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暫緩除了長庚大型醫院勝過江翠北之外,其他各項條件很難跟江翠北DEF區比較,江翠北有明顯殯儀館疑慮的也只有C區的一側,其他區完全沒影響或影響不大。
建商的獵地人員比一般人專業度高多了,看看兩區的推案建商陣容,江翠北除了沒有璞園之外,應該是優於土城暫緩的,相當程度反應房地產從業人員對兩區的看法。
divx999 wrote:
早在買之前我就已經兩邊都研究深入才買,尤其土城看了2-3年由中古一路看到預售,不要又亂扯已購戶所以不能忍受被批這頂帽子了


要買什麼地方是自己的選擇,
有錢買土城住的人也不會是傻子
地點適合自己真的比較重要
講話不要這麼激動
沒有人在和你輸贏
一生懸命
江翠北那些地以前可是靠河邊,說真得要蓋大樓真得也要有膽量,
我是不敢買在那裡,寧願住遠一點也無妨,沒必要冒萬一的風險。
土城重劃區跟江翠重劃區是新北目前賣的最好的兩個重劃區,尤其土城重劃區的土地是在房市低迷的時候公開標售的,但仍然全數標出,相信這些建商也不是笨蛋,所以請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你可以說自己的區域有多好多棒,但沒必要因為選了別的區域就來批評其他區域,自以為是勸世者嗎,就旁人看來只是嘴巴臭
有什麼能力就買什麼房子,何必這樣吵??
吵贏了建商有送一間嗎???
吃飽太閒嗎
s48tp wrote:
土城重劃區跟江翠重劃...(恕刪)


建商取得土地成本有看過嗎?80 vs 120 建商成本難道比較高? 還是容積比較低,自己去查查吧,嘴巴臭?自以為勸世? 買房本來就多比較,價格合理性與否,還是有人剛好代銷,這邊最臭的剛剛出現而已。只說價格太高就有人崩潰反擊了...
其實我覺得江北重劃跟土城重劃目前來看其實都算高
所以願意在這個時間買的,應該都還是自住居多
既然是自住就個人選擇自由,不管是地域關係還是交通或醫院等其他因素
自己開心就好
如果真要論眼光高低,那就你所說的至少2,3年後再來論定也不遲
那又何必自以為自己說的才是勸世文呢??

divx999 wrote:
建商取得土地成本有...(恕刪)
s48tp wrote:
其實我覺得江北重劃跟...(恕刪)


有沒有被炒高看土地價格(麵粉價)還有成屋(麵包)價差,

江翠北土地每坪價格115萬,基準容積爲住二240%
建商購置道路容積移轉30%,開放空間獎勵10%
建商購買容移成本大約為土地價格兩成=115X1.2約為138萬
容積率增加240% x 1.4約為3.36,免計容積空間(包含公設等等)約X1.65 = 5.544,等於一坪土地可以蓋出5.544坪的銷售面積

土地換算房屋成本=138萬 / 5.544=24.89萬/坪
營造成本大約10-12萬
建設公司管銷加上購置容積稅金,建築師等等相關費用大約20%(如果一些建商沒什麼改設計每個地方都差不多鳥格局,這部份可能低一點)
總體成本=(24.89+(10-12))X 1.2=房屋單坪成本約41.87萬/坪~44.27萬/坪

然後土城土地購買成本約80,網路公開資訊都查的到,自己代進去看看...
買的時候(麵包)如果一樣貴,但拋的時候建商跟地主戶成本遠低於賣價會如何? 不用我多說吧
相對土地成本高的地方建商也不會賠錢賣,相對不會多殺多,
這也是當初林口 vs 江翠北 為何一個慘跌一個跌不下去的原因,差異太大就是被炒的啊。

當然這算法僅限新屋,二手的成本完全看取得成本。
ga8016 wrote:
江翠北那些地以前可是...(恕刪)


我覺得還好,如果你常跑大陸,譬如最近剛通沒多久的港珠澳大橋,這邊一堆沿岸的土地都是向海填出來的,一樣在上面蓋70F以上大樓。

江翠北以前是河岸沒錯,要在這邊蓋當然就是要打到岩盤,上面的爛泥地當然都是挖掉,建築工法進步能過法規,我覺得就不用擔心太多。
取得成本高,跟取得的時間有關,房市景氣好時,建商在當時都願意用高價去競標
但建商的推案價必須根據現今的房市景氣來判斷,不然肯定賣不好
江翠北在取得的當時,建商都預計6字頭,但沒想到房市反轉,茂德也只能用4字頭來搶市
造成江翠北目前推案都在4,5字頭左右才能賣得動
同樣土城的預售建案,華固新代田為例,取的土地成本超過百萬/每坪,比土城重劃區還高
所以曾經賣到45以上,但後續似乎賣得不太好的樣子??(如有人對新代田清楚的,有錯請糾正)
而土城重劃區目前成交價也是只有在40上下,跟當初得標案預估的合理價錢差不多
並沒有特別炒高,所以才能維持現在的熱度
當然不管江翠北或土城,建商不能因為熱度上來就走回頭路(炒高價錢),不然終究會自食惡果


divx999 wrote:
有沒有被炒高看土地...(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