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副都心跟頭前看屋心得

那請問一下,福德一街可以嗎?其實也未必一定要福德二街。也可以改成昌智路與福德一街。
taosl wrote:
C大您好

這個問題之前也有人提議過
但是福德二街接思源路的地方
正好就是思源路上新北大道高架的引道處開口
這個地方是不能設個左轉紅綠燈的
交通局當時就表示過此意見

calvinshiu wrote:
那請問一下,福德一街...(恕刪)



C大
沒關係
這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星期天晚上請來提案並討論
也許有更好的辦法
T大

真的很感謝您爲重劃區付出的心力

星期日晚上見窩
關於陸橋未來規劃部份,最近市政會議有討論

主席(朱市長立倫)指示:
陸橋就是一種公共建築,針對保留陸橋進行美化,與其要求工務局統一施作或委由鄰近學校加以協助,
其實文化局可以協助媒合學校資源,例如臺藝大、北藝大、復興美工等擁有藝術科系的學校,
讓學生發揮好的創意與想法,可能遠超過工務局或鄰近國小的成果,
所以我們應該嘗試請藝術專業學校協助美化陸橋。

除進行陸橋美化外,應該增加民眾使用陸橋的意願。先前民眾使用陸橋是為了過馬路,
現在發展成「人本」思維,民眾多使用斑馬線過馬路。我們應該思考還有什麼原因可以讓民眾使用陸橋?
若讓民間企業規劃陸橋空間,可能會擺放商品販售,因為位於交通要道的陸橋是很好的商業據點;
但由政府規劃,一定會說陸橋上不能擺商品、賣東西,即使它是沒有利用的閒置空間,
兩相對照下形成一種矛盾。若陸橋空間變得好吃又好玩,還可以看表演,民眾就會多加使用,
但政府永遠被規範綁住,公共空間就是不允許擺商品、賣東西、委外經營,但若委由民間企業經營,
陸橋上可以開咖啡座、看藝術表演或賣東西。請想辦法突破法令限制,位於民眾聚集地點的陸橋,
可以多元使用,讓公益團體販售產品、農夫市集擺攤,只要地點適宜又有足夠寬度,
調整攤位擺設方式不同於一般攤販擺法,民眾可能就因此願意多加使用陸橋。

所以,這不是「美化」而是「人」的問題,請突破法令、多元使用。我們必須以「人」為本、
而非以「工程」為本,若以工程本位思考,將陸橋蓋得很漂亮,但民眾未必就會多加使用。
例如猴硐貓橋,它的成功並非因為橋本身蓋得特別好,而是因為有貓,橋的造型有加分效果,
若沒有貓在上面,民眾可能就不走貓橋了。因此,應考慮陸橋空間多元使用計畫,
即使只是陸橋上可以看到美麗風景,民眾可能就會被吸引而走上去,這些都是可以被想像、
創造出來的特色。公務員很辛苦,但要公務員去思考如何創造特色,不如請藝術專業學校進行規劃,
例如在陸橋上展示、販售學生社團作品等,只要不妨礙人行交通都可以同意。
又如大觀藝術園區的建築牆面,可以提供學校作為很好的藝術空間,讓學生發揮創意去塗鴉,
形成一個特色景點後,許多人都會想要參觀。所以,讓陸橋不要變成髒亂點或都市大型垃圾,
考量多元使用,與民間企業、藝術專業學校、學生社團、農夫市集合作,請大家共同努力!'




朱立倫算是很會搞開發的市長,想法跳脫傳統公共建設.
未來陸橋可能走向商業化大型化,
不只是一個橋,而可能是一個有商業行為或休閒活動的建物,
以吸引人走上去,增加使用率.
說不定連陸橋都能BOT,特別是車站旁的.
有電動扶梯的陸橋才是最實際的, 在陸橋上擺攤或陳列藝術表演, 這priority絕對不是第一位.
回歸事情的本質或許在現階段會更重要.
先感謝T大的統籌!
有看到許多的討論都來自於如何讓頭前到附都心的透過福德X街到中央路或富貴的"車流"更有彈性,
也有許多會衍生出的問題(如塞車等等)

不知道是否有人提議過只需引導"人流"即可,
例如在福德三街及中央路打通後設置平時閃黃燈的交通號誌,如有行人欲穿越則可以按穿越鈕,
這時閃黃燈會變成綠燈 -> 紅燈,讓行人或單車可穿越思源路,
但僅限於上述兩者,不讓汽車可做此穿越

這樣是否可算是一個讓頭前居民可前往附都心,但又不需造成車流回堵的方式?
忠孝東路四段的東區商圈就有做類似的配套

丟出來讓大家集思廣益看看。
Bluelables wrote:先感謝T大的統籌!
有看到許多的討論都來




正是如此,金莊會有住戶想去副都心,會有接送小朋友上下學需求,同樣的上頭前住戶也會有的,以人為本的規劃才是對的,很常常在討論都忽略了行人,如果一切都要開車,如果一切的限制連行人也要繞一大圈去對面坐公車、上學,這樣的重劃區不應該是純住宅,而是純觀賞了。

arnaygay wrote:
正是如此,金莊會有住...(恕刪)


坦白講,我是覺得這段沒必要設立紅綠燈,造成原本的交通流向要改來改去。

我是覺得這段路又不是很長。叫唸國中的學生走路去上學,有很難嗎?
這麼短的距離,家長有必要接送嗎?

換成是我的小孩的話,我就會讓他自己走路上學。
除非小孩有些特殊狀況,比如年紀太小,認不得路(唸幼稚園,或是小一新生入學),生理有狀況,
或是小孩上一些有的沒的班,搞到九點/十點才回家,我才會去接。

坦白講,我每天上班路過秀朗國中/國小的時候,看到那麼多家長接送,
連一小段有交通崗的紅綠燈都不讓小孩自己走路進校門,有些家長在上班尖峰時間還逆向不守規矩,硬是從對面切到學校門口,然後小孩放下來的時候,也不管來車,又硬切回對面,一切就是貪圖自己方便,
為得就是不用讓小孩走一段雙向四線道的紅綠燈(有交通崗維持秩序),硬是造成塞車。從小就這麼保護小孩,捨不得小孩走路,會造成一堆無能/吃不了苦的孩子。
其實現在最主要是中原東路的號誌燈太長了.

照成在上下班時間非常擁塞.

改單向道應該可解決車流.

或者中央路和福前三街打通都是可行.

這樣可讓頭前區的居民都方便到副都心.

接送問題我想最主造是每個家庭的習慣性.

說真的目前我還真不敢讓小學生讓他從頭前重劃區這自己走路到昌平國小.

國中生確實就沒問題了.

且今年年底就要把天橋拆了.以目前的思源路在施工,

學生要從頭前到副都心真的不方便

兩大重劃區陸續在蓋房子.真的是太危險了.

如前面的大大提的,生活圈本來就希望從人本考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