷就某些外商的台商,
有可能會租商辦靠近客戶外,多數都不會用租的方式.

就說了,想住哪就住哪,強調自己的區域多好?有何意義?
認為新板值得的就去買新板,認為台北市值得的就買台北市,
只是這邊應該提供給大家各種不同的看法及資訊,而不該是一言堂.
話說回來,商周看完了沒?有沒分類出這板發言一堆的,該分成哪類了?

夜了~~~該睡了....晚安~~~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Player wrote:
另外,如果您願意的話,再去查一下,那些辦公大樓有哪些公司會去入駐?
至少到目前為止,外商還是齊聚在信義區,也有不少要搬到南港去,
因為這些會是領頭羊,會有磁吸效應,也是真會高價租商辦的族群.
倒是還沒聽說要搬到新板的消息傳出來.
...(恕刪)

這點也是我最好奇的,房子不是你蓋了就有人住,商辦更不是說遷就遷,放眼台北市自己就搞了一堆軟體科技園區,倒是沒聽過哪家大型企業要將總部設在新板,沒有大型企業來形成磁吸效應,看來新板的商辦市場還有得等.不過那個甚麼JOHN的(抱歉年紀大了...記不得你的名子),房子買在板橋就好好住吧,你覺得板橋好,人家也可以不這樣覺得吧.
Behonest wrote:
如果是相鄰兩塊地能興建的容積本身就差一倍...(恕刪)

當然是同樣條件的地才能相比,要不然不就犯了跟"拿巷內公寓的地來跟帝寶的地相比"一樣的問題。

Behonest wrote:
譬如土地持分5坪的房子蓋的比土地持分10坪的房子還美(假設房屋權狀一樣)造價也較高,那就會賣得比較貴了!...(恕刪)

這就是建商騙你上鉤的伎倆了...

比如說2塊條件相同的100坪的台北市的地,地價每坪150萬,總價1億5000萬。
a. 一塊蓋了300坪,每坪造價15萬,成本4500萬。
總成本1億9500萬,換算每建坪成本為19500/300=65萬

b. 另一塊多搞了一些容積獎勵所以蓋了400坪,因為多搞容積獎勵,譬如停車獎勵(地下室多挖一層)、容積轉移等(要花錢買),再加上要蓋美一點,所以每坪造價20萬,成本8000萬。
總成本2億3000萬,換算每建坪成本為23000/400=57.5萬。

a建案賣80萬一坪,b建案因為蓋的比a建案更漂亮,所以賣85萬一坪。
所以買b建案的事實上是給建商多賺了...


Player wrote:
唉...那也請先看完誰先喊新板變成住宅區的好不好?噗...


"這就是囉...為何會想搞商業區最終卻變成住宅區" 這不是你說的嗎? 好笑勒!


Player wrote:
一間百貨公司一年五十億的營業額很多嗎?那我可以告訴您一件事,十多年前,
新光三越周年慶,光是走低價品牌的站前店一天就可以衝到近兩億,更別說現在了


評論一件事情 完全沒有數字概念是很危險的

舉幾個例 你就知道年營業額50億大概位在哪個位階上了

站前商圈:
新光三越站前店50多億
京站"預估"2010年50億

內湖大直:
日湖:只有"可憐"的15億
大直美麗華40多億

信義商圈: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四個館的年營收為160多億元 其他小間的 懶的查

新板周邊:
遠百板橋:50億
環球中和:35億
環球板橋:預估10億(剛開幕)
大遠百板橋:預估每年60~80億(明年開幕)
這還不算新板鵬程大樓也可能有百貨公司進駐 與明年起其他各棟大樓將開幕的小商場 另外府中站也有誠品百貨
僅靠板橋、土城及部分中和、新莊消費人口支撐的新板商圈百貨營業2年後將超越台北站前商圈

至於內湖如果去掉可吸引外來消費人口的美麗華 真的很慘 根本吸引不了外來客
之前我就說過 內科只有上班人口 卻無法為內湖帶來消費人口 下班後沒人想再那多留一分鐘
我前公司那些搬到內湖的後勤部門同仁 每個人都很不甘願的 不過能怎辦 公司COST DOWN嘛!
沒有營收貢獻的成本單位 只好往便宜的郊區搬



Player wrote:
話說回來,五星級飯店?凱撒集團?說真的,行情不怎麼好,真不清楚這是隸屬於哪個國際五星酒店集團,
Hyatt,Westin,Swissotel,Four Season這些國際五星集團我倒是都住過,還真沒聽說過有凱撒集團.


