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Edsion wrote:
嚴格上說起來,新市鎮只有一個"福地"就是公墓(我在這篇一年前有仔細交待範圍),但.....

研究那個建案是福地,已經没意義了。
遠古地圖只能告訴你過去的公墓所在,不會告訴你散墓。(淡水在地人不是那一村的不一定會知道別人村的祖墓群)

其實,整個新市鎮一期,都是福地!

一,公墓法實施前,咱們在地人都是在自已家傳的地"種人"。古地圖不會告訴你那裡有種過人。
二,新市鎮一期是古戰場,從1629~1884年,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陸續在淡水落地以來,戰事没少過。
唯一没佔領成功的是法蘭西人(法國)、1884中法戰也就是最近期的清兵和外國人在淡水的戰爭(西仔反)
(我描述的历史可能不盡正確,但意思到了)

前幾頁有人提到周杰倫老媽買的景觀宅可看到墓地的事,嫌棄該建案告建商,個人不以為然。
那墓地正是我前面說的,上百年前就有的,淡水人都知道,要不就是早期墾民散墓,或是清兵等無後代的墓。
外地人只要稍為注意"萬善堂"或萬應堂在民俗中的作用,就可以知道這區域有什麼,或有過什麼。

這萬應堂在在路邊上,你買房子前不作功課,還怪人家。(還虧他兒子在淡水唸過三年書)
先來後到,要有倫理咩。名人多作怪。

早期淡水人,尤其是河邊老街,重土建街居民,面對觀音山,東秃一塊,西腫一個的,整座山都是福地
尤其是清明過後,那麼大一座山想不看到都不行,相較之下,我們又情何以堪吶。
(他媽媽只不過是低頭,不刻意看還不一定會注意到)


話說福地,三芝鄉若算人口,應比淡水還多!北海福座,懷恩、龍嚴.........一直到北海岸。
就算周媽豪宅附近没那幾堆,有本事就不要往大屯山望去。


多謝在地大大的開示
小弟畢竟只能從很有限的資訊來判斷
倒也不是對福地就那麼排斥
只是買房子是大事
還是要顧一下家裡長輩的觀感
Edsion wrote:
台北人往淡水跑,淡水人往三芝跑!

這一年來是什麼價格呀!入戶人口的速度,没跟房價成長等速!

十多年前容積率改變的搶建潮,造就過摩天31的24萬一坪,海景天下、海景園中園也破過20,(都是景觀高樓型)
炒過後,那些人都套住了。那時普通樓最高15萬。

但這次不同,不是少數建案,而是建案全面性都漲。

没得挑!

問題在那?
答:土地成本。

這次破20是因為新市鎮土地較以前的"原都市計劃區高,且以前原土地都是老早就持有的。

新市鎮,本質上根本不可能有所謂居住正義,
你們從原始地主被徵收前,到重劃後去比價,就知道:政府是地價高漲的始作者,並且分利給財團最多,
原始地主反而被排擠(無法優先選地,無法原址還地,好地,都被有計劃者先圈去養了)
原地主反而要用漲價後的價格去取回土地,這些已經背離原始重劃的意義了,
政府變成炒地皮的莊家。


小弟8月初入住淡水某新社區
因為對這裡不熟
所以先租
(一定要先租,因為舊屋賣掉後無法銜接新屋)
打算等survey清楚後再行下手
這一個多月以來
上網看,到新工地接觸代銷,仲介明片也收集了一兩打
最大的震撼就是去年與今年的成交價
去年去問邁阿密 新浦東 "聽說"成交價都可以有15,16萬以內
今年隨便找一間
都是21,22萬起跳
好一點的條件都要24,25萬
我知道是因為今年4月的那個消息振奮了所有的代銷
但真的有這麼多自住客在搶嗎?
我觀察了新市鎮的入住率
大部分的新大樓
有3~4成就偷笑了
新市一路三段靠麥當當的稍微好一點
其他有許多大樓(已交屋的)
甚至整棟在晚上10點多看去
約只有不到一成有燈光(公設不算)
前幾天去加油經過丰上附近
整棟更是只有一戶點燈(或許是剛交屋)
這是什麼原因?
小弟猜:
買的人都是投資客
口袋夠深 反正就放著等更多題材來炒

