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32分
文章編號:82830633
ejan1969 wrote:
假如40萬在新北可以買到符合你們需求的房子,那還看青埔幹嘛?
你們會看青埔,那就表示新北沒有符合需求又類似價位的房子,不是嗎?
你們應該是首購的新婚夫妻吧?那我會建議第一間房子別太執著在自己的喜好,而是要站在以後賣房子好賣的角度,以屋換屋,第二間房子才是理想屋該考量的。
青埔的價值,第一是高鐵,第二也是高鐵,第三還是高鐵,所以即便比目標價高一點,還是要離高鐵越近越好,以後要賣碰到行情好時,這種會比別人漲的多,行情不好時,也比較能賣得掉。
青埔離高鐵遠,離捷運站遠的房子一大堆,這種的現在一坪也要30萬,想想10年後要賣的時候,市場上會有多少類似的物件跟你競爭?
一針見血
見解精闢
我也跟這位前輩同樣看法
如果真的要青埔就是離高鐵愈近愈好
但青埔這一年來價格噴了不少..
如果考慮日後會以屋換屋
青埔不一定是第一間屋的最佳地點
個人積分:586分
文章編號:82833957
qk0421 wrote:所以為什麼我會說下面這段話
蠻認同的,但離高鐵5...(恕刪)
ejan1969 wrote:
那我會建議第一間房子別太執著在自己的喜好,而是要站在以後賣房子好賣的角度,以屋換屋,第二間房子才是理想屋該考量的。
我很能理解大家對第一間房子所投注的期望,因為我也是過來人,不過這個就差不多像婚紗照對夫妻的價值一樣,只有剛開始親友來時會拿出來看一下,再來就收入儲藏室了,當初婚紗照拍5千還是拍5萬最終都是歸於儲藏室。
大家都知道決定房子的價值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可是一旦是自己要買房,就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喜好與理想而遷就於較差的location。
要有賣過房子才能體會為什麼location才是決定房價的第一要素,我的第2間房子買在高樓層,當初比最便宜的4樓多花300萬,現在10年過去了,我能比4樓多賣300萬嗎?別想了,實價登錄時代中古屋市場一棟大樓就是一個價。
大型重劃區的特性就是一直都有地可以蓋新房子,誰不喜歡新房子呢?所以新房子一直都有固定市場在,新房子交屋後就變中古屋,於是中古屋也就越來越多。
林口就是一例,我的第三間房子在林口,所以我對林口房市也有些研究,林口中古屋裡價格能跟上新房子漲幅的就是A9前段跟家樂福遠雄區塊了,前者是交通地段,後者是生活機能,很多當初不在這兩區塊而創新高價的建案現在都泯滅於房堆之中了。
青埔現在就有點這樣的味道,連區外的建案都要開30萬,這種建案一定花心思在規劃設計上面,譬如低公設比啦,低梯戶比啦,浴室開窗啦,用來說服你住的舒服比較重要,讓你忽略地段的重要性。
我不是說住的舒服不重要,而是要看個人財務情況,首購族通常財務都比較不寬裕,那我會建議把理想稍微延後一點,還是以地段為第一考量。
假如財務不成問題,那當然就住爽比較重要,像我就樂意多花300萬享受好視野,不過以後跟4樓賣一樣價錢心理還是會不爽一下下。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