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買車如果敢借貸購入,想必是評估過還債能力的。既然市場成交決定了如今的價格,一堆想買又買不起的人,其實要保持理性和冷靜,是自己沒錢進貨!比較開始令人害怕的是市場已經呈現有貨難出的景象,這是各網站清晰可見之事,仲介還會表示什麼好物件來不及上網已被搶走,信這話就請其帶看,也更證明某些下架貨也許就是得採取這等特別處理,只要有特別盯某些物件,實價登錄連什麼親友價的都登了,還是絕大多數都可以查詢成交價格。事實就是可以印證某物件有人願意出價進貨至少屯積兩年,因為的確沒幾樁奢侈稅課徵的實例。買不起,就是買不起•••但是否有物件開價高的問題?如果沒有,想必是應該能老早賣掉且幾個月後上登錄。事實是物件數愈來愈多,賣掉愈來愈難,但是這樣確實不表示應該降價求售。只要苦等到一個交替,這豈止是工作幾年可獲得的利潤?賣貨順利可以是一輩子不愁吃穿,反正就是有些有能力與膽識的人依然如故的進貨。永遠有人靠這能賺錢,但是這樣子的人可能愈來愈少。投資如果這麼簡單,那麼真的集資炒房應該是比起打工做生意來的穩當。這樣子的經濟轉型應該是政府刻意促成的安排,現在文武百業兼投資地產確實在台灣發生著,算起來這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作法。廣大民眾紛紛借巨款購屋•••因此絕對不能出問題所以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必要時政府應該也會拿出巨額消費卷協助全民還貸與購屋,反正這臺灣地產真的是這樣神奇的物事,一個耕者有其田配合舊幣新幣兌換,資源自然會於必要時重新分配。
鍋貼帳價不等於雞腿要帳價,雞腿帳價不等於排骨要帳價,排骨帳價不等於陽春麵要帳價,這幾樣東西都帳價也不等於要回家吃自己,由整個產業產業鏈的抹某一環或整個產業鏈產生共識或默契要調價最後由消費者買單比較像獨佔事業,一般獨佔事業又容易影響民生的會由政府力量介入去規範,是不是抱怨的人是在不滿這些?另外如果只是自己住一間邊賣邊換大間的不算投資客,自己不住買的許多間應該也不算消費者!!
小白dx wrote:老闆是個老實人,不會用電腦,何況稅務,通通實報就因此收起來了處理發票或稅務真的不是傳統餐飲店能輕鬆應付的來的 老實人是誠實報稅才叫做老實人,何時老實人變成不會用電腦了?報稅跟你說的一點都沒關係,日本就是買食物券,拿食物券換吃的,食物券發售機可以直接幫你處理帳務問題,說啥老實人的真的聽不下去..............
記得多年前還在逢甲念書外面快餐店售價皆為50元,有一家偶爾吃調到55元...聽說過一個月自動調回50元再說一個,逢甲夜市的雞排,當時好像由25調漲到35...有社團出來呼籲拒買XXX,就是有人不吃雞排會死,所以失敗...很奇怪,台灣人真的不夠團結...
Darren0419 wrote:鍋貼帳價不等於雞腿要...(恕刪) 記得去年7-11要咖啡漲價時,也很多人呼籲拒買。結果比較團結的還是咖啡業者,消費者最後還是乖乖自動掏錢買單。經過了一年,咖啡豆大跌價60%。價位依舊~~不過大家已經習慣了。轉頭看看連清玉的翡翠檸檬都要50~60元了咖啡價格好就還好了。
miblinfx wrote: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恕刪) 換一個角度說~如果真的團結房價跌下來的話~也是便宜了投資客~因為你要上班要工作~沒有辦法注意房價變化~但是房價下跌後~投資客比你更早聞到錢的問道~他又炒上去~你又來不及搶便宜!想買又貴了~只能不斷循環~唉~自由經濟~資本主義~ 真的房價如果掉下來~有能力就買吧!我們一般老百姓想買到低點(起漲點)我覺得有點難^^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一位教授跳出來發聲說,當市場價格不合理時,如果只靠政府單方的作為是沒有用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只有靠消費者拒買,而且大家要圑結,時間要夠長,店家就會有威脅感,如果只靠政府的罰款,對業者根本不痛不癢,但如果是靠消費者的力量,那就會造成很大的影嚮力了,所以,如果物價上漲,法律奈何不了,唯一的方法是由消費者抵制,業者被逼到沒人購買,必自動降價,就經濟學上說的「需求價格」,就是消費者為購買一定量的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它是由邊際效用決定的。 價格越高,購買者就越少,銷售量就越少;與之相反,價格越低,購買者越多,銷售量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