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只是這個社區周遭觀察很久的心得
稱做中古屋是因為青埔的房子大多屋齡很新,
而青埔帝寶已經是9年屋齡的房屋了,所以乾脆歸類的中古屋
青埔帝寶當初可說是高鐵還沒通車前就開賣而且是離高鐵車站最近的透天別墅新案
距離高體車站大概步行800-850米,差不多走路約10分鐘
門牌有三種:致成路41巷,43巷,45巷
在2006年那個年代,從高鐵車站走到這個社區,
除了眼睛能看到新皇家老社區跟幾個零星地主自建的透天店面以外
整個路途當中可說是荒涼一片
青埔帝寶這個社區總共24戶,每一戶土地持分都不同,大概落在42~57坪之間
但是每一戶的建坪都差不多,約113~114坪左右
由於採取建物側院停車的規劃,
所以每一戶的土地持分也比較大(土地持分42P那種一戶只能停一台車,土地持分57坪的最多可以停四台車)
其中戶戶都是雙拼,戶戶具備電梯,總共有五樓高
我以前很喜歡這樣的風格,因為比較有美式別墅的感覺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它一些建材,發現有些地方已經略顯斑駁與老舊
由於獨立一戶一個建照,造成這個社區好向有住戶擅自更改房屋外觀變更跟違建
造成有點low掉
在2006~2007那個年代到現在2015年,屋齡也差不多9年了
這之間經歷了
高鐵從還沒通車到通車的利多,通車後一開始一堆小問題的利空
機場捷運土建的多次流標,金融海嘯的襲擊,高鐵產業醫療專區的多次流標
奢侈稅的緊箍咒,歐債的風爆,機場捷運土建合龍的落成,
國泰標到A18產專與冠德標到A19商場的大利多
地方政府大幅調高青埔土地公告現值與公告地價利空,政府對青埔的限縮跟打房...
當然還有這9年來酸民的言語(當時我2007年在這邊走路的時候,也覺得這邊真的是偏僻又荒涼)
一路到現在...跌跌撞撞...
從2006年到2011年這一段期間...
來來回回洗了一些投資客出去也很多人搬進來
由於高總價的因素,所以去化跟銷售並不是那麼容易跟快速
但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段條件(高鐵800米),外加客廳大面寬+戶戶配電梯的雙拼別墅
因此還是有它的不可取代性,終究還是有屬於它的客群存在
青埔帝寶當初新案在2006~2007年的第一手價約1300~1700萬之間,建坪單價約12~14萬
中間經歷幾波的波折
我本身在2010~2011年開始考察這個社區,
當時看屋的時候普遍仲介對外開價約1850~2080萬,
實際成交價我知道當年有三筆約1760萬,1850萬,1920萬...
那年代因為奢侈稅法案剛出爐,人心惶惶,
再加上青埔當年機能完全沒有比2007年多半間店家
(跟現在青埔的環境差很多,說青埔現在荒涼的人,大概沒看過以前高鐵剛通車那更可怕死寂的樣)
所以那個年代考察的心得是....一坪建坪單價16~18萬似乎有點風險...
由於並沒有實價登錄,
實際成交價的資訊取得除了仲介以外,另外就是當年內政部地政司的舊資料來研究
直到2012年8月以後,開始有了實價登錄,資訊整個透明化...
查了一下這個社區,發現很有趣
這種高總價而且屋齡9年的房屋,
竟然在這一兩年青埔交易這麼慘淡的期間,房價竟沒有甚麼被徹底打擊,
以屋齡9年的中古屋來講,一戶成交價在守在三千萬以上,算是很讓人驚訝

不過擁有這種大土地持分的屋主也要當心一件事情
因為青埔特區這幾年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漲
假設2006年的時候第一手購買青埔帝寶,買的是土地持分最小的43.21坪那一種
2006年當年的土地公告現值約24200
2015年的時候賣掉(或親友轉讓),2015年的土地公告現值為88300
那麼不管賣多少錢,不管是不是親友轉讓還是贈與跟繼承,不管是新制還舊制,
單單要繳交給政府的土地增值稅就高達262萬!!!!!
就算使用一生一次的自用住宅優惠減免,土增稅也直逼百萬!!!!
從實價登錄來看
2015年成交的3100萬跟2014年成交的3100萬
雖然成交價一樣
但是土地持分不同,年代也不同
講白一點就是2015年賣掉3100萬的屋主要繳交的稅金比2014年那個屋主還要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