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新莊副都心有很大的期待!!

xieb wrote:
高漲的房價,房子買了...(恕刪)


X大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當建築業景氣時 工人薪水不可能沒有調漲 建材不可能沒調漲 鋼筋水泥 不是最近都在漲嗎 老實說連葛老都搞不定米國房市 這種總經問題 真的是怎說都有理

就以最近新聞說建築業發六個月年終來說 他們發的錢不用去消費嗎 不會刺激經濟嗎

我不是搞建築的 我也說我覺得房價漲太快 我都嚇一跳 我只是想說 今天對買不起房的人來說 很不公平 但是資本主義本來就不公平 除非你要去搞共產 請問美國人 會去跟歐巴馬說 他買不起曼哈頓 房價太高嗎 或許有我不知道

我這樣講或許很多人不以為然 但是資本本來就是慢慢墊高的 四 五年級生 有能力 當初在大安區買房 現在有錢啦 他們也只在那裡活動 你想要進去 就是要很會賺錢 或者是上一代留給你 像我六年級生 就去看北縣 有潛力地方

如果沒有建築業 大家會更好嗎 你說他們把錢拿去造鎮 三峽林口 炒地皮 但是那對地方 也未嘗不是好事 他們花大錢在廣告 不是也刺激廣告業 那房仲業 不也是靠這賺錢 那他們生計不用顧嗎 那工地工人 不需要工作嗎

我只能說很多事 是一體兩面

而且也沒人規定一定要買房阿 很多人一輩子租房子 逍遙自在 而且你也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出了台北縣市 很多地方房價合理不是嗎 很多人都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你說買房沒錢裝潢 那何必買那貴 也是自己選的 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我就有朋友 堅持不買房 看了窮爸爸富爸爸理論 說早買房 早浪費 要把錢拿去投資 到40歲 才買 只是不幸遇到連動債 虧了 現在存了七百萬現金 要等這波房地產熱潮過再買 這也是一種選擇 不是嗎

很多人嫌房價貴 那位何要買呢 覺得建商賺的不合理 你有不買權利阿 等到看到自己喜歡又價錢滿意再買就好 不是嗎

yaokuang4331 wrote:


X大說的不是沒有...(恕刪)

看樣子你不但不懂建築業
也沒把我的文看完
idfour409 wrote:
看樣子你不但不懂建築...(恕刪)


我本來就不是搞建築的 所以真的不懂

大大的文 我有看完 你說都是契約 領多領少都是固定 再來都是請外勞

外勞拿錢在台灣 也要消費八 雖然會有部份匯回去 那營建公司 賺錢也要消費八

契約工沒錯 領多少固定 可是我不相信 代銷 也是領多少固定 那他們賺多 是不是也要消費

如果今天他們每個人賺錢後 都匯出去 那可能就真的是無益經濟 不然我還真難說 建築業對經濟沒幫助

yaokuang4331 wrote:


我本來就不是搞建...(恕刪)

台灣人的悲哀
真正重是生產的人拿不到錢
大賺的都是投資客代銷大老闆房仲
這些不事生產的吸血蟲
這種人一多
台灣沒人想生產了
不倒才有鬼
看完我的文有沒有對台灣建築業了解多一點阿
不要把房地產神話了
其實小弟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大家可以討論討論 

首先新莊副都心土地取得成本已經節節高漲 以新推案來說 預售的哦都開三十五以上 以新xx建案在(副都心旁 然後環狀要到104左右才會蓋好的) 三天就賣完的行情 最低大約是32-34是最後幾間的 一般成交都35,36 不管是投資客也好 自住客也好 結果是都賣完 說是炒作也好 說是看好未來也好 

重點是 價格就是站上了三十萬了 

二三年前 新莊一個推案 最高成交32萬 那時就一堆人說 白吃呀 笑a 新莊的價格怎可能會破三十萬 

如今看來 當初買的不管是投資還是自住的那些笑a口袋應該都很麥克 

大家可以從一個大方向來去比較 新板特區 三峽 林口 三重&如洲重劃區 中永和 新莊副都心 

以投資角度看 新板已經炒作過了 不建議 除非物件價格夠好 當初新板的百坪豪宅開價27-28沒買 事後漲了多少 雖然心痛 也只能忍痛

林口 我想以後會有機會 但不是在這五年內 不例入考慮

三峽 那裡比林口還慘 所以想也不用想 

三重&如洲重劃區 有空可以去看看 其實那裡說實話 規劃的不好 很可惜不然可以打造成水岸住宅 

中永和沒大型開發的 價格也炒作的很高了 四號公園旁的價格我想大家都知 多高了 當初一坪才多少 現在多少

新莊副都心>主管政府 縣政府目前最重視的一塊 位置好交通方便 去北二高 中山高都超快 加上去北市上個橋不用五分就到台北車站了 如果塞車算個十五分 去信義區不用到三十分 光是公園就規劃了四座還有一堆 政府部門大樓 購物中心 商業區 ,,,, 不過這些目前看不到 先看公園就好 
 
