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副都心跟頭前看屋心得

國賓影城不錯啊 在台北市客源場場爆滿 微風的也生意不錯
至於所謂imax 真的不重要 有4k加上好音效 那就是好影城

房價對於自住來說沒啥感覺 反正要賣也是十幾年後了
只希望建設不要停滯 自然就持續緩升
不想隨投資客起舞

WILLMAX1 wrote:
有一個副都心102年...(恕刪)


大大 應是指新XX的案子 建議先找消保官 不過當初 這案本來就是辦公室 毛坏屋 之前也提醒過利弊 我想上訴有困難 因為是二工

Waffenss01 wrote:
S大與C大認為都心若...(恕刪)



W大,新莊重劃區和捷運機場線是有前景, 但這夢想還挺遠的而且不是我自己看法

重點是在於它將通車和發展的時機比較晚了~~足足晚板南線十幾年~~只是就事論事阿~~


中和環球購物中心和國賓影城都已經開幕很久了, 房價倒是沒那麼炒

一個總是需要上報紙廣告說自己完銷的地方, 這個叫做建商以利為中心

別忘了這裡曾因為防洪管制限建40年之久

所以說它尚落後台北市幾十年也不為過

覺得有點奇怪,難道貴社區的管委會都沒有作為嗎?
WILLMAX1 wrote:
這個版面很好
1.提供副都心及頭前很多訊息
2.提供購屋者購屋的觀念


希望
也能討論對一些不肖建商建案,或是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討論






1.有一個副都心102年已交屋的建案,T廳感應器重交屋時就壞了,請賤商來修繕,叫到現在也不來,該怎麼辦 (建商問題)
2.有一個副都心102年已交屋的建案,他有A、B、C三棟,每棟一層有4戶,但每層有2戶大門口前因施工問題,就用三合板裝飾,請賤商來改善,叫到現在他門表示,那把三合板拆了,該怎麼辦?(建商問題)

3.有一個副都心102年已交屋的建案,他們預售時公設圖與實際完工圖差很大,該怎麼辦?(二工問題、建商問題)


是否可投書APPLE?


...(恕刪)
您一直反覆發文……
在其他的討論文章也一直反覆po
別人看到也不會想回覆吧
請你們社區成立的管委會走法律途徑吧
將簽約的建案平面圖等等的圖書資料留檔
公布建案名稱 給大家知道是哪個建設公司吧~
WILLMAX1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可以給...(恕刪)
下午在頭前運動公園旁晃晃
鉅聖建案旁有個
"泉湯企業"蓋的建案已拆鷹架
外觀看來看去都不像是一般住宅
像是企業總部、旅館飯店之類
很好奇那排不都是住宅用地嗎

有人去看過合康新世紀建案了嗎?(福美街與中原東路口附近)
像這樣建案的地點、建商、格局,如果是低樓層小坪數(22、25)大大們心目中價位範圍會落在哪邊?
想聽聽各位大大的看法
合康是寶佳集團的....
一坪40萬我也沒興趣.....
其實合康也不是一無是處 在寶佳集團裡算品質比較好的



提供大家參考 最近應該有看到有人反映新XX案在副都心理的辦公室改住宅 這裡寫了

《天下雜誌》採訪具有相關訴訟經驗的律師,他也提醒,未來消費者若要主張自己是遭受建商詐欺的善意第三人,幾乎不可能成立。消費者若「心存僥倖」或入住前未查明土地分區分是否違法,一旦遭到建管單位開罰,建商還是可以規避責任,遭殃的還是消費者;若能舉證建商有欺瞞之實,也可循集體訴訟對部分違規建商,進行求償