小弟住了一個多月
也體驗了交通
每天早上塞在登輝大道跟中正東路的交會點之前就算了
連週末想去趟台北採購也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
如果出的去那就一定回不來
不然就是出不去
感覺像是被關在淡水一樣

所以看了這樣的房價跟交通狀況
我對於要換屋在淡水的意願
已經漸漸的下降
當時是想說1字頭又是新屋
那當然是選淡水
現在我比較頃向每坪多加個幾萬
到汐止,土城等離市區較近的地方去買間中古屋
20年內的都行
至少再怎麼塞
進市區的路不會只有一條
而且捷運也是現有的
不用再等個6年
人生有多少6年?
也可能到時候6年後捷運蓋好我又存夠現金準備搬家了
現在就25萬/p
到時是要漲到40萬或50萬嗎?
如果淡水40萬, 那板橋要多少?80萬90萬?還是100萬?

有1個新市鎮社區
本身條件很好 就在國小旁
我7月初時去看過
那時一直跟我說已經賣8~9成了
而且再不買價格還會再往上調
8月時聽一個已經下手的同事叫我不用去看了
已經完銷
但9月初我竟還接到代銷電話問我的意願
說只要我看喜歡價格可以談
這是在裝笑維嗎?

代銷跟投資客們
你們慢慢玩吧
小弟實在玩不起
小弟太窮住不起高貴的淡水
必須去屈就汐止或土城了
本來想說再搬一次只要搬到附近就好
但現在看來又要再搬一次長途的了
Boni_Nina wrote :
Edsion wrote:
台北人往淡水跑,淡水人往三芝跑!

這一年來是什麼價格呀!入戶人口的速度,没跟房價成長等速!

十多年前容積率改變的搶建潮,造就過摩天31的24萬一坪,海景天下、海景園中園也破過20,(都是景觀高樓型)
炒過後,那些人都套住了。那時普通樓最高15萬。

但這次不同,不是少數建案,而是建案全面性都漲。

没得挑!

問題在那?
答:土地成本。

這次破20是因為新市鎮土地較以前的"原都市計劃區高,且以前原土地都是老早就持有的。

新市鎮,本質上根本不可能有所謂居住正義,
你們從原始地主被徵收前,到重劃後去比價,就知道:政府是地價高漲的始作者,並且分利給財團最多,
原始地主反而被排擠(無法優先選地,無法原址還地,好地,都被有計劃者先圈去養了)
原地主反而要用漲價後的價格去取回土地,這些已經背離原始重劃的意義了,
政府變成炒地皮的莊家。



小弟8月初入住淡水某新社區
因為對這裡不熟
所以先租
(一定要先租,因為舊屋賣掉後無法銜接新屋)
打算等survey清楚後再行下手
這一個多月以來
上網看,到新工地接觸代銷,仲介明片也收集了一兩打
最大的震撼就是去年與今年的成交價
去年去問邁阿密 新浦東 "聽說"成交價都可以有15,16萬以內
今年隨便找一間
都是21,22萬起跳
好一點的條件都要24,25萬
我知道是因為今年4月的那個消息振奮了所有的代銷
但真的有這麼多自住客在搶嗎?
我觀察了新市鎮的入住率
大部分的新大樓
有3~4成就偷笑了
新市一路三段靠麥當當的稍微好一點
其他有許多大樓(已交屋的)
甚至整棟在晚上10點多看去
約只有不到一成有燈光(公設不算)
前幾天去加油經過丰上附近
整棟更是只有一戶點燈(或許是剛交屋)
這是什麼原因?
小弟猜:
買的人都是投資客
口袋夠深 反正就放著等更多題材來炒

小弟住了一個多月
也體驗了交通
每天早上塞在登輝大道跟中正東路的交會點之前就算了
連週末想去趟台北採購也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
如果出的去那就一定回不來
不然就是出不去
感覺像是被關在淡水一樣

所以看了這樣的房價跟交通狀況
我對於要換屋在淡水的意願
已經漸漸的下降
當時是想說1字頭又是新屋
那當然是選淡水
現在我比較頃向每坪多加個幾萬
到汐止,土城等離市區較近的地方去買間中古屋
20年內的都行
至少再怎麼塞
進市區的路不會只有一條
而且捷運也是現有的
不用再等個6年
人生有多少6年?
也可能到時候6年後捷運蓋好我又存夠現金準備搬家了
現在就25萬/p
到時是要漲到40萬或50萬嗎?
如果淡水40萬, 那板橋要多少?80萬90萬?還是100萬?

