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yu168 wrote:
如果樓主把桃園定位為...(恕刪)
感謝c大的連結,其實桃園市的衛星都市定位當然不是我說了算,
目前桃園市相關的主要都市計畫有:南崁新市鎮都市計畫、桃園擴大都市計畫、縱貫公路桃園內壢間都市計畫等等,當然也不乏配合變更的細部計畫,例如:中路計畫、藝文園區、經國特區等等。
而這些都市計畫的計畫年期目前都是以民國110為主要發展規模,而恰巧它們的上開指導計畫都是北部區域計畫,在區域計畫裡的定位,桃園市的定位除了是桃園的政經中心,亦是台北的衛星都市,而中壢則是地方中心。
故在計畫年期民國110年到達之前,是無法改變桃園及中壢的定位的...
所以小弟看好航空城計畫,在航空城計畫裡頭,北北基桃整合發展,到時候的發展方向就不同,也將是桃園地區的發展契機!
不過,當看到航空城的計畫年期後,我想,你跟我一樣會昏倒...

而目前正在制定並未來將取代北、中、南、東區域計畫的案子,竟又把北部拆分為北北基宜、桃竹苗等兩塊,我想,制定政策的人大概都沒聽到桃園人的心聲吧...
房地產跟股市真是個有趣的東西,大街小巷人人都可說出投資趨勢、看漲看跌、漲跌分析...
jong_tony wrote:
如果這句話能夠成立,...(恕刪)
j大的觀點很棒,非常有前瞻性!
不過提到板橋的百貨蓬勃發展,就不得提一下,以同樣在鄰近北市的衛星都市,三蘆不需發展大型商圈,因與台北僅一橋之隔,故三蘆居民不需至板橋消費,同樣的,中永和、新店亦不需要,但板橋因地理位置關係,它吸引的是新莊、土城、樹林等地的消費族群,故腹地不同。
隨著國道三號、台64線通車,及後來的台65線,以及原本就有的三鐵共購,我想板橋的政經地位、地理位置及交通樞紐應該不需要懷疑,況且當什麼都具備了,亦需要大片土地來發展,當時的板橋酒廠提供了最大的素地,才得以成就今日的板橋。
回頭來看,小弟認為桃園原先也有類似的政經及交通條件,不過因主政者及建商的利益關係,可惜了一片藝文園區...

但想想,或許百貨業者思考角度不同,這也是小弟我未可知的,故僅提供參考。
房地產跟股市真是個有趣的東西,大街小巷人人都可說出投資趨勢、看漲看跌、漲跌分析...
因為我是買不起新店公婆家附近的房子,不得不南移到南崁置產的,
期中我也曾經想賣掉南崁的房子搬回新店,當時離公婆家遠一點的安坑房價還在1字頭,而且是<15萬的價位,
但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那裡我買得起的房子條件和南崁的差太多了
就算是電梯社區的品質也差太多,
所以後來還是選擇留在南崁,
時間一久,你會發現其實現在的南崁和新北市一些區域相比,條件差距極小,甚至更方便,
更不要提新北偏遠地帶,就算房價再低,也吸引不了自己新北市民移居到那兒,
所以除非新北熱門地段價格腰斬一半以上,不然大桃園地區依舊會是北客南移的首選
kickdrum wrote:
y大說得很有道理,而...(恕刪)
thw5462 wrote:
如果是屬於游資客 我...(恕刪)
向來是資金可以快速炒熱房價
在南崁和桃市人口快速成長
此時房價尚未一飛衝天
直到台北投資客大舉南下
發現桃園1字頭房價便宜到不行
於是便在短短幾年內,炒至二至三字頭
所以南崁和桃市人口成長就逐年緩慢了
如果投資客晚點來
桃園人口成長可以再多一些
多到桃園市長還呼籲不要再搬入桃園市
只會造成學區擠爆,及交通擁塞
(當時桃園市一月多一千,一年多一萬)
kickdrum wrote:
桃園市的定位除了是桃園的政經中心,
亦是台北的衛星都市,而中壢則是地方中心。
故在計畫年期民國110年到達之前,是無法改變桃園及中壢的定位的...
桃園在建設上不是台北都會區一環
內政部在定義都會區裡,桃園早就脫離了台北都會區
和當時的中壢次都會區,合併成了中壢桃園都會區
之後隨著桃園市人口超越中壢,再改為桃園中壢都會區
未來桃園縣升格了,應該簡化成桃園都會區
另外,在國土重劃裡,北北基是和宜蘭綁在一起,不是和桃園
桃園生活圈是劃入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