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弊案連連,你還信藝文特區有影城和百貨公司?捷運綠線?便利公車路線?青埔有航空城?

Waffenss01 wrote:
因為這條機場線的選擇...(恕刪)


蓋台鐵ex.沙崙線與六家線 沒有硬搞一堆土開來談什麼獲不獲利的問題
台鐵設站少為什麼不可能??機場捷運都可以搞出站距8公里多,台鐵不可能站距長設站少?當日本沒有傳統鐵路升級為機場快線?當香港快線一堆站嗎?當仁川機場快線一堆站嗎?那幾個區段徵收開發關軌道運輸什麼事,南崁新市鎮沒有軌道運輸就不發展?北大特區沒有軌道運輸就不發展?機捷20幾個站將近過半都是荒涼地區的站,要滿足什麼開發?夜總會開發??
評估造價和最終造價?機場捷運800多億當年只有台北站~桃園機場35公里!而且已經10年前報價,而台鐵桃園高架捷運化又比當年時間還晚,晚期工程會因為物價與通膨的關係比早期工程報價還高,所以你拿現在台鐵桃園高架化(17公里)300多億來比10多年機捷(台北~桃園機場35公里)報價800多億,會不會太好玩了!?要不要乾脆拿十大建設總投資2000億來酸機捷為什麼要花1300億好了...
>>蓋台鐵ex.沙崙線與六家線 人家才沒有....

你現在要蓋的不是沙崙線與六家線...
機場線從1988-1994的新交通捷運公司版,一直到長生BOT,一直到政府OT自建.
一直都很重視土開利益....回去看看機捷發展史就知道.
你知道台北縣當初就反對不土開的中工路線,因為不希望機場線只是經過北縣留下一堆高架,
而沒有帶動當地發展.
不管你是叫高鐵局來蓋,還是台鐵來蓋,就是得設這麼多站.

就算政府不出資的長生版,也是因為設站眾多而造價偏高.
車站的興建成本比軌道還高很多.
Waffenss01 wrote:
蓋台鐵ex.沙崙線與...(恕刪)


不管是六家線或沙崙線或機場線,對台鐵來說通通都是聯絡軌道運輸~
機場捷運這路線當年就是因為搞了一堆官商勾結的土開才玩不下去收回政府自建
結果還有人滿腦子要把軌道運輸跟一堆土開作結合...
還有就算是傳統鐵路一樣可以針對重點區域進行開發,倒底誰說蓋傳統鐵路就不能開發車站附近??
蓋車站不用錢嗎?車站蓋好後不用人事成本與水電成本?
以為蓋愈多站就愈賺錢??那環島台鐵早就每1公里就都設一個車站了!
所以機場線蓋傳統鐵路就不需要像捷運蓋出一堆荒涼站來"拖屎蓮"
bennyshu wrote:
這條路線就是因為搞了一堆官商勾結的土開才玩不下去收回政府自建
結果還有人滿腦子要把軌道運輸跟一堆土開作結合...
還有就算是傳統鐵路一樣可以針對重點區域進行開發

蓋車站不用錢嗎?車站蓋好後不用人事成本與水電成本?
以為蓋愈多站就愈賺錢??那環島台鐵早就每1公里就都設一個車站了!..(恕刪)


是阿,土開很多阿....土開就是未來趨勢.政府就是要這樣,要不然你能怎樣?
副都心土地開發就賺300多億,還有頭前,三重,塭仔圳,林口新市鎮,桃園....
背後是幾千億的金流,非做不可,你我喜不喜歡根本不重要.
就算叫台鐵來蓋,也是會蓋成名叫台鐵的特殊規格捷運.
然後你的坡度彎度,車站數,最多4-5節,全動力車.....造價也不會便宜.

對台鐵來說如何如何根本不重要,因為台鐵當初根本不打算做機場線.
就算硬要做也是配合政策來做,最終答案還是一樣.
政府要的機捷就是搭配新市鎮開發,不能只是交通工具.
Waffenss01 wrote:
>>蓋台...(恕刪)


台鐵本身就沒有BOT或民營捷運那種回收成本的壓力呀!
雖然台鐵老酸它虧損,但這不就是它天生的好運好命...就算虧損也照樣子跑得下去
所以台鐵蓋機場線壓根兒也不用理會什麼要捷運化搞一堆土開
因為那邊的地又不是台鐵的,台鐵設一堆站又不會因為土地價格上漲而有利益上的回收
古早以前公共建設增值的稅收,現在老早也沒了
sizwu wrote:
台鐵本身就沒有BOT...(恕刪)


台鐵根本沒有興趣要蓋阿....你不能自己架空了一個方案,就覺得台鐵樂意砸錢蓋運量必定虧損的線.

