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57651216 wrote:
下圖是現在天氣,根據溫度排序,基本物理現象就是同樣空氣+水氣下,越高溫濕度會越低,下圖非常明顯可證明

至於你要選擇溫度宜人還是濕度宜人,請參考冷氣機和除濕機的功耗差異



假氣象學家就不要在這班門弄斧了


樓主會問濕度就是特別注重溼度問題
不用在哪美化偏遠地區啦


這麼注重溫度
很快你會看到偏遠地區的極地氣溫啦!
又冷又濕
(↓↓↓)


連3天體感「-1度」鄭明典曝霸王寒流原因

什麼?!冷到林口飄雪了
tesla57651216 wrote:
下圖是現在天氣,根據...(恕刪)


你說錯了,同樣70%的濕度,
溫度20比溫度30,在空氣中每立方米的水蒸氣含量少很多,
越低溫越乾燥,,冬天皮膚乾裂要擦乳液,嘴唇要擦護唇膏就是天冷太乾燥

tesla57651216 wrote:
下圖是現在天氣,根據...(恕刪)


大氣物理就是如此:

氣溫和濕度是完全相關,同一區大多氣溫一樣,濕度也一樣,像11/13 7:00:

henry999 wrote:
溫度20比溫度30,在空氣中每立方米的水蒸氣含量少很多,
越低溫越乾燥,,冬天皮膚乾裂要擦乳液,嘴唇要擦護唇膏就是天冷太乾燥

當地濕度說的是相對溼度,
你回的是絕對(飽和)溼度,

這回文在挑戰購屋者智商嗎?
dangermb
你的文字敘述是絕對濕度好嗎
henry999
20度70%=12.1g,...30度70%=21.25g.....同樣70%的濕度,溫度20比溫度30,在空氣中每立方米的水蒸氣含量少很多,在什麼地方是在說絕對濕度,
henry999 wrote:
你說錯了,同樣70%...(恕刪)


您說的對一半,但不能因“溫度低時容納的水氣少”,去解釋林口因為溫度低,此時容納水氣少的多(絕對濕度),來說明林口比假蛋黃乾的多

這就相對濕度和絕對的差異,那為什麼大家都講“相對”濕度呢?這就是因為,相對濕度代表當下的環境空氣能夠吸收周圍水氣的能力還有多少,也就是說相對濕度100%代表空氣無法再吸收多餘的水氣

換句話說假蛋黃因為氣溫較高4度所以相對濕度是較低的60%,但此時絕對濕度75%
和林口因為氣溫低4度, 所以相對溼度一定是比較高的80%,但此時的絕對溼度可能只有50%

80大於60, 但50小於75, 那到底要看哪一個指數呢?雖然國外有研究“絕對濕度”較高將導致病毒細菌的成長速度快速,但尚不明確,所以也不好下定論假蛋黃因絕對濕度高對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傷害

目前一般仍以相對濕度來代表舒適度,但其實這些濕度的感受都遠低於溫度帶給人的不適感

且降低溫度跟降低濕度所需要的功耗會差非常多

以上希望大家也能了解
tesla57651216 wrote:
您說的對一半,但不能...(恕刪)


那張表格的解釋是說,當林口氣溫25,濕度80
與其它地區氣溫30,濕度60,每立方米水蒸氣含量是相同的
tesla57651216 wrote:
您說的對一半,但不能因“溫度低時容納的水氣少”,去解釋林口因為溫度低,此時容納水氣少的多(絕對濕度),來說明林口比假蛋黃乾的多

這就相對濕度和絕對的差異,那為什麼大家都講“相對”濕度呢?這就是因為,相對濕度代表當下的環境空氣能夠吸收周圍水氣的能力還有多少,也就是說相對濕度100%代表空氣無法再吸收多餘的水氣

換句話說假蛋黃因為氣溫較高4度所以相對濕度是較低的60%,但此時絕對濕度75%
和林口因為氣溫低4度, 所以相對溼度一定是比較高的80%,但此時的絕對溼度可能只有50%

80大於60, 但50小於75, 那到底要看哪一個指數呢?雖然國外有研究“絕對濕度”較高將導致病毒細菌的成長速度快速,但尚不明確,所以也不好下定論假蛋黃因絕對濕度高對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傷害

目前一般仍以相對濕度來代表舒適度,但其實這些濕度的感受都遠低於溫度帶給人的不適感

且降低溫度跟降低濕度所需要的功耗會差非常多

以上希望大家也能了解



鬼話連篇 歪理論
這說法從以前講到現在
只有自己還不知道錯誤百出


被你樓下那位幾行文字就打臉了!


臉超腫的!
後來我看大氣相關資料,發現大家一直說的霧,其實代表著這時的露點溫度夠低才會起霧,看到霧也就是水氣充足,非常大量的水分子存在空氣中,所以我一直以為濕度可以代表潮濕,其實不是很正確,這是一個盲點。
dangermb
你知道人處在“相對濕度100%的空氣中”會溺死嗎?
dangermb
你原本認知對,但基於某些原因,你現在把它扭曲成你以為的盲點。
林口濕度 vs 板橋濕度

11/9- 74% vs 54%, 相差20%

11/10- 77% vs 61%, 相差16%

11/11- 88% vs 66%, 相差高達22%

11/12- 88% vs 62%, 相差高達26%

11/13- 86% vs 66% , 相差再度高達20%


今天11/14- 76% vs 59%, 相差還是高達17%



再度驗證: 林口潮濕是日常,林口潮濕是常識!
(↓↓↓)




如果依「露點溫度」來說明,為什麼林口容易起霧就很合理了,看得見霧代表「露點溫度」低,水氣飽合度高,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造成雖然一個山上一個山下,就算濕度相差不大,可是就是這樣一點點的差異性,造成林口容易潮濕。

有山凹的霧氣可以說明,風的流動造成這一處的露點溫度較旁邊沒有流動性的風充滿水分子。

以上都是物理現象的產生,我一開始也以為某人說的是對的,可是用物理來說又覺得哪裡不對勁🤨,後來我查到「露點溫度」這個專有名詞,終於豁然開朗。

我20幾年前在台中某大學讀書時,因為是外地生,所以想說有便宜的房租就住了,我前2年住在大肚山上,如果你對這裡很熟,秋天冬天春天,這三個季節,超級會起霧,一開始也覺得起霧很美啊,可是第二年我就笑不出來啦,因為我的衣服都生霉了,台中不是很乾燥嗎?而且這2年下雨的天數真的沒有一個月,哪無可能的代誌!大肚山上這裡就我觀察,濕度大約80-95%。

就跟在地同學聊天,同學說你要搬到山下啦,山下才不會起霧,衣服才不會長霉,就這樣我第三年搬到山下也是離校有點遠租金一樣便宜,濕度也一樣在80-95%,很神奇欸衣服竟然不會發霉了!因為山下不會起霧,為什麼不會起霧,因為「露點溫度」不夠低,所以會起霧的地方肯定衣服會發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