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bistdu wrote:
想說提一個最近看到了一個舊建築活化的例子:紐約high Line
以下參考網址:http://proposals-for-life.com/the-high-line-park-section2.html
這是利用舊有荒廢高架鐵道改建成空中花園步道,並穿梭於各主要建築物間連結,類似
信義計畫區的空橋,但比他更寬大及綠化,還可以在上面享受日光浴。
...(恕刪)
政府早就知道有這種做法.
親堤陸橋
A3/Y19站附近就有個現成的空中花園空橋可以參考.
它把陸橋放大變成一個微型公園廣場,有樹有坐位,感覺還不錯.
若做在雙捷交會的捷運站旁,可以讓陸橋變成一個空中小廣場.
旅客要出站碰面時,就會約在這.
(環捷和機捷是不同單位在營運,因此不同線過來的朋友,不太可能在站內碰面)
我不久前已經寫信給市府提這建議了.
A3/Y19站缺乏站前廣場,不如把陸橋擴大成為空中花園建築,兼空中廣場的功能.
且路口有個大型的陸橋空中花園,底下機車等紅燈也可以不畏日曬風雨了.
但市府沒有明確的回應,只有制式的...說Y19會做陸橋,OOXX...感謝指教....
我想還是需要促進會或有力人士去推才比較有用.
-----------------11月的市府會議也有討論陸橋-----------------
三、工務局報告主題-「新北市轄內人行陸橋維護管理情形簡報」(詳會議資料)
主席指示:
省略....除進行陸橋美化外,應該增加民眾使用陸橋的意願。
先前民眾使用陸橋是為了過馬路,現在發展成「人本」思維,民眾多使用斑馬線過馬路。我們應該思考還有什麼原因可以讓民眾使用陸橋?若讓民間企業規劃陸橋空間,
可能會擺放商品販售,因為位於交通要道的陸橋是很好的商業據點;
但由政府規劃,一定會說陸橋上不能擺商品、賣東西,即使它是沒有利用的閒置空間,
兩相對照下形成一種矛盾。若陸橋空間變得好吃又好玩,還可以看表演,民眾就會多加使用,
但政府永遠被規範綁住,公共空間就是不允許擺商品、賣東西、委外經營,
但若委由民間企業經營,陸橋上可以開咖啡座、看藝術表演或賣東西。
請想辦法突破法令限制,位於民眾聚集地點的陸橋,可以多元使用,
讓公益團體販售產品、農夫市集擺攤,只要地點適宜又有足夠寬度,
調整攤位擺設方式不同於一般攤販擺法,民眾可能就因此願意多加使用陸橋。
所以,這不是「美化」而是「人」的問題,請突破法令、多元使用.........
.....省略........讓陸橋不要變成髒亂點或都市大型垃圾,考量多元使用,與民間企業、
藝術專業學校、學生社團、農夫市集合作,請大家共同努力!
-----------------------------------------------------------
我想陸橋大型化,多功能化是可行可推動的方向.
市府也有類似的想法了, 也許A3/Y19站的陸橋可以做得更寬廣.
上面有樹有小花園,有座椅....甚至有街頭畫家或賣特色小點心....
把寬大的花園空橋當成一個特色小景點來規劃,而不是只做一個人可走就好的陸橋.
甚至陸橋也許是可以BOT的,ex: 民間出資,橋上一半面積允許商業使用之類.
政府已有這方向的想法,我們需要的是一股力量去爭取,把它優先落實在這.
空中花園空橋旁邊就是知產區最精華的商用地,如果朱立倫大膽一點.
直接跟知產區的商用地綁在一起BOT.....政府可以不用花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