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tfulman wrote:
我聽到是17萬
不然SAM聽到是幾萬
個人覺得19,20萬以上的話
那還不如去看看圖書館公園旁那棟豪宅聽說23,24萬
或是登峰七八年二手 聽說也是20,21
以保咖咖品質來看
17萬我覺得挺合理
誰不想用最低價錢買到想要的房子? 我都想阿,嫌貨才是買貨人嘛。
不過一期大概已經差不多Clean了,只能等二期。
我精神上支持你,真的,希望你能用17萬買到2期來跟我們作鄰居。
喔對了,每個建案都一樣,不同樓層跟戶別一定都存在著價差,買到最低價的人通常意謂著那個戶別是最難賣,客觀條件最差的一間,想用最低價買的人,應該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像你之前說的,總不可能又要東西超好而價格又最便宜吧(民粹)?
最近買房的心得之一是,多數買家都有共同的心態,希望自己買到合理甚至稍低的價錢最好,這樣才有賺到的感覺嘛。你懂我懂代銷也懂,他們總是有辦法讓買家覺得"賺到了"、"買便宜了"、"夠殺了",買家在簽約前通常都是覺得
"嗯,這價錢應該沒被貴到了吧,甚或覺得自己應當比別人買得便宜一點了。"
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feel
其實到頭來,大家的價格都差不多啦,一來現在網路發達,每個買家都精的跟猴似的,盤子不多了。
二來實價登錄上路後,代銷不敢胡來差太離譜以後問題很多,你去試試你說你想直接用牌價買,不殺價,看現在代銷敢賣嗎?
我去的時候代銷說 23/p,我真好奇若我當初不殺價,他真的敢用這價格賣我嗎?

所以變成一切都是話術,事實是先買的不見得賺到,後買的人也不見得虧到,每個戶別的行情(底價)都是專業人士精算過的,剩下的就只是各憑本事與運氣去計較那0.2, 0.3的價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