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副都心跟頭前看屋心得

Waffenss01 wrote:
我不知道相關單位想做...(恕刪)


可能想的沒有這麼簡單
目前這個新北大道和思源路口的天橋案
牽涉頗多單位
沒有哪個單位想去力推
最嚴重的問題是民國87頭前重劃區重劃的時候
忘了有天橋這檔子事情
所以在副都心端和頭前重劃區端
都沒有徵收土地來設計出口
一旦重劃完成
想再來徵收
會變得明不正言不順
人家一定反問公家單位-----你們當初是幹嘛的?
根據承辦人員告知
目前就像是都更案一樣
談何容易
要頭前端徵收地主的土地
很難了

副都心是在頭前重劃區之後才規劃的
所以重劃副都心的時候已經想到天橋這檔子事情
所以在A4和A5站都設計了天橋
這就是為什麼最大的雙捷運交會站A3站反而沒設計天橋的原因

所以目前沒有公家單位願意跳出來主導此事
雖然後來設計Y19的環狀捷運站是有規劃口字型天橋
但是土地不徵收
完全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就是我們要傷腦筋的時候
別想公務員會主動來作
必須我們自己發起
找議員來用力推
才有一絲絲可能性

所以無法靠別人
只能靠我們自己來推
我的構想是作電動手扶梯天橋
否則沒人想拉著行李爬樓啊!

jason4343 wrote:
確實新北大道的陸橋是...(恕刪)


同意J大的看法。新北大道的陸橋,和頭前重劃區往來副都心間的交通路線是一樣重要,可同時進行的!
T大辛苦了.加油...


如果需要我們幫忙,或可幫上忙就通知一下...



taosl wrote:
可能想的沒有這麼簡單...(恕刪)


頂一下, 謝謝T大提供的資訊, 也認同T大的想法, 天助自助者, 大家一起向政府反映.

willetfly wrote:
要回到鄉林淳風或兆之丘那一區時,是否也要坐到思源路和中原路口才能下車...(恕刪)

可以在<思源中山路口>下車,很近!

jack1970 wrote:
中原東路改單行不可行...(恕刪)


建議思源路兩側東西向的能打通的聯絡通道都打通,交通一定要多疏導而非塞那幾條路
福德三街/中央路;福德一街/昌智路
最好福德二街跟富貴路也打通,修改一下上高架的部分
每個路口都可以分擔一些車流,上頭前也就不會大家都塞中原東路/福美街口
現在整體社區環境入住約4~8成不等,也持續有剛交屋的建案,人只會越來越多
塞久了,人心煩燥趕時間,反而容易出車禍
然後透過秒數的控制,讓思源路綠燈時一路連通暢通,後續思源路/中原東路口或也可縮短秒數,讓大家都省時省路程,能平心靜氣地開車騎車,順利地到達目的地
思源路/中原東路口紅燈時,這些東西向聯絡通道,不拿來用,真是很可惜!
我今天觀察一下思源路的車流,上述提議並非不可行
這時設單行道應該也不一定需要了,單行道這只是讓車流往新北大道等主幹道塞而已
另外,我住綠藝四個月了,這是我的開車騎車想法
道路就是拿來多多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當然,大家也想有安靜安全的整體社區環境,現在的景況,也是一些大小車/摩托車在頭前重劃區內快速奔馳,各往新北大道/中原東路等路口,並不是沒有車流
都先打通看看成效,不好再改再修正,不做哪知?

Waffenss01 wrote:
目前促進會提供的資訊只有:....最近新北捷運處準備要找龍山林開會討論,
他們是否願意借道從Y19站拉天橋道他們大樓....

如果說是Y19站,那有可能是從上方過去,不是從下方。

因為Y19站的軌道與站體就是在五六樓那個高度跨過二省道高架橋的,人行天橋一起蓋會比較省事一些。說不定要直接使用瓏山林大樓的內部做手扶梯也不一定,畢竟該大樓因為沒對中山路退縮,是有些空間可談的。
個人覺得 先設斑馬線算合理
開車繞一下就解決了
走路走老遠 真的不便

大家不喜歡天橋的原因是因為要爬
如果天橋有作手扶梯 應該大家搶著搭吧
lulalla wrote:
如果說是Y19站,那有可能是從上方過去,不是從下方。

因為Y19站的軌道與站體就是在五六樓那個高度跨過二省道高架橋的,人行天橋一起蓋會比較省事一些。說不定要直接使用瓏山林大樓的內部做手扶梯也不一定,畢竟該大樓因為沒對中山路退縮,是有些空間可談的。..(恕刪)


這和Y19想要做的口字型規劃就搭不起來了.
因為五工路那個陸橋會是正常高度,還要做電梯....不會是六層樓高.

而且Y19的月台層是最上面,站體反而在下面.
如果瓏山林直接連過來會是月台層的高度,才能高於高架橋.
.....這有點尷尬.

所以從下走的機率比較高.
新北大道陸橋不可能設計成一定要進站體,甚至到月台高度,
才能到另一邊的陸橋,那太不合理.
從下走靠工法解決陸橋高度問題的話,兩邊陸橋才有機會相連.
構造應該和Y18車站的陸橋一樣是在站體下一層.

以前只能選鋼筋水泥橋體時,陸橋都很厚實佔掉太多高度,
現在有些新空橋已經改用鋼構鋪面的工法,底部會省很多空間.

再怎麼猜也沒用,還是等政府有解答再說吧.
重點是頭前和副都心的地都不是政府的,地主不同意再好的設計也沒用....
頭前這邊如果有要蓋房子是否可以用給建商容積的方式,讓建商願意退縮用於公用呢?這是可行的嗎?
Waffenss01 wrote:





這和Y19想要做的口字型規劃就搭不起來了.
因為五工路那個陸橋會是正常高度,還要做電梯....不會是六層樓高.

而且Y19的月台層是最上面,站體反而在下面.
如果瓏山林直接連過來會是月台層的高度,才能高於高架橋.
.....這有點尷尬.

所以從下走的機率比較高.
兩邊陸橋不可能設計成一定要進站體,甚至到月台高度,
才能到另一邊的陸橋,那太不合理.
從下走靠工法解決陸橋高度問題的話,兩邊陸橋才有機會相連.
構造應該和Y18車站的陸橋一樣是在站體下一層.

以前只能選鋼筋水泥橋體時,陸橋都很厚實佔掉太多高度,
現在有些空橋已經改用鋼構鋪面,底部會省很多空間.

再怎麼猜也沒用,還是等政府有解答再說吧.
重點是頭前和副都心的地都不是政府的,地主不同意再好的設計也沒用....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