最主要是新建案一定都是新的容積%所以不會有亂亂的建案出現 

不過說實話 已目前來說 要投資還是自住 我會首選新莊副都心這 但不是預售屋 而是新成屋最好是靠捷運五百公尺附近 價格大約二十多還是三十初都可以接受  

說了一堆都沒用 最大的原因是 土地的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新建案要有三十以下的應該是沒有的

大家要自住還是投資其實 要看土地成本取得高低 然後去評估一坪的賣價是不是合理 如果土地一坪都買60-70以上了 沒有開30-35以上請問賠本的生意誰要做   
idfour409 wrote:
台灣人的悲哀真正重是...(恕刪)


我基本上是就事論事 我覺得他賺不合理利潤 你可以不要買阿 我不是在文章裡也這寫 我沒有把建築業神話 不然我幹嗎說你可以等景氣差時再出手 就是覺得他們賺太多 但是他們賺是不是太多 與刺激經濟是兩回事八
再補充我自已對新莊副都心的優缺點比較
優點>1大型開發案整體規劃是除了信義區外政府強烈主導的政績
   2交通便利 北一 北二 機場捷運 環狀捷運 快速道路
   3全都是新建案容績%是新法規 
   4公園已看到的都有好幾座了還有其它政府大型公共文藝建設
   5政府部門入住相關行業必需跟著走 
   6目前價格尚可接受 但要選擇好的物件很保值
   7價格行情因土地取得成本 價格只會往上不會往下至少目前是這樣 日後還不知全看個人評斷
   8工作機會因交通方便而可以選擇更多 
缺點>1政府拉八的實力和執行力是??
   2副都心裡的路尚未開通車流都集中於思源路會塞車
   3新工程的開發 噪音的產生和一些相關問題
   4是有行無市還是刻意炒作價格
   5淹水問題 目前來看是沒有 但大家對此存在問題就列入吧
   6捷運通車遙遙無期(就是不讓你睡)哈哈 這是我的手
   7預售問題多
   

大家可以理性討論 把優缺點例出來 我想這樣才是good
yaokuang4331 wrote:
X大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恕刪)


X大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當建築業景氣時 工人薪水不可能沒有調漲 建材不可能沒調漲 鋼筋水泥 不是最近都在漲嗎 老實說連葛老都搞不定米國房市 這種總經問題 真的是怎說都有理

房市從520開始,除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外,隨時在漲..工人的薪水有這種漲法嗎?
成屋從蓋好開始看心情看銷售狀況在漲,建材和鋼筋水泥是這種漲法嗎?


就以最近新聞說建築業發六個月年終來說 他們發的錢不用去消費嗎 不會刺激經濟嗎.

建築業這少數人的六個月,是多少人的血汗錢堆出來的?您覺得這少數人的消費力量比較
大,還是這些買屋的消費者的消費力量比較大?


我不是搞建築的 我也說我覺得房價漲太快 我都嚇一跳 我只是想說 今天對買不起房的人來說 很不公平 但是資本主義本來就不公平 除非你要去搞共產 請問美國人 會去跟歐巴馬說 他買不起曼哈頓 房價太高嗎 或許有我不知道

我這樣講或許很多人不以為然 但是資本本來就是慢慢墊高的 四 五年級生 有能力 當初在大安區買房 現在有錢啦 他們也只在那裡活動 你想要進去 就是要很會賺錢 或者是上一代留給你 像我六年級生 就去看北縣 有潛力地方


美國是資本主義吧?他們的房市崩了吧?這和資本主義有什麼關係?

如果沒有建築業 大家會更好嗎 你說他們把錢拿去造鎮 三峽林口 炒地皮 但是那對地方 也未嘗不是好事 他們花大錢在廣告 不是也刺激廣告業 那房仲業 不也是靠這賺錢 那他們生計不用顧嗎 那工地工人 不需要工作嗎

我只能說很多事 是一體兩面

我從來沒說過不要建築業,但建築業並非像他們誇口的那麼重要.至於房仲業,在本版我想他們的劣行想必
大家都如數家珍了.沒房仲,我可以找到更多自售的物件,大家可以不用6% 6%的不斷墊高房價,房仲業的生計?
沒房仲業前這些人不照樣有事做?工地工人生計如同前面說的,沒有說完全不要建築業. 而是回歸真正的市場機
制,該倒的讓它倒,該降價的讓它降價,當然,該漲時讓它漲.


