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住置產於青埔,對於青埔現況的看法

青埔還有不少漲的空間喔
1、交通有高鐵機捷
2、重點重劃區,站前廣場bot
3、還有很多地都還沒蓋房子,建商只會越推越貴,因為買地的成本越來越高

樓主覺得貴可以考慮中壢舊市區,房價已經是天花板了,才2開頭,但就失去未來漲幅。
max90283
草漯新建案都2開頭好了嗎,中壢舊市區新建案不可能,要有明顯漲幅要去外縣市了(低基期),青埔現在能賣40的也許未來中古要脫手漲不到哪,但也是基本價了
米克斯橘
平鎮最新建案實登都出現45萬了,還不是中壢什麼好地段,青埔比起來還更划算
1400萬可以買到室內20預售屋 兩房加車位
樓主不喜歡住透天嗎?...
ejan1969 wrote:
假如40萬在新北可以買到符合你們需求的房子,那還看青埔幹嘛?

你們會看青埔,那就表示新北沒有符合需求又類似價位的房子,不是嗎?

你們應該是首購的新婚夫妻吧?那我會建議第一間房子別太執著在自己的喜好,而是要站在以後賣房子好賣的角度,以屋換屋,第二間房子才是理想屋該考量的。

青埔的價值,第一是高鐵,第二也是高鐵,第三還是高鐵,所以即便比目標價高一點,還是要離高鐵越近越好,以後要賣碰到行情好時,這種會比別人漲的多,行情不好時,也比較能賣得掉。

青埔離高鐵遠,離捷運站遠的房子一大堆,這種的現在一坪也要30萬,想想10年後要賣的時候,市場上會有多少類似的物件跟你競爭?


一針見血
見解精闢

我也跟這位前輩同樣看法
如果真的要青埔就是離高鐵愈近愈好
但青埔這一年來價格噴了不少..
如果考慮日後會以屋換屋
青埔不一定是第一間屋的最佳地點
1400在青埔要找到室內25的確蠻困難的,建議先看小坪數卡位進青埔比較重要。
一開始不用很執著於空間大小,等小孩出生到他需要自己的空間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到時候再小換大就好。

而要再換房,地點就很重要
目前
1.A17音樂劇場第一期已完工、二三期繼續中
2.冠德環球10月開幕(近期第一波)
3.美術館兒童館明年底完工
4.美術館本館後年底完工
5.會展中心完工
6.A19陽明交大醫學中心
7.矽谷

以上還沒有把站前招標、航空城...等等算進去
以後青埔一定是桃園市的核心,歡迎你來當青埔人~
清心寡慾
我看591還蠻多的啊 你怎麼會說很少
部萊恩
如果有第2行政中心的話
qk0421 wrote:
當然不是想擋人財路,不過還是留點路給我們這些老百姓走。


樓主末尾這幾句話,講的好似你的個人期望能影響市場。
小心這種邏輯影響判斷!
cml12345678 wrote:
樓主末尾這幾句話,講...(恕刪)


以上只是表示個人看法,
當然一般人說的話怎麼可能能影響市場,個人心中只是希望每個真正需要的人都可以買的他們想要的房子,我們買房子主要是拿來住的,住的舒服價格合理比較重要,市場判斷就其次,除非是要投資可能市場判斷就要擺第一。

且每年通膨率1-2%,但每年房價上漲可能是5-10%或突然更高,想想以後要買的人壓力就更大了,不過有起有落很難說。

感謝樓上也很多建議,不要太執著,多比較。
ejan1969 wrote:
青埔的價值,第一是高鐵,第二也是高鐵,第三還是高鐵,所以即便比目標價高一點,還是要離高鐵越近越好,以後要賣碰到行情好時,這種會比別人漲的多,行情不好時,也比較能賣得掉。

青埔離高鐵遠,離捷運站遠的房子一大堆,這種的現在一坪也要30萬,想想10年後要賣的時候,市場上會有多少類似的物件跟你競爭?


