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per82 wrote:我媽今天去付訂金 ...(恕刪) 小坪數也有37~38坪,一坪52萬也要1924萬,若沒買車位...那車要停哪????附近只有露天車格,這種天冷又下雨天,感受會最深。買大樓不買車位,以後大多會為停車問題傷神。所以沒車位的大樓我都不看。馬路第一排。太吵我也不看。恭禧樓上下訂賀成交
我媽當初有去看冠德大境 結果後來看了看 我媽要的座向坪數都是大坪數不是我們要的 後來去弘韋雙禧園 我媽還說弘韋雙禧園比較安靜不吵..當初我媽是想說如果他開價太高 就不買了...後來也去看宜安路 齊家花園對面那個建案看了 結果果真如果預期落鷹架後 外觀超醜的
景安南華的基地形狀比較不優,而且位置也沒有雙禧園好。雙禧園小坪數,高樓層,單價52萬,的確很有競爭力。車位的部分,就看需求了。在地人,住附近大樓,如果本來就有車位,買雙禧園,只要家人要住附近,不開車,那不用買車位,剛好。
這價格 當然只限前20戶啊因為後面會更低啊....哈哈再熱門的建案都沒有前兩三年的華固新綠洲熱門真正三個月完銷....結果現在有多少投資客要認賠殺出呢?買房子真的沒有再搶的啦,甚麼景氣了...只有等,等到你心目中的價格出現,才是王道
pighouse wrote:這價格 當然只...(恕刪) 有些人從2003年一直等到現在都沒下手....房價都從2003年1x/坪. 漲到現在5x/坪。有需要買屋,遇到合理價對的房,該買就買。就像需要手機,該買就買也不用特意的等降價。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P大說了,"現在什麼景氣了",當然要等心目中的價格出現了,才是王道。注意,就是這句,"現在什麼景氣了"在這景氣不好的前提下,當然等心目中的價格出現。當然,有錢就可以任性,可以用買手機的評估模式,來買房子。最近看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內容在講決斷力,關於買房子要評估的因素,它說,"要以自己的基準去做評估",這是最重要的。以第一個評估點"金額的上限是多少"為例,首購自住客、換屋客、投資客,置產客,評估金額上限的出發點一定不同。03年,南華路1X萬/坪,我買了,那時就是誤打誤撞,真的是以"自己的基準去評估",自備款,夠了;有需求要自住;貸款,是我跟老公合計年所得的5倍。完全不考慮,那時根本沒人在看屋的狀況~~~~~但有很厲害嗎?並沒有,也僅只買一間,如於此而已。很厲害的話,當初應該傾眾親人所有的資金,壓身家。厲害的是我同事家族,真正的大投客,她們是2008年確認房價上揚的走勢,才壓身家,2013年,賺飽離場。只在市場待5年時間,這也是真正投資客的決斷力。在我同事家族眼裡,住宅市場,已無超額利潤,完全不留戀。身邊也有一個小投客,在兩年前,因仲介好友說,真的很便宜,她就去買了,投入200萬。滿二年,小投客想賺的利潤是200萬,現在還賣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