有幾個新市鎮社區
我7月初時去看過
那時一直跟我說已經賣8~9成了
而且再不買價格還會再往上調
8月時聽一個已經下手的同事叫我不用去看了
已經完銷
但9月初我竟還接到代銷電話問我的意願
說只要我看喜歡價格可以談
這是在裝笑維嗎?

代銷跟投資客們
你們慢慢玩吧
小弟實在玩不起
小弟太窮住不起高貴的淡水
必須去屈就汐止或土城了
本來想說再搬一次只要搬到附近就好
但現在看來又要再搬一次長途的了...(恕刪)


聽說汐止已經3字頭,好嚇人
wang_wang wrote:
聽說汐止已經3字頭,好嚇人


小弟如果去汐止
不敢說買新屋
只要有20年內的都可以
2字頭的現在應該都還有
只是地點普普
比較起來
淡水新成屋 25w/p
跟汐止15年中古屋 28w/p
小弟現在可能會選汐止
至少離信義區近(娛樂場所都在那)
離內湖近(一堆大賣場可選)
高速公路有2條
也離現有的Costco近
不敢奢望醫專的Costco
雖然我的消息來源告訴我說那塊地未來一定會是Costco
而且正在進行中
但弄好已經是幾年後了
我是自住
不是投資
錢沒很多
不想賭在這上面

wang_wang wrote:
台北人往淡水跑,淡水...(恕刪)

接下來汐止可能直接站上4字頭囉~未來交易熱絡的地帶恐怕還是台北市外二級郊區,由於台北市已經沒有了都更
題材,除了部份路段捷運通車方便的地點之外,漲幅空間有限
伊藤健司 wrote:
接下來汐止可能直接站...(恕刪)


小弟想放棄淡水還有幾個原因
就算捷運蓋好
走路到捷運2分鐘好了
搭了綠山線後還要在紅樹林換車
最近我已經對這樣的換車換車走路走路感到厭煩
小弟最近幾年上班是開車+捷運
搬到淡水後
視小朋友上學要帶的東西多寡來決定要不要開車
現在一星期約有4天可以不用開車
捷運是很快
但必須花很多時間在走路轉車或坐公車接駁
包括去接送小孩
每天走至少3~4公里
連續幾年下來
感覺最近我的腳底已經走到在痛
一年半就走壞一雙皮鞋
應該要去看一下復健科或骨科了
可以說腳已經快要壞掉
年紀大了
未來可能無法想省錢就省錢(捷運)
該開車還是要開
所以突然間
淡水的捷運題材再也不吸引我了
即使它明天就蓋好
我現在也體會到為何有人明明家的旁邊就是捷運
但還是要開車上班

話再說回來
淡水北側快速道路蓋好後
紅樹林的那個死結就可以打開嗎?
跨河大橋還要多久?
我每次早上如果開車從登輝大道開下去
到了小坪頂要左轉那個路口都要做一次選擇
左轉? 或直走?
直走? 或左轉?
每次都是一個賭注
雖說到目前為止沒有因塞車而遲到
(我都提早15分出門)
但這樣的選擇還要選多久?
Boni大
淡水新成屋不是多那麼貴啦
登輝大道灣頂18左右
未來如果倉儲有財團進駐百貨公司
是可以期待的
然後巴厘VITA大概也是18
新市二路山海青旁的香榭大道大概也是18
其他禮御大器 /四季水漾多18左右甚至更低
這些多在明年應該可以交屋
淡水交通短期二~三年內就真的無解
明年會更嚴重
但三年後淡水很多公設已完成或定案
應該已自成一區域
Boni_Nina wrote :
伊藤健司 wrote:
接下來汐止可能直接站...(恕刪)