蠻認同的,但離高鐵5.6百公尺內的都被劃分為商業區,一層7.8戶甚至10幾戶,都是小坪數,投資客居多,比較不太適合家庭居家居住,目標大概是離高鐵7.800公尺-一公里左右,比較適合一點。
李康
沒錯!樓主跟我一樣有認真看房,這類近高鐵的房子不太適合家庭,套房或小二房居多,有的還沒有車位,而且一層樓7、8戶共用兩部電梯,比較適合投資客不是自住客。
jichen1224
真的 ! 套房或小二房居多,有的還沒有車位,而且一層樓7、8戶共用兩部電梯,到時租客一堆,不但出入很雜,而且一個社區數百戶,實在不適合自住。
青埔建議在恰溪路那側未來居住品質會比較好。

畢竟A17的露天音樂劇場未來會辦各種音樂季(例如鐵玫瑰音樂節確定移到此)未來如果有桃園在地像是大港開唱的音樂季舉辦都很正常,MOMO物流總部那側則有中壢工業區擴大二期的規劃。

住洽溪路、青埔國中附近懂的人應該都知道為什麼我說這附近未來最宜居(遠離觀光熱區)
jacqueskobe
因為我在青埔國中旁邊過得很爽...不過最近很多建案都蓋好,可以預期國中附近一樓店家會多很多....
oist
洽溪路、永能路到文德路所框出來的範圍 ,個人覺得是"鬧中取靜"的好地點。洽溪路沿線路面寬(20米)車流量低,是首選,但這帶價格不親民了。領航南北路至永園路次之,離高鐵站稍遠須騎 u-bike
qk0421 wrote:
蠻認同的,但離高鐵5...(恕刪)
所以為什麼我會說下面這段話
ejan1969 wrote:
那我會建議第一間房子別太執著在自己的喜好,而是要站在以後賣房子好賣的角度,以屋換屋,第二間房子才是理想屋該考量的。


我很能理解大家對第一間房子所投注的期望,因為我也是過來人,不過這個就差不多像婚紗照對夫妻的價值一樣,只有剛開始親友來時會拿出來看一下,再來就收入儲藏室了,當初婚紗照拍5千還是拍5萬最終都是歸於儲藏室。

大家都知道決定房子的價值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可是一旦是自己要買房,就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喜好與理想而遷就於較差的location。

要有賣過房子才能體會為什麼location才是決定房價的第一要素,我的第2間房子買在高樓層,當初比最便宜的4樓多花300萬,現在10年過去了,我能比4樓多賣300萬嗎?別想了,實價登錄時代中古屋市場一棟大樓就是一個價。

大型重劃區的特性就是一直都有地可以蓋新房子,誰不喜歡新房子呢?所以新房子一直都有固定市場在,新房子交屋後就變中古屋,於是中古屋也就越來越多。

林口就是一例,我的第三間房子在林口,所以我對林口房市也有些研究,林口中古屋裡價格能跟上新房子漲幅的就是A9前段跟家樂福遠雄區塊了,前者是交通地段,後者是生活機能,很多當初不在這兩區塊而創新高價的建案現在都泯滅於房堆之中了。

青埔現在就有點這樣的味道,連區外的建案都要開30萬,這種建案一定花心思在規劃設計上面,譬如低公設比啦,低梯戶比啦,浴室開窗啦,用來說服你住的舒服比較重要,讓你忽略地段的重要性。

我不是說住的舒服不重要,而是要看個人財務情況,首購族通常財務都比較不寬裕,那我會建議把理想稍微延後一點,還是以地段為第一考量。

假如財務不成問題,那當然就住爽比較重要,像我就樂意多花300萬享受好視野,不過以後跟4樓賣一樣價錢心理還是會不爽一下下。
李康
確實如此,如果5-10年內考慮賣房,地段一定是很重要的考量。
chmj0911
不太明白低樓跟高樓價格為何會一樣?高樓視野好,通風佳,噪音問題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