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九十年左右達到計劃人口
現在的中路特區、經國特區
縣府也是以南崁新市鎮擴大都市計劃命名
至於明明新市鎮是座落在桃園市為什麼以蘆竹的南崁命名,
因為是三十年前的產物,沒什麼資料留存在網路上
已不可考
早年桃園市落後中壢市三萬人口
當年縣府把高鐵站從八德移至中壢,也連帶許多建設也會隨高鐵一起變動
連縣府也認為中壢會拉開和桃園市的人口差距
我記得縣府預估當中壢市人口達45萬時,桃園市人口則是38萬
但縣府始料未及是
人口在這二十年大量往南崁及中正特區遷入
現今蘆竹今年可達改制縣轄市人口數,桃園市也超越中壢市,
人口一來一往激增於中壢市近7萬人
在少子化時代,南崁國中加班速度不及於學生成長速度
如果桃園市是省轄市,有獨立預算可以規劃新市區
在投資客尚未大舉入侵桃園時,房價還在十幾萬階段
桃園市有機會再擴大桃園市市區範圍,增加更多人口
快速衝至五十萬人口目標
可惜桃園只是縣轄市,雖然人口激增,但建設沒跟上
這幾年人口飽合、房價高漲、交通擁擠
除了朱縣長打通了中正北路外,建設乏善可陳
桃園縣聚落和大城市比通常不大
最大的兩個聚落一是桃園市區,一是中壢平鎮市區
中壢平鎮市區由於受國道壓制,發展很難跨出外環道
桃園市中正特區外農田還很多
在人口成長最猛期若趁機擴大,很有機會將市區延伸至南崁
成為接近台南市的市區規模
可惜錯過這個機會
加上未來桃園縣府也是把重心擺在開發大園的農地
桃園市中期看來還是難以發展成一個大城市的聚落
Lumia825 wrote:
我講一句白話...(恕刪)
南崁目前的居民比例,來自雙北的居民就佔了7成左右。
至於素質方面,個人覺的會影響房價,但不是全部,畢竟房子的位置也就是地段,我覺得還是影響房價的主因。
說到素質個人感覺不光是中壢,其實整個桃園縣的交通觀念就要加強了,不守交通規則,違規違停的一堆,素質還包括很多像是公德心,前天在桃園縣政府附近等紅綠燈時,就看到一個騎著機車的阿伯,慢慢騎到我的旁邊,然後清一清喉嚨,吐了痰在路邊,當場有點無言……,接著開始用右手挖鼻孔,然後用拇指一彈……,呃……當場很不舒服,心想阿伯可能書念比較少,要是這一輩的年輕人如果這樣,我想我會當場吐血,素質這一方面,真的是需要縣府配合規範跟市民去努力加強的,當然從小的教育也非常重要,桃園真的還有很多要努力改善的地方。
luaxxx wrote:
個人比較看好中路、下南崁新行政園區、經國特區就看商業用地要怎麼利用...(恕刪)
名家出手,果然不凡,但在自然人口增加有限,僅憑社會人口的增加,且在高單價的未來,更顯卓寂。如要快速補實人口,應會有合宜住宅一定量能的規劃。
上三區又因有近雙北及近人口密集區(如龍安、大有、藝文、上下南崁)的優勢,應會日漸成型,只不過要達到目前如藝文或下南崁的生活機能,快則恐要10~15年﹙經國﹚;慢則恐要30年﹙南崁新市鎮﹚
青埔在足夠交通建設與展場的加持下,定會成為美麗便利的家園,但仍須要時間補足人口﹙個人愚見20年,如有加速時程,應是青埔四傑的功力吧!﹚
總之,四區都有未來,現在能做的就是等待 !! 如真的想買就逢低買進吧!!﹙但真的要有膽 ! ﹚
我記得,在97年底金融風暴時,有個任職於銀行的高階主管,因公司逾放比偏高,有意降低逾放比,而市況又極差,趁消遣之餘,慫恿我解約定存,去跟該行的逾放戶協議承接,算是做人情給銀行。
記憶中如桃市民光東路臻愛系列的物件每坪約9萬﹙那時的屋齡是5年內﹚;內壢傳世系列每坪約9.2~10萬﹙那時的屋齡是5年內﹚;南崁奉化路每坪約9.2~10萬﹙那時的屋齡是5年內﹚。
不過我們家族是生意人,僅守民不與官鬥的準則,那種機能宅,也較不適合自家使用,在政府打房與奢侈稅出籠前就廉讓給親友晚輩或貼心的員工眷屬了 ! 不求賺錢,僅換回一點忠心與人際罷了 !
私心.知識.經濟會限制到自己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