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隔一段時間
就可以拜讀到神人的預言或是高見
或是看空或是看多
當然隨著時空環境的不同
支持的理由也各有不同
然唯一的共同點
也是彼此的交集
似全是以投資的角度來看待買房這件事
從而發展出各自的支持理論
直到最近在01看到了另一篇文章
說說你怎麼買下第一間房?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3113906&last=40762928
看著大家分享買第一間房的原因和經驗
在從頭環視我們這群買在新市鎮自住的朋友
才真覺得心有戚戚呢^^
特地貼下網址在這和大家一起分享^^
從來
我對每一個地方的發展
總是抱持著正向樂觀的態度
無論是舊居的基隆、新居的淡海還是目前久居的印度
特別是淡海
這兩年的發展按步就班不急不徐
但就是能讓人看的到對未來生活環境的展望
看著新市國小即將正式開學
行政中心和運動中心也在如火如塗的進行中
家樂福也有可能在明年中開幕
而淡水人口已悄稍的邁入十五萬
至於輕軌及淡江大橋
基於觀光政策及現況需求
當然還有好大一部份是為了刺激內需
所以身為一個工程人的我而言
是很樂觀看待的
這麼多這麼多正向表列
勾勒出未來的生活機能及樂活的生活方式
真開心當初做了個讓自己開心的選擇
看似光明的新市鎮,卻有暗黑勢力在阻礙新市鎮的發展,他們就要開記者會來反對了。
如果新市鎮要做到在地就學、就業、就養,二期的開發無可避免,淡江大橋的開通也無可避免,但是從淡北快開始的同一批人,現在也在反對二期開發,他們先反對淡北路、淡江大橋,然後現在說淡水的交通無法承受二期開發後的人口,源頭則是他們反對淡水的任何新建設,認為淡水應該維持純樸小鎮。
這批人,向來只會反對做這個做那個,但從來不說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新市鎮的開發目的是要解決人口及居住問題,這批人以非常自私自我的態度,因為自己先來淡水了,而不准別人也來,然後也不說人口及居住問題要怎麼辦。
這批人裡,除了大家熟知的王先生,再來是以台大城鄉所背景為主的學界,還有所謂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地主。
這批人除了某人因為性向的因素之外,其他的都是有子女的,除了地主和某知名文史工作者家中地產不虞匱乏外,不少人的子女10年後都要面臨就業成家的問題,他們今天所反對的東西,正是要解決未來他們子女要面對的問題,除了宗教信仰,找不到理由解釋這批人對似是而非的環境認知是多麼的狂熱而不理智。
至於地主,中時的新聞裡的地主是受害者,但是ptt上有人說他朋友很幸運的有被劃到線,所以他現在每天一早就是找朋友,喝酒, 喝到晚上, 第二天, 第三天,都過很優閒, 感覺上錢已經入袋了...,我社區的原地主,也是店面住家拿了好幾間,當年北投捷運機廠徵收關渡平原的地,有的地主翻了之後就移民去了,不解這種徵收,除了還想種田的地主,其他人會有何損失?
orion_t66 wrote:
區長去看公所工程,B...(恕刪)
反對開發的人
可否說一下他們現在住的地方
是如何的不破壞環境?
他們住的房子當年都不用經過開發
都不用讓建商來蓋
自己搭個茅草屋就住了是嗎?
還是住在山洞裡?
自己有地方住了
別的地方就不能再蓋房子
這是什麼論點?
看來他們都不製造垃圾的
也不大小便的
除非他們把自己的垃圾跟大小便都吃下去
否則還是一樣在污染地球
自己可以生存了
就開始怪世界上的人太多
別人都不應該有生存的空間跟權利是嗎?
他們看似在保護環境
但講的道貌岸然
其實也不過只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
不需把自己講的那麼清高
真正要的話
就自我了斷
消失在地球上
回歸土地
這才是真環保
我不是完全贊成或反對開發2期
但我認為一期既然已經規劃好
的確應該好好的利用
專心的先把一期開發好
讓人口真正的進住
讓商業機能真正的到位發展
等新市鎮繁榮起來了
一期土地都不夠用了
再來開發徵收2期
或許就更有說服力
而政府在徵收的程序上
也應該多多溝通做好一點
該給的要給
別老是惹民怨
另外
既然有藝術村的參與
也可以考量將之納入新市鎮的規劃
不一定都要住宅區商業區這麼單調
弄個藝文專區也可以增加新市鎮的價值啊
真的要的話
也可以保留一些農業區
只是我不太相信他們還真的在種田種蔬菜啦
真正好的米好的蔬菜
都是很鄉下很山上的地方種的比較好吃
信義區大樓旁,吃著都市油煙種出來的蔬菜
你敢吃嗎?
orion_t66 wrote:
的地主是受害者,但是ptt上有人說他朋友很幸運的有被劃到線,所以他現在每天一早就是找朋友,喝酒, 喝到晚上, 第二天, 第三天,都過很優閒, 感覺上錢已經入袋了...,我社區的原地主,也是店面住家拿了好幾間,當年北投捷運機廠徵收關渡平原的地,有的地主翻了之後就移民去了,不解這種徵收,除了還想種田的地主,其他人會有何損失?
目前住的地方剛好在第二期徵收的範圍內,還蠻諷刺的,上面還在講"家"的歸屬感,但是政府的強制徵收,讓"世代"居住在自己家園的人們,離開原本他們最溫暖的家,竟然還被道貌岸然的比喻為:暗黑力量。說拿了多少錢,多富有,真是可笑。
不反對任何交通開發,的確會帶來淡水的繁榮,但是目前反對第二期徵收,看通過的建案對照圖,還有多到數不清的空地,試問是開發了嗎?人住進來了嗎?等到一定程度,第二期才有開發的必要吧!不然政府又開始養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