小弟想放棄淡水還有幾個原因
就算捷運蓋好
走路到捷運2分鐘好了
搭了綠山線後還要在紅樹林換車
最近我已經對這樣的換車換車走路走路感到厭煩
小弟最近幾年上班是開車+捷運
搬到淡水後
視小朋友上學要帶的東西多寡來決定要不要開車
現在一星期約有4天可以不用開車
捷運是很快
但必須花很多時間在走路轉車或坐公車接駁
包括去接送小孩
每天走至少3~4公里
連續幾年下來
感覺最近我的腳底已經走到在痛
一年半就走壞一雙皮鞋
應該要去看一下復健科或骨科了
可以說腳已經快要壞掉
年紀大了
未來可能無法想省錢就省錢(捷運)
該開車還是要開
所以突然間
淡水的捷運題材再也不吸引我了
即使它明天就蓋好
我現在也體會到為何有人明明家的旁邊就是捷運
但還是要開車上班

話再說回來
淡水北側快速道路蓋好後
紅樹林的那個死結就可以打開嗎?
跨河大橋還要多久?
我每次早上如果開車從登輝大道開下去
到了小坪頂要左轉那個路口都要做一次選擇
左轉? 或直走?
直走? 或左轉?
每次都是一個賭注
雖說到目前為止沒有因塞車而遲到
(我都提早15分出門)
但這樣的選擇還要選多久?...(恕刪)


這個稱不上是放棄淡水吧?只不過是汐止可能更適合你!
freedomtin wrote:
Boni大
淡水新成屋不是多那麼貴啦
登輝大道灣頂18左右
未來如果倉儲有財團進駐百貨公司
是可以期待的
然後巴厘VITA大概也是18
新市二路山海青旁的香榭大道大概也是18
其他禮御大器 /四季水漾多18左右甚至更低
這些多在明年應該可以交屋
淡水交通短期二~三年內就真的無解
明年會更嚴重
但三年後淡水很多公設已完成或定案
應該已自成一區域


F大
謝謝您的資訊
我在這版上留連好久了
發現您提供的資訊都相當有幫助

灣頂我很有興趣
因為離國小也不遠
但不知為何入住率超低(我晚上經過都有在觀察)
也有多戶在出售
之前聽說有漏水狀況
公設點交好像也有問題
(之前我探聽到的,是否已解決,還需要確認)
芭里Vita遠遠看超漂亮
但我開近後才發現旁邊是電塔
未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移走?
看它超迷人的大廳設計
覺得真是可惜了
里御跟四季很確定是福地
就算我不在乎
但家裡長輩跟老婆一定會在乎
香謝大道的位置我不是很滿意
有點太偏了
(但我知道捷運蓋好後這樣的距離算還好而已)
房子看多了之後
我老婆現在只要聽到寶佳就說不用去看了
所以這樣限縮的結果
只剩下微笑,新月+等
之前還對綠山棧很有興趣
但這些社區開價成交價都不便宜了
要怪只能怪小弟舊屋賣的太慢
沒能趕上今年4月之前的那波谷底
要不然我現在可能已經或即將要拿淡水市公所發的身份證了

我想我還是會再給淡水一次機會
也是給自己機會啦
月底前我會再去詢一次價
全部再掃一次
如果還真的無法找到合理的價格
那我可能真的就會離開淡水去南方找了
c5574 wrote:
這個稱不上是放棄淡水吧?只不過是汐止可能更適合你!


幸好沒在七月時下手
還有選擇的機會
我想真的是要來住住看
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地方

我以前住過新店安坑
那裡也是塞
整個社區一大片好幾萬人(聽說有17萬人)
上下班進出都靠那條安康路
一旦前方有個小狀況
比如說車禍
那就大家都停下來聊天喝茶看報吧
還要記得跟公司老闆告個一小時的假
後來搬走之後有條快速道路通車
只是不知是否就此舒緩

汐止我知道也會塞
但至少我的選擇(應該)會比較多
早點上高速公路還是有順暢的機會
(當然有可能我是錯的)

我淡水已經試到6:45分出門
7點到達紅樹林隘口
那個車流還是很恐怖
總是讓我很不安
難道要6:30就出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