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我現在就能說,由於政府投入多項大型基礎建設,加上亞太經濟崛起,未來十年台灣經濟長期看漲,但由於東協因素、中美關係緊張、我對中國貿易緊縮,未來3~5年內會先行震盪盤整 ... 聽起來如何?我自己聽起來是個屁,反正時間拉到十年,大部分人也忘了,沒忘的人我就隨便找個十年內股市漲起來的時間點宣稱我當年的預言完全命中不就好了?
講到這份上我也來嘴砲一下好了,房價未來5 ~ 10年最多緩跌。會『緩』,因為房市要向來都需要某些重大事件才會大起大落。
目前的實際狀況就是政府一直在努力讓這個泡泡不要直接爆炸,而是要緩緩的釋放,例如房貸利率一直在緩降、農地非農用的問題處理也只能從就地合法開始和緩處理。因為一但大爆炸不是投資客死光天下太平這麼簡單,我們面臨的搞不好是像日本當年的30年衰退甚至是像冰島當年一爆炸大家連從ATM領現金都做不到。有錢人炒房就是這麼爽,爽是他們在爽,死是大家一起死。再加上政府掌權的房市既得利益者太多了,政府根本沒法真的祭出實價課稅、實坪計價等真正會把房市打回原形的政策。會緩跌,只是因為這遊戲愈來愈難玩,小散戶慢慢覺得不好玩就會丟刀去給別人接,例如最近開始可以看到中壢大X苑和過嶺那邊一些建案偶爾會出現開價9折的。但目前都還很快就有人接刀,代表還有人要玩,所以要跌更多還早得很——除非有重大事件發生。如何?我只要說 5 ~ 10 年,加上個『緩』字,再加個但書,不管我說得有多狗屁,最終我都有辦法凹說我的『預測』是神準的。
總之,如果目的是抗通膨,我們不如看看眼下實際在發生的事情來判斷:
1. 樓主目前有房住,應無急迫自住需求
2. 房價現在不論從租 / 買的價格比例還是台灣人年收入分佈來看,就得一個貴字
那我建議樓主去讀一些理財書籍了解一些風險遠比購屋更低的投資方法來抗通膨。例如『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以及『漫步華爾街』,都是必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