凱撒飯店 宏國集團的 目前有台北車站(原希爾頓飯店) 墾丁2間
未來還有信義區 新板 2間要開 都是400間以上客房的五星級飯店
內湖呢 我只知道麗湖飯店 外觀尚可 但絕對不會是五星級的 這種等級的飯店 板橋已經很多家了

Player wrote:
另外...說句實話,現在還有多少人現在還在逛遠東百貨的???除了貪求"近"的人之外,


遠百沒人逛? 新竹大遠百的營業額可是大勝 新竹SOGO 跟新竹新光三越
沒錯 就是近 當新板的百貨商圈能夠滿足區域居民大部分的消費需求時 那為何還要跑到台北市去消費
但內湖就是沒這個基礎 區域消費人口不足 又沒有吸引外來客的本錢 當然最多只能個開大賣場
但無法形成百貨商圈

Player wrote:
另外,如果您願意的話,再去查一下,那些辦公大樓有哪些公司會去入駐?
至少到目前為止,外商還是齊聚在信義區,也有不少要搬到南港去,


新板發展的規劃比較類似台中七期 就是結合行政中心+交通樞紐+消費商圈+辦公+居住
與內科的"純辦"發展是不同的 不過遠百總部 板信總部 都會設在這裡
遠傳電信總部也會自內科搬到板橋的通訊園區 上班人口等這些興建中的商辦都蓋好 自然就會過來了
遠東50層辦公大樓 遠東集團已至少規劃4千多位員工要搬到這上班
板信的上千名員工 台電員工(台電大樓) 新北市政府公務員 金管會公務員 各百貨商場的員工 光這些完全確定的就破萬人了吧

至於南港 我覺的潛力是比內湖好 但若沒有做出差異性 也很可能跟內科一樣 只能成為純辦公的區域
因為區域人口少 如果沒有非常有特色的規劃 我不知道區域外消費人口 為何要捨棄西門 站前 東區 信義計畫區等商圈而跑到更遠的南港 目前為止 能看到唯一的理由是去展覽館看展而已
Cena_John wrote:
"這就是囉...為何會想搞商業區最終卻變成住宅區" 這不是你說的嗎? 好笑勒!...(恕刪)

噗...我的發言在第523,是延續第522篇的發言,是我說的嗎?
想釘人也要全部看完嘛,您這樣不是淪為斷章取義?順便copy給您參考,有興趣就回去看吧.
特偵組 wrote:
而新板就剛好相反,本來要搞商業區結果搞成住宅大鎮!...(恕刪)



我前面說了很多次了,喜歡買哪區,口袋深度到哪裡,就去買囉.
一味強調新版多好多好,也要有人肯買單才算數,如果說新板確定進駐的廠商有萬人,
可惜都是local king,所謂國際"正五星級"也沒有,
若是自己說五星就算數,那台北台中那些號稱五星六星級的Motel可多著哩.

另外,我也一直再說很多情況需要用多方面的角度去看,
就用百貨公司來提好了,您提到的日湖來說,前身是叫得安吧?
那間公司很詭異,明明就是門可羅雀,卻一直營業到捷運通車改成日湖,
當年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經人解釋我就完全明白,
那就是所謂的"提袋率",也就是說,只要進去,就是會買東西的機率高,
我就豁然開朗,因為要逛百貨公司,台北市多的是,但是這種社區型的,
要活下來,就是要"提袋率"高,很久以前的三重遠百怎麼收掉的?
因為很多人經常去"逛",單純就是吹吹冷氣,之後閃人.
不過如果照您說的,那邊那麼多上班族進駐,那應該美食街可以做得起來,
其他的部分,仍然是個未知數,要"最後"才會知道答案.

我不會捍衛某一區,只是單純認為新板是被炒高的,包含所謂的豪宅,
畢竟要山沒山,要水沒水,周邊配套又不是針對住宅設計,而更周邊則是落差更大,
這些都是會影響到真正的豪宅買家的買氣,充其量,可能是自己happy.
(說這些話,如果我朋友知道了,他應該想砍我,因為他算是新板那邊的地主了...噗....)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