出資的政府和地方要的是甚麼,才是關鍵.
這機場線是政府出資自建,不是台鐵出資不是高鐵局出資,不是桃捷出資.
選擇路線一開始就定位在帶動周邊發展.

長生公司選擇省住都處規畫的甲案,有利於進行土地開發.
政府後來自建,當然也繼續選擇能發展地方的方案.
Waffenss01 wrote:
台鐵根本沒有興趣要蓋...(恕刪)


開始放大絕說台鐵沒有興趣要蓋???
當年是政府"執意"要護航BOT捷運,後來BOT玩不下去才收回自建~~~
傳統鐵路蓋機場線在日本都還跑的很好

"這機場線是政府出資自建,不是台鐵出資不是高鐵局出資,不是桃捷出資"
你嘛幫幫忙,"政府"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底下設交通部,交通部底下設台鐵局/高鐵局/鐵改局....這些呀???機場捷運就是中華民國交通部高鐵局主管興建的呀! ...
所以機場線不管是用機捷或用傳統鐵路,都是叫"政府出資"呀!
自己回去看看機場線的歷史好嗎? 從BOT到OT,政府提了很多方案.
最終選擇這條路線的規格根本就不可能搞台鐵版,甚麼少設站,省錢,票價便宜,
都只是你在幻想.....你覺得政府要這種?
還想和縱貫線列車互通,稍微有點常識吧....

台鐵路線設計原則是要能跑130km/hr 最小轉彎半徑大於1000m.
而機場線這路線為了林口山地地形,最小轉彎半徑有多處是200m.
機場線還沒到三重就在爬一個5%的超陡坡,泰山到林口又是5.2%的超陡坡....
台鐵西部正線全線最陡路段坡度2%, 機場線那可以動輒4-5%的.
台鐵是推拉式列車,因為都是相對平坦的路線.
機場線受限於路線需求,是全動力車,連行李車也是全動力車.

傳統鐵路蓋機場線在日本都還跑的很好?
它們有爬林口台地嗎? 還是你打算林口段全部挖很深的地下化跳過林口不設站?
我國有多個土地開發計劃擺在那,計劃是上個世紀就定下來了,
日本和我們環境不同需求不同怎能這樣比較?

機場線不管是用機捷或用傳統鐵路,都是叫"政府出資"
是阿,所以不是台鐵出資就不可能台鐵自己決定要不要設站阿.
這就是我要說的,難道你以為目前的機場捷運,設不設站是高鐵局自己決定嗎?
一開始政府就要求要配合土地開發才選擇這條線的,站點不可能太少.
不會因為是高鐵局或台鐵來蓋就有所不同.

我懶得理了,覺得交通部和前後任藍綠政府都笨蛋選擇,就隨你吧.
我相信有你加持的台鐵縱貫線可以輕鬆爬上坡度5%的林口台地,還可以掛台鐵那麼多節高速過彎.
還可以像捷運一樣快速加減速,適應地方要求的站距,
政府辦不到一定是官商勾結啦.
我又沒領政府的錢,懶的解釋,去專門的鐵路版多走走你就知道技術問題很大.

我之前去東京玩, 要從 "捷運東西線" 的 "東陽町站" 搭到 "西船橋站",
之後再轉 "東葉高速鐵道"從"西船橋站" 搭到 "東葉勝田台站" .

結果沒想到捷運從"東陽町站"開到"西船橋站"之後竟然沒有停止, 同一台"捷運列車"繼續開到"東葉勝田台站".
換句話說這台"捷運列車"同時也是"高速鐵道列車".... 呵呵.

只要 快速 方便 舒適 誰管他是 捷運 還是 快速鐵道? 根本不重要.
Waffenss01 wrote:
自己回去看看機場線的...(恕刪)


就說了這條路線要設計傳統鐵路要設計過了三重站再出土高架,在林口台地地下化只設一站,坡度自然沒有現在的那麼大,現在的機捷坡度會大是因為台北站要地下化,三重站又要高架車站,林口台地上去還硬要高架化,才會搞出一堆大坡度來,你拿現在機捷這麼奇怪的規格來討論能不能跑台鐵幹嘛?

台鐵全都是"pp-推拉式列車"嗎?TMU1000跟TMU2000電聯車幾時變推拉式列車?機場線如果是台鐵蓋的,當然是台鐵決定設站,有什麼問題嗎?機場捷運設站當然是高鐵局決定!難不成是你還我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