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房價難漲的理由】本人實際住到桃園後的觀察

這是真的有歷史可考的, 話說當年北二高通車說是北部民眾的救贖, 一高的救世主. 結果二高開放不到一周就掛點了. 之所以須要一周是因為民眾須要熟悉上下路線. 所以這是有根據的.
=================================================
不用看北二高的歷史,
看現在的六四就支了啊,
六四也掛掉了啊,
中和交流道塞在那裏,
六四功可沒啊...
 <<<我開六一時...居然>>>撞到電線桿,
六一有夠長的,
白天雖然有漂亮的海景和風車,
可是夜晚,
我就是夜晚撞到電線桿的,
但是車體沒事,
差一點翻車...
輛胎和三角架掛掉陣亡,
所以我才好奇查了哩程數,
再換出油錢,
結論是...
回數票的錢比耗掉的油錢少,
我是用九五,
至於柴油或者九二,

除非你是公務人員!
與其每個月花5千到1萬元的油錢!
不如就近找個工作!
少個5千到1萬元都值得!
以桃園"工業大縣"的稱號!
不怕找不到工作!
況且如果有注意觀察!
很多以前在台北雙市設立工廠的知名企業!
這幾年都結束雙北市的工廠到桃園縣設廠了!
人的想法轉換一下!
真的會差很多!
以新屋鄉居住的環境!
絕對是工作之虞!
休憩生活的好地方!
【桃園房價難漲的理由】
我覺得是:賺不多 投資客沒搞頭
mechtec wrote:
這裡從來不淹水(地勢比桃園大廟廟頂還高)..(恕刪)

以桃園大廟正殿廟頂高度為準,高度跟台北總統府中央塔高度平行。
dannyc50 wrote:
這是真的有歷史可考的...(恕刪)


您寫了那麼多,不但偏離主題,還是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或事實根據
有歷史可考的是二高,但那只是歷史,且也只是開車人短暫的不熟悉.建二高會讓交通更壞?
二高等於五楊嗎?
沒有二高,一高會更好嗎?
沒有五楊,一高會更更好???
國家建設需要大家的支持

請回答一些事實及科學根據來證明你講的 ==> 五楊開放通車當日即是塞車當日
還是你是算命師???

國外月亮一點也不圓,認為圓的是你自己吧.
不要自己騎重機,就想要騎上國道.
不論好壞什都要學才是妄自斐薄
我住八德~東勇重劃區,之前住後站陽明公園旁,我天天到台北上班(信義區),油錢+過路費+台北租車位=18000~19000 ,往返時間早上9:30出門,約10:00到停車場~~晚上7:30離開約8:00前到家,這樣通車約5年.....,我個人感言,中和交流道像是被詛咒的交流道一樣天天塞,中和隧道也是很詭異,經常性有人追撞而且大多是在內車道....今天晚上又有追撞,不管南下北上隧道都一樣,從我會開車以來~~桃園中壢一高沒有一天順暢,我開車18年了......。

去年我以為會開放重車上高速公路,所以買了重車....想說未來可以騎車上下班,可以省點油錢...到台北外出也比較方便,重車比較好停車,原則上台北市車多到不像話...騎重車比開車方便,如果重車可以開放上高速,我就把我的兩台汽車賣掉一台....

台北人是不太習慣桃園的生活的,畢竟台北市走兩三步有餐廳、7-11、麥當勞、夜市、電影院、百貨公司,我的好友寧願去新莊買小小房25坪20年電梯大樓1P/19萬,也不願意來桃園買房,他也是極力推進台北的房子,因為可以漲...漲完的差價就是下次換房的籌碼....我還是沒聽他的勸,買了八德的房子近交流道.....我還是喜歡開車上下班..因為我個人愛開車...,但是油錢真的蠻傷的.....


價值觀會隨著習慣而變....隨欲而安,桃園再漲價...桃園人只能去買南部房子了,我的舊家30年老房0公設,銀行估1p9萬,一共55坪,新房公設26% 1p13萬,經過30年...只差4萬...,不過最近一些新的建案都喊出15~18萬(桃園後站+八德)我覺得開始墊高了...在地人都覺得貴,外地人都覺得超值.........,台北商業密集,桃園公園多
....我兩個都喜歡。
Sorcery wrote:
您寫了那麼多,不但偏...(恕刪)

五揚高不是設計來紓解林口←→楊梅的塞車現象,
(不過林口←→楊梅擁塞的程度還是會有所改善)
五揚高是讓中長途的車輛可以避開這一段塞車路段,
(汐五高架也是一樣,汐五高架有解決台北段的擁塞嗎?)
這段路主要是因為下交流道的車流回堵到高速公路,
尤其林口跟中壢都開闢到二個交流道了...
(像中壢兩個交流道都是連接到中園路,並沒有實際紓解到車流,只是多些緩衝空間..)
下交流道的車流一樣還是多到爆,
交流道附近的平面道路規劃不改善,
車流只能一路回堵到高速公路...
增加交流道或建高架分散車流只是治標不治本....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五揚高不是設計來紓解...(恕刪)


人家在講五楊高可以紓解一高的一些車流,
你在回說建高架分散車流只是治標不治本,那裡不治本?
至少像汐五高就發揮了很大功效.那有像你講的沒有解決台北段的擁塞.
市區平面道路的規劃改善是全面規劃另一問題,那更有得談了.


kisaraki88 wrote:
塞車跟地形也脫不了關...(恕刪)


沒錯,這個爬坡因素很多人都沒想到.

但是無言的是南下爬過林口坡要往桃園下坡一樣塞...因為南崁交流道及機場聯絡道回堵;

北上爬完坡過林口往台北還是塞,因為收費站前回堵...

但不走一高改繞鄉間小路恐怕也不是真的捷徑.就算高速公路改成照哩程收費也解決不了大問題.
總之

只要住桃園就是要開車,都可解決

但上班高額停車費,面臨高速公路的危險

大部分人寧可,發呆.放空的在台北走路轉搭捷運


或是逛逛街.聚個餐再慢慢晃回家
話是沒錯,
沒有二高,
桃園到台北的交通會更惡劣,
沒人會否定工程人員的功勞,
口是....
先聲明,
偶是藍軍死忠支持者,
口是...
能不能請交通部長自己每天從北到南在台灣到處開車看看....
坐在辦公室解決問題,
是不行的,
因為交通問題不是理論就可以解決的,
說實在話啦,
毛國治部長長相是天生大官相,

口是...
我覺得什交通部長就應該像賀辰旦先生的思維做法,
自己要先體驗交通真相,

面對偶們苦命小百姓的良心意見,
應該從善如流,
切身去體驗其真相,
才是好部長,
台灣民眾己經算是很守法了,
我覺得有時違法民眾,
是被逼上梁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