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fan wrote:
大家都知道問題呀。
1.設在人口多、建設多的地方:
當地居民:「影響人口太多,而且我們這裡土地價值那麼高,
不開發更有意義的建設,竟拿來蓋厭惡設施?不是走回頭路嗎?
政策規劃不合理!不具公益價值!」
2.設在人口少、但有重劃區、特區、大學城的地方:
當地居民:「我們這裡正要發展,未來人口會越來越多,怎麼能設這種厭惡設施?
以前我們沒開發計劃的時候忍忍也就算了,現在建設正要起飛、捷運頂埔站即將開通,
附近還有大規模的造鎮住宅區,卻要被潑冷水,誰受得了?政策規劃不合理!不具公益價值!」
3.設在人口少、開發相對少的地方:
當地居民:「我們這裡最可憐了,建設的好處沒我們的份,只等到別人不要的厭惡設施!
當我們是次等公民嗎?人口少有罪嗎?我們就該一直受不平等對待嗎?不考慮區域平衡嗎?
不公不義、誓死抗議!政策規劃不合理!不具公益價值!」
那要找到您說的“更適合的地點與做法“,大概只能找「人口少、未來沒有發展性、但建設卻又
多到爆的地方」,不過即使找到這樣的地方,當地居民恐怕也會有1萬個正當理由反對吧。
所以不管誰當市長,都找不到您說的能讓該行政區居民滿意的答案,但每個行政區的居民,
心中卻都有一個可接受的答案,那就是「只要不設在我住的區域就好」。設在我住的地方,
再怎樣的評估報告都是不合理、官商勾結,設在別人的地方,就是更合理的方案,呵,不過
哪個地方的居民會承認自己住的地方是更合理的方案?所以換個地方還是會有人抗議的,
何必一直強調合理公益,強調得那麼認真呢?
台灣還有很多人煙罕至的地方
蓋去三峽的山區裡面我沒意見..
路大條,老半天看不到幾台車經過..
你不要以為政府都會幹些好事...
骯髒事做的可多了..你還真以為政府找不到適合地點呢..
根本就不是有沒有地方蓋殯葬區的問題
而是有沒有利可圖...
光看三峽殯葬區的選址報告就知道
大量的偽造數據,功課也不做好,被踢爆後偷偷改版
其中還有殯葬相關業者冒充學者做評估報告..
更不用說市長假裝說要接受陳情書,支開陳情民眾後逃離,放民眾鴿子
公理,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