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桃園沒有一條像樣的幹道??

edenchan29 wrote:
最近走了幾個地方竹北...(恕刪)
新興的地區才會這樣規劃

古老都市,車沒那麼多,當然就沒那種大馬路 (新竹市區就是一例)

除非打掉重劃過

代表整個桃園都是有歷史的城市
一能自給自足的美好小區,就是藉由此一方式來避免大規模的車流人流造成生態的破壞。
有幾座城市能可隨時想穿越馬路和雙黃線不被狂叭且能受到禮讓?
和一大堆的騎樓與人行道只要基於需求便可隨興圈圍?
唯有這最閃亮的最具活力的下世紀首都,真正的符合這島國居民在住與行上的渴望!
大興西路不是要弄什麼百米大道
對,就只有那一小段而已
看起來應該也沒有快慢車道分離這玩意
南崁「電通市社區」旁的南山路一段(與仁愛路交接處)應該算大幹道,
可以好好整理,成為該區的模範大道。

但很可惜
路面龜裂、凹凸,縣府是該好好鋪一鋪。
否則哪來政績?


pc1200 wrote:
南崁「電通市社區」旁...(恕刪)


這也叫大幹道
那你真該去其它縣市走走看看
左右停個車就不足六線道了

我搬來桃園時~~有天撘免費公車繞了桃園市一圈~~~結果我只能說~相比之下~經國路還挺寬的~~兩旁還有自行車道~~中間還有路樹~~~經國路還算挺美的一條路~兩旁的房子也算整齊~還有個家樂福跟敏盛醫院~小丁婦幼百貨~~雖然他其實真的也不太寬~~但相較之下~~比較像是有點整理過的馬路~~

撘公車繞了一圈~~其他的道路真的讓我訝異怎麼都這麼小條~~春日路算寬的但街景實在是不太整齊~~
桃園市和中壢,是桃園縣人口最集中地方
也是車流量最多地方
以桃園市為例,北有南崁市區,南有八德大湳市區
東有龜山市區,西有內壢市區
這些聚落,人口都在十萬上下
桃園市本身有四十萬,加上週圍人口合計有八十萬
等於一個台南市
但桃園的交通和台南市相比,簡直是沒的比
在幹道方面,桃園自古就是一個十字交通
水平是台一線,垂直是台四線,這兩條路至今沒有替代道路
如果封死這兩條路,北桃園就動彈不得了

桃園交通如此貧乏來自於兩點
1.政治上縣長比較沒有連任壓力
2.沒有資源
不像台中市,開再多路市長還是做的戰戰兢兢
像胡志強任內開很多道路,但還是被市民罵到臭頭
桃園縣幾乎沒什麼罵聲
二十年前,報紙就說桃園道路建設跟不上汽機車成長速度
基本上就是路是一樣多,人卻多了幾十萬
這種狀況,至今仍未能改善
在桃園的核心中,道路建設仍舊缺乏
政府只是把路和捷運都蓋在桃園縣人最少地方
這種施政只是讓市區交通擁塞,發展緩慢,市區擴大不易

因為桃園沒有省直轄市
所以都市計劃不像北中南高四市是大一統
而是鄉鎮結構
光一個桃園市就有好幾個都市計劃組起來的
彼此還沒什麼幹道相連
縣治都如此了,週遭鄉鎮更慘
八德改制縣轄市時,全市才只有一條四線道(縱貫路不算的話)
其餘都是二線道
和中南部鄉鎮相比,至少擁有兩條三十米以上幹道
八德堪稱全台最兩光的縣轄市
你說在八德要開路困難嗎
田比市區還多還大
會很難嗎?

桃園縣因為很多因素
建設都無法跑在發展前面
桃園發展是沒有藍圖的
這種情況下,人口卻多很多
所以房子就只能雜七雜八蓋起來
一但房子蓋起來,日後要規劃幹道就困難了
像八德建國路若要銜接國際路
就要打掉一堆住宅
在民意高漲時代有可能嗎
只能中間靠一條小街串連

至今桃園的幹道藍圖
還是稱不上什麼進步
在朱縣長任內勉強想到改善台一線
也就是縣內垂直交通
計劃在縱貫路兩側開闢幹道
一條在北側,就是文中路,三十米寬
但到內壢工業區就被擋住了,無法貫穿至中壢市區
剩半條是中壢三民路,還做到國道另一側
另一條就是園林大道,位縱貫路南側,但任內無法完成
雖規劃了六十米,但徵收不易,縮為二十五米
至今也仍未執行
這兩條在二十年前若做起來,做寬一點
桃園縣格局大不同

Inspector wrote:
桃園市和中壢,是桃園...(恕刪)


您真內行!!!!!!!!!

身為老桃園人見證這一切,介壽路與一省道從小走到快四十歲

所謂的很長的大馬路真的沒有啊!



Koei

Inspector wrote:
桃園市和中壢,是桃園...(恕刪)

八德市長表示:我們有超寬敞的建德路跟豐德路。

迷之聲:沒頭沒尾的路是要給誰走?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