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機捷目前沒規化中歷站真假?

toocck wrote:
想當年,台中跟台南同(恕刪)

相對鶯歌與埔心,桃園、中壢是凹地,台鐵搞地下化不但不會讓火車快飛,未來還要玩大怒神、鱷魚潭(上下爬坡、颱風淹水)

台北已經錯一次了,還不死心...
cinnamon coffee wrote:
相對鶯歌與埔心,桃園(恕刪)


搞不懂,捷運可以高架是先進。但火車高架就是不好就是醜,這些人的想法是怎樣?

還有為何基礎建設不一次到位,新做的高架鐵路為何不一開始就三軌,這樣區間車不是可以更多?火車捷運化才有意義啊?所有火車站附近不是市區嗎?難道不是最有回收價值的?再配公車才能最小投資最多人用
toocck wrote:
搞不懂,捷運可以高架是先進。但火車高架就是不好就是醜,這些人的想法是怎樣?

火車,老。。。東西舊就是爛。
cougar2015 wrote:
火車,老。。。東西舊就是爛。

火車、捷運,在國外是可以共用軌道系統的

當火車開上捷運軌道、或是捷運開上火車軌道,誰新?誰舊?
有有有中壢站,編號 A23,原訂2018通車,有人改台鐵中壢站規劃,

變更設計,隧道蓋了,沒有站體,沒有出口與供電,要等台鐵地下化,

順利的話2030通車,應該跟北捷南北環同時通車。
只怕死了都還沒蓋好而已

施工拖延又不是一兩天的事情
我覺得台鐵從 台北 松山 板橋 (我知道的)
幾個站嚐到了比本業收入還要好的甜頭
火車站大都是黃金市中心是人潮聚會之地
鐵路為什麼要地下化當然是節省空間也要把機捷與鐵路結合
最重要的是在原地上能興建起商辦大樓還有公共美化空間提升整體市容

中壢站腹地太小但出入人口多很適合騰出地上空間來創造城市新形象
畢竟原中壢火車站不像新竹火車站具有歷史意義本身也毫無美感
考慮是機捷終點站也必須要一些周邊基礎配合設施
所以整個區塊不地下化根本解決不了結合與創造的問題

現在規劃是遠見不然以後一定會這卡那卡的
就像以前能接受鐵路平交道塞車現在恨不得他從眼前消失
等紅綠燈都已經很煩了還等火車雙向三列車通過咧
hokkaidowally wrote:
中壢站腹地太小

腹地太小?現有的舊站是很小沒錯,但是加上部分的平鎮生活圈,整個中壢的核心地區其實不小

如果願意把新的中壢站搬到中壢外環道上,然後放棄現有的桃園站,改在八德設站,讓整段鐵路直線化,減少彎曲與轉彎。台鐵老歸老,即使高架化,還是很能炒地皮的
cinnamon coffee wrote:
腹地太小?現有的舊站(恕刪)


對不起 我所說的腹地可能沒有定義清楚
因在討論中壢火車站沒有討論中壢市未來的發展
所以腹地是指對中壢火車站本身而言

機捷要連結中壢火車站只有地下化一途
不可能徵收黃金市中心單獨弄個機捷車站
再弄個天橋人行道連貫(當然有這種模式但有不得已的苦衷)
可以的話捷運與高鐵或捷運與台鐵或高鐵與台鐵共構共生
已經是交通網脈絡的聯繫模式
不僅是龐大人潮帶來的商機也是交通需求的集中化

至於下半段的構想模擬城市(某種益智遊戲軟體)可能如你所願
為什麼寧可挖中壢火車站地下或沿著現有道路挖捷運線
就是避免徵收現有土地和建物賠償增加營建成本
鐵路鐵路早期是為人潮服務的現在也是
他可能小小坡度的更改無法大大區塊的挪移
高鐵/台鐵/捷運/高速公路/省道/縣道…..
各有各的交通目標與存在價值
hokkaidowally wrote:
機捷要連結中壢火車站只有地下化一途
不可能徵收黃金市中心單獨弄個機捷車站

知道特力屋後面,計畫中的台鐵平鎮站嗎?仔細看看地圖,再比對機捷的路線與未來能做的延伸,自然會發現,放棄現有的中壢舊站,在平鎮建立一個中壢新站與機捷連結,產生的經濟效應會比現在老人硬穿一件新衣來得多

hokkaidowally wrote:
為什麼寧可挖中壢火車站地下或沿著現有道路挖捷運線
就是避免徵收現有土地和建物賠償增加營建成本

知道早年高架的規劃中,有一條從鶯歌沿著八德、龍岡、中壢外環、到埔心的路線嗎?

要談土地徵收成本,這條路線才是最便宜。如果把它當正線,未來發展也是最大的

hokkaidowally wrote:
鐵路鐵路早期是為人潮服務的現在也是
他可能小小坡度的更改無法大大區塊的挪移
高鐵/台鐵/捷運/高速公路/省道/縣道…..
各有各的交通目標與存在價值

讓國一、台一線、台鐵,三線分離,與台61、台15、台31、國三一起平行貫穿桃園,才能產生最大價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