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wrote:
北大開發時期台灣人口(恕刪)
我就是舊社區再買到副都心的人 .
上新莊舊社區靠近副都心的舊房子約3批~
1 . 幸福路頭+中港路頭+宏泰社區 , 這一批房子最老有45年左右
2 . 幸福路尾(佳瑪商圈)+中平路+中原路 , 這一批房子約25~30年左右
3 . 歐洲村+中港派出所後面+中華路+中港路尾 , 這批最新也約15年了
15~45年 , 生的快的都多2代 , 慢的也生1代了(我就是)
這段時間貸款該還的早還完(差不多都有經歷過台灣錢淹腳目時代)
之前不買是因為真的太貴 , 畢竟腦海裡面還留下1坪15~17萬的印象
再加上當時某些人根本把副都心當成讓中國進場用的(請回想服貿+貨貿的背景)
現在會稍微有買氣 , 因素是~
1 . 因為回歸市場該有的價格(跟目前舊社區比約多30%)
2 . 房子舊了 , 法規跟社區管理越來越糟 ,
3 . 年輕人也差不多要結婚 , 父母會幫小孩出頭期 , 不然要他買離你很遠到淡水或林口或桃園嗎?
4 . 熱錢跑出來 , 因為疫情+中美貿易大戰導致的低利加股市不振 , 市況未明變成沒有投資標的 , 投資型保單又被限縮 , 錢放銀行快變負利了 .
另外針對捷運的部份 , 這些舊社區說好聽是有三條捷運線經過 , 但說真的都離一段不短的距離 , 如果不坐公車 , 真的只能騎U-Bike(我就是)而且還不能拿太多東西 , 我也不准我兒子騎 , 因為那區域馬路真的不寬 , 有的路才2線道 , 雙向停滿車 , 還要給公車+轎車+摩托車使用 , 騎腳踏車根本危險 .
所以我個人認為 , 其實這波已經不是炒房 , 而是回歸到地緣舊戶的需求 , 及資產分配的盤整 .
當這些實質需求被滿足後 , 才會真的進到人口老化+少子後的房市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