而且也沒人規定一定要買房阿 很多人一輩子租房子 逍遙自在 而且你也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出了台北縣市 很多地方房價合理不是嗎 很多人都是以時間換取空間 你說買房沒錢裝潢 那何必買那貴 也是自己選的 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我就有朋友 堅持不買房 看了窮爸爸富爸爸理論 說早買房 早浪費 要把錢拿去投資 到40歲 才買 只是不幸遇到連動債 虧了 現在存了七百萬現金 要等這波房地產熱潮過再買 這也是一種選擇 不是嗎

很多人嫌房價貴 那位何要買呢 覺得建商賺的不合理 你有不買權利阿 等到看到自己喜歡又價錢滿意再買就好 不是嗎

真是詭異,怎麼樣就是哄抬房價合理,炒房價沒錯.政府聯合建商房仲一起坑殺老百姓是對的,老百姓只能卑微的選
擇拒買?難怪政府那麼好混..

xieb wrote:


X大說的不是沒有...(恕刪)

xieb大請息怒阿
看他們連怎麼買的起房子的方法都不敢回應了
你還再跟他計較一堆幹麻
還有別再上一堆新聞了
版歸不是有規定不能上那些
為何你們說不出東西來
就只會上那種廣告文阿
idfour409 wrote:
其實我不大懂經常性薪資一直掉 是何意思
-表示台灣人平均薪資是一直向下探底
-這個月大家平均薪資是36000左右
-換句話說一個家庭正常收入大概72000左右(除非你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
-這樣說不知道你懂了沒


很多人把建商當作吃人老虎 我其實也這樣想 但是就提升GDP 刺激經濟來講 他們不是沒有功勞 畢竟建築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很多 至於是不是泡泡 真的很難去判斷 今天如果房地產崩盤 我想台灣人也不會多好過
-這表示你根本不夠了解建商作業模式
-現在上市櫃建商
-幾乎都只留後勤人員跟高幹
-很多公司根本沒幾隻小貓
-要建大樓直接外包給營建廠
-營建廠又多使用外勞
-對台灣就業根本沒幫助
-還有就算這些營建廠獲利良好
-你以為下面重業人員就分的比較多嗎
-直接跟你說這些下面的人員都是契約工
-領多領少早固定了
-現在營建業根本沒你想的給那麼多了
-這是親友在營建業的心得
-最後建築業根本沒你說的那麼偉大啦
-老李時代那時後倒了一堆非常大的建商
-台灣還不是頭好壯壯


最後的最後
如果營建業對台灣GDP貢獻納麼大
那為何前陣子房地產大家喊那麼高
台灣GDP為何還是負成長
為何現在景氣好轉各國還用力打壓房價
好好思考吧
在台灣房地產絕對是經濟毒藥
把他當解藥嗑
死更快
...(恕刪)


小弟曾經待過 中型建設公司 位置就剛好在老董的辦公室門口
1.營建業薪資多少? 養很多員工?
他們員工合約我看過 一般薪水大約在3萬2~3萬8 資深的4萬2~4萬6 經理6萬 總經理7,8萬
在台北市其實確實不高
員工也確實不是很多
採買建材設備一個team 5,6個人 財務一個team ,設計一個team....大約4個team
2.好不好賺? 賺多少?
老董上班就是等人仲介土地(不是一般的仲介 仲介土地的人通常都超過60歲) 總經理分析報告市場上可購買土地
跟設計師討論設計圖 總經理報告預售屋的銷售狀況 代銷公司的人來開會討論價格策略 等
兩點以後 就是巡視工地 怕營造商偷工減料或蓋不好
賺多少? 兩年 兩三個案子 賺10億 真的是蠻不公平的 不過這就是錢賺錢的速度
老董幾乎不跟銀行貸款做生意 所以歷經多次風暴都能安然度過 身價累積達百e
不過他這麼有錢 說真的 享受到的也不是他 而是他的孩子 孫子們
老董還是每天跟員工一樣 7點多上班 中午吃自助餐 有時小卷 控肉飯 就會讓他感到很滿足
我記的我剛到公司的第一天 我以為他是工友

3.建設公司大賺 對社會經濟是好?是壞?
好中帶壞吧 如果不要到泡沫的水準 是好的
像香港房子那麼貴 但香港整體市民的消費力或薪資 在亞洲中 算是高的
亂世岀英雄 英雄期待熱錢湧入台灣 至少比一攤死水好多了
一攤死水的經濟環境 只有執政者会有錢 你看很多非洲國家就是這樣 錢總統也是(陳述事實不構成毀謗罪)
因為他們每天關心的是他污到多少財產了 瑞士銀行多少錢等他退休後花
何必辛苦經營構思活絡股匯房市的方法或引進外資 被罵的滿頭包 圖利建商...等等等
沒錢買的起房地產的人未必沒有機會
希特勒 也是流浪漢出身 花光家產住過收容所 人生的際遇很難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