商業區改建豪宅開罰 違規住宅雙北最多
2014年 03月 05日 21:25



【鉅亨網記者許庭瑜 台北】
大台北地區房價高,居大不易,不過《天下雜誌》調查發現,有些違法建商卻在政府規定的工業區、商業區等土地,蓋起住宅,並進行販售;一旦等到政府開鍘,部分建商卻撇得一乾二淨,讓住戶接下所有爛攤子。
大直、內科部分豪宅 竟然是違法的
根據《天下雜誌》調查發現,大直美麗華旁,明水路、北安路、堤頂大道、樂群二路所圍區域,屬於台北市都市計畫的商業區及娛樂區,依法不得蓋住宅,但建商卻在此區蓋起一棟棟房價上億元的豪宅;而在內湖明美公園東北側、由南京東路六段、行善路、舊宗路和成功路圍繞的近十萬坪重劃區,則為「工商混合區」或「辦公服務區」,北市府核發建照上更白紙黑字註明「不得銷售、使用為集合住宅。」
雖然商業區土地一般而言比住宅區貴,但有更多容積率可蓋房。只是近年台北市辦公室租金投報率,成為全球最低,反觀地價在房市泡沫中卻節節高升,因此部份建商遂另闢戰場,取得辦公/商業建照,再將原本建築圖上的公共空間違規裝修、擅自變更,改成給住戶的私人空間,透過「二次施工,違法興建「商業住宅」獲利,而銷售人員也會據實以告:「這裡的住宅是違法的!」
建管處已對內湖五期重劃區域內的「合康捷境」、「新潤峰哲」、「新潤悅峰」、「維多利亞嘉醴」、「興富發領袖」、「忠泰恆美」、「忠泰至美」、「遠雄藝朗」等8案開罰,總開罰金額近3千萬元,其中「遠雄藝朗」、「忠泰恆美」累計皆已各被罰456萬元。
除了違規豪宅,《天下雜誌》指出,在工業區違法興建的「工業住宅」,早已遍布全台,全國數量最驚人的新北市,就有108處列管工業住宅,約12000戶,遍佈板橋、中和、三重、新莊、新店、樹林、泰山、淡水等各區,其中有32例更已確認為違法住宅。
暗示可裝修成住宅 建商以辦公室名義出售
部分違法建商先以較周邊住宅區土地便宜1/2~4/5的成本,取得工業區用地;再以辦公等用途,取得大樓建照。銷售時,不設樣品屋,避免廣告不實被罰。但根據《天下雜誌》實地調查,銷售人員會以辦公空間名義銷售,說明所有物件都有預留廚具和衛浴的管線,通常都由購屋者自行「隔間」,暗示「大家都轉做住宅」;交屋時,則要求住戶簽切結書,表示知道僅能做辦公使用。
儘管工業住宅居住品質惡劣,但房價比合法住宅便宜許多,能滿足年輕人與弱勢族群在都會區購屋的需求。業界人士估計,工業住宅視買地時間先後,部分建商甚至可以有5成的淨利。
不過目前為止,內政部與營建署僅負責審查「變更案」。中央機關中,只有公平交易委員會曾以「廣告不實」之名,針對全國工業住宅業者開罰;但從2007年至2013年,也只開出18張、總金額3855萬元的「廣告不實」罰單,與每案動輒數十億元的建案相較,罰則比例過低。
工、商業區違規住宅嚴重妨礙都市健全發展;政府若持續放任違法者藉工業區低價土地、商業區高容積率獲取暴利,積非成是,將對人民價值觀及社會進步發展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應追究建商罰責 但民眾也別存僥倖心態
面對歷史共業,《天下雜誌》主張,中央應推動修法,全盤檢討都市計劃,包括:回溯追究違法建商相關責任;對於已同意變更使用目的的區域,也應通盤檢討而非針對個案;對於事後擅自變更者,要有合理罰款及要求捐地或認養公園等回饋配套。
並呼籲地方政府則應拿出魄力,杜絕新案發照;針對舊案違規內容,進行處分;違規住宅現住戶,則應配合政府執法,將公共設施變造部份盡速回復原狀。
針對工業住宅爭議,《天下雜誌》採訪具有相關訴訟經驗的律師,他也提醒,未來消費者若要主張自己是遭受建商詐欺的善意第三人,幾乎不可能成立。消費者若「心存僥倖」或入住前未查明土地分區分是否違法,一旦遭到建管單位開罰,建商還是可以規避責任,遭殃的還是消費者;若能舉證建商有欺瞞之實,也可循集體訴訟對部分違規建商,進行求償。
『新聞來源/鉅亨網 http://news.cnyes.com/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