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A21環北站出土了~


在下和中壢沒有情, 也沒有冤仇, 只是單純討論房地產趨勢而已, 而您卻是帶著"情緒性字眼"來回話, 現在用英文回覆, 在幹啥?

用英文回, 代表你很理性嗎? 代表你水準比人家高嗎?

現在不流行這套了!

GDLMTL wrote:
Hey what the heck are you talking about?
Remember you're the one who started the fire?
Upload your statistics first and I'll show you mine right afterward!
Sorry i won't waste my time arguing with a biased layman anymore.
That's it!

從來沒有否認您講的

建設會把距離拉近, 把生活圈拉大, 對我們的上一代來講, 可能往返板橋和台北市就是件很辛苦的事, 但現在完全不是問題~

但要談論到中壢之前, 等到三峽, 林口和淡海新市鎮塞爆了之後, 會比較有意義吧~

diegoking wrote:
在政府所提倡的疏通政策下,相信,台北市壅擠的人口將會慢慢疏散到附近的縣市,

不要認為不可能,但是這就是趨勢

還有, 至少我不是像你一樣帶有成見來看這件事, 黑的硬要說成白的~

就因為妳住在這, 所有不看好A21站機場捷運效應的人, 妳就要去嗆聲嗎? 無聊!

GDLMTL wrote:
不帶情緒的字眼就一定中立嗎?!
一下說台中&烏日
再來又說 三峽 林口 淡海新市鎮
你乾脆下次來個小三通金門通勤台北好了

誰規定A21站一定要做到台北



沒有規定啊, 事實上我也認同您的論點, A21要串聯台北和中壢生活圈是不現實的, 但因為有網友認為住中壢到台北每天通勤上班很普遍, 也有人說台北生活圈會持續擴大到中壢, 所以必需要舉例呀

強調一下, A21站還是以機場間的運輸, 以及串聯起大桃園生活圈的作用為主!~

講到烏日, 是拿一個距離更遠, 且已證實的例子來譬喻, 讓你會比較快理解~

話說到烏日, 當初高鐵要通車前, 說以後可以住烏日來台北上班, 這種論點還不在少數, 當然你現在看起來很荒謬, 但是當初持此觀點的人, 也是振振有詞




小偷親 wrote:
一下說台中&烏日
再來又說 三峽 林口 淡海新市鎮
你乾脆下次來個小三通金門通勤台北好了

誰規定A21站一定要做到台北
捷運還是因為台北才有那麼有價值,不然林口一堆台北客來炒

炒什麼還不是捷運,自己也深受其害,本來一坪11~13萬的房子都搞到20多萬

結婚有小孩還是忍痛買下去,自己住林口龜山這邊,如果捷運只有龜山林口跟桃園

房價就不會炒那麼高了,也不會因為有A21站特別開心,政府政策也是這樣,想把台北年輕人往外移,

如果台北沒捷運怎麼把人趕出去,也是房價的問題,如果台北房價比林口低,在笨我也會去買台北,

起碼霧沒那麼大,能逛的東西又多.
你舉這例子不用看就可以理解了
烏日-台北 一個月通勤費就要多少錢了
中壢-台北 ??
當初說的人振振有詞 ,明明用看就知道很荒謬的

你何必一直執著於
烏日要通勤到台北
中壢要通勤到台北

我真的不懂
中壢到台北的通勤應該是少於桃園一些。但也差不了多少。光是客運就常常塞暴。火車也很多人。
去年100年度桃園車站上車旅次為1097萬8536人
下車人次1123萬9665人
總旅次為2221萬8201人,全國第二大
中壢上車旅次為1016萬1229人
下車人次1025萬7600人
總旅次為2041萬8829人,全國第三大
但營收中壢勝桃園

桃園、中壢和台北交通已經很頻繁了
我不覺得機捷能替中壢增加多少交流
況且,中壢早就有台鐵連接台北,那不早就算台北生活圈
可是旅次高於內壢的鶯歌,往台北的旅次壓倒性勝過往桃園旅次
但生活圈一直被劃入桃園中壢都會區
由此可見通勤人口只是參考指標之一
就我的感覺
台北生活圈南邊最遠是到樹林和土城
其實就已經很遠了
未來了不起再把三峽和林口納進來
桃園和中壢離台北市區三十公里以上
很難和台北生活習習相關
我覺得中壢捷運未來搭乘的人,應該是以外勞為主吧!

外勞原本就沒甚麼交通工具而且收入不高

加上工業區外勞人數又多, 可想而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