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 wrote:
之前也跟家人去看過這...(恕刪)
其實以台北為例,很多大樓都是獎勵空間應該開放中庭但是未開放
台北市政府自己也坦承如果要把這些大樓的獎勵空間都釋放(拆)出來
至少要花17年,
但是桃園縣是最近幾年開始很多新的建案 開始使用這種大樓獎勵容積的方式
所以我想桃園縣如果碰到應該開放而未開放的話
想必是可以拆的很快...
http://blog.rootlaw.com.tw/gs/2011/10/07/%E3%80%90%E6%96%B0%E8%81%9E%E7%96%91%E7%BE%A9544%E3%80%91%E9%96%8B%E6%94%BE%E7%A9%BA%E9%96%93%E3%80%8C%E5%8A%A0%E8%93%8B%E5%9C%8D%E4%BD%8F%E3%80%8D%E6%9C%AA%E9%96%8B%E6%94%BE%EF%BC%8C%E5%B0%8F/
再者,事實上把開放空間圍起來 不管有沒有被政府發現
總之他就是違反法令
所以就算只是放了警衛,只要讓外面的人誤以為這是私人空間而不能進入
也算是違反法令喔。
我不確定我的想法是不是有誤
只是我有一種建商賺兩手的感覺
1.拿開放空間賣住戶公設/拿獎勵車位賣住戶也提高獎勵容積率
2.拿獎勵容積率去加在其他新的建案再賺一次
但是後續的開放空間維護等等都是要由住戶概括承受。
第三,
如果買這個建案的住戶,曾經想過:
哇~將來小孩可以在中庭花園玩耍,比起在外面一般的公園來說多安全又保險(有警衛)
結果誰都能進到中庭花園,誰都能把你的小孩抱走...
(Sorry,這點可能是我想太多,但是也不無可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