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后+樟樹灣約有10萬戶籍人口
但僅有一所國中
假設:若以平均壽命約75歲,且各年齡層人數分佈皆相等
則100000x3/75=4000
故約有4000名戶籍國中生
以每校1000人來說(每校20班,每班50人),就應有4所國中
以上就既有戶籍人口,假設性概算國中數量,是否合理?
還要再遷多少戶籍到社后,才有資格設校?
........
這種算法真的太過粗糙一點
姑且不論人口數
光是國中每班該有幾個人的數字就差異太大了
現在國小一班差不多30人上下
國中也應該是這個數字,有某個『政策』說要降到每班30人
所以每班30人的算法才是比較正確的
另外根據戶籍人數去推算是否該設國中也很有問題
如果真的是這樣
應該全台灣每家國中班數及學生數應該接近,但實際上不然
(PS:本人全家都遷戶口入汐止了)
其實社后地區跨學區就讀的小學生真的蠻多的
但是也有不少家長對金龍國小也蠻肯定的,不然跨學區就讀的小學生數字會更高
這些認同金龍國小的家長可就不是那麼認同該學區的國中
跨學區就讀的國中生應該比跨學區就讀的國小生會更多
個人認為這點才是應該增設國中的主因
小孩子念國中也不過就那三年
但是你小朋友唸好一點的國中,那就是得遷出至台北市
之前好不容易因為金龍國小遷入戶籍的家長,卻因為XX國中遷出,這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嗎
以現在政府『宣稱』的財務狀況,要新北市蓋一間國中著實有點為難
但是直接在金龍國小增設國中部難度就相對低了許多
這就看政府願不願意投資源在這邊了
就是被這個騙的

跟這個文案
工業技術大學設置計畫
實施地點:北二高以東﹑大同路以北和基隆河南北兩岸地區
計畫內容:
一﹑大學城校園規劃,包括教學區﹑研究室和相關的行政單位配置,以及校區內基隆河段的美化綠化整體利用計畫。
二﹑針對區域人口特性,設計一般的人文﹑科技﹑資訊課程,並增設與服務業﹑關鍵性科技產業相關的基礎課程(包括勞工權益的認識與勞資關係),同時強調生涯規劃與諮商。
三﹑與營建署樟樹灣和昊天嶺新社區住宅開發計畫,樟樹灣﹑北社后的產業升級計畫結合,形成完整的科技大學城。
四﹑擴大科技大學城的特定區計畫範圍及鄰近的社區,帶動大學城周圍社區空間的更新。
結果好像因為無法達到預期人口數就破局了!
自己覺得,汐止是個棄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