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最近有簽約、成交的人,會不會很後悔呀?


Cash Gates wrote:
看熱鬧的,過了幾年後...(恕刪)



深有同感,人家現在就是這樣的價錢,你現在有需要.....那就買吧

買時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口袋,不要太緊崩。


我同事有幾年前就嫌貴,我跟他說,你只要花一些時間下去看,應該還是可以找到適合的價位。到了現在還是嫌貴.....我猜他應該不會買房子的。

bluenine wrote:
自住 無所謂
根據長期的觀察
房價一定會上漲 因為土地是沒有辦法生產的...(恕刪)


我同意您 "自住 無所謂"
但是無法認同 "根據長期的觀察 房價一定會上漲"

我認為房價要上漲的關鍵因素還是決定於 "機能優越的比較性" 以及 "供給量" ,我之前曾經發表過一篇個人購屋經驗, 也許可以提供您參考.

20年前在平鎮復旦中學隔壁買的電梯花園大廈(11w/p), 雖然當時在平鎮鄉算是首屈一指, 就學. 就醫. 交通. 購物. 休閒等所有機能算是完善, 但是商業機能比不上海華, 加上南桃園(北桃園也相同)可以提供蓋房的地還多的是.
20年後, 當地絕對的機能更優了, 但是相對的優勢卻降低(海華有捷運. 附近周邊又蓋了不少房), 所以現在只剩7-8w/p , 也許20年還不算長期吧, 還有, 自住房價高低多少都無所謂, 但是實質上, 我的資產價值是慘跌的, 難道您一點都不會在意.
沒有房子的人’不要再拉一堆人跟你作伴。在任何時機買房的人都會嫌貴。貪便宜’落井下石,屋主不賣也沒輒。既然那麼有智慧.早再921時.金融海嘯時早就買屋不是嗎?
我很贊成政府的打房策略,這對建商不是好事、對投資客不是好事...但是對我卻是一大樂事,因為我窮!!我低收入,但在我的朋友間已經算高收入,但是卻還買不起北部的住宅,原因無他,建商過分炒作。
本人從事建築已近10年,看著建商以及投資客大把大把的賺進鈔票...當時剛踏入社會,認為建築是良心事業的熱誠已經被消磨殆盡,剩下的...只有奸、狠、拐、騙....!
常常看著論壇,一堆人高談闊論地產行情及建築品質,但是,一看就知道不是代銷就是SPY,建築品質...我看算了吧!光一個地磚空縫的問題,明明可以解決,但是有多少建商肯花這個成本去解決呢?交屋時,還不是派出工地人員說服客戶說...這是常態、不然就拿出規範說:規範沒要求磁磚不能有空縫之類的...,真的是聽多看多了。
版大,你會後悔買屋嗎?後悔簽約嗎?其實也不要太悲觀,把他轉嫁給建商就好,不要輕易交屋,噹建商的品質就好!!不然,你就去檢舉自家建案陽台外推(反正你沒交屋),現在雖然嚴禁陽台外推,但是一堆建案仍然想偷渡,用二工,像板橋亞東捷運站那個建案就是這樣,陽台外推,只是不知道他有無偷渡成功拿到使照,有的話,就可以在交屋前去檢舉,雖然建商有給住戶簽陽台外推同意書,但是那是違法的,所以就算有簽也沒法律效用,延長建商交屋時間,到最後不能外推,再依建商無法履行合約承諾去退屋,因為當時他們賣的是可以陽台外推讓室內坪數足夠,但是交屋時卻不能外推,室內坪數減少,只要你可以"舉證"當時買賣有說建商交給你的空間及產品內容,無法達到就是違反合約精神,那建商就要減價或是解除契約等。當然此法對二工公設也可行,逼建商吐出一些錢來,只是這要等管委會成立時,才噹的到。
再來談到噹建商品質好了,最簡單就是給他敲磁磚,一塊一塊敲,有空縫就要求他整塊換掉,整塊換掉就容易有色差,用這跟建商玩...到最後會讓他整片地磚都換新的,還不一定可以解決空縫問題。
先前我說,地磚空縫可以解決,怎解決勒:
1.來的瓷磚背面都有脫模粉泥(白色粉末),正確處理方式要一塊一塊用清水洗淨,因為那會影響磁磚與水泥
的膠著。
2.貼磁磚前,地坪要確實請掃乾淨,要貼前,結構地板要先以水泥將噴灑濕潤,不能一次室內全部噴灑,要
分段噴灑,施作前再噴。
3.水泥砂不要在室內攪拌,一定讓他在外面攪拌,拌好在用推車推進室內平鋪,因為室內攪拌會有很多攪拌
不均情況,水泥量也要確實足夠。
4.磁磚要貼前,一般會在澆水濕潤剛剛平鋪的水泥砂,好的建商會要求用水泥漿澆。
5.磁磚放上去前,磁磚背面要再塗上一層易膠泥,這樣才能讓磁磚與水泥砂確實固結,只是這步驟很多建商
都偷掉,在有名的都一樣。
6.最後的磁磚勾縫,本人強烈建議一定要48小時以後再抹,因為要讓水氣確實透出以免影響磁磚膠結,但
是幾乎大部分的建商隔天就抹上去,因為怕灰塵填縫。
依上面的作法去做,可以保證磁磚幾乎沒有空縫,也不會怕天冷地磚爆裂,只是那工的細膩,我看沒幾家建商可以達到。
當然噹建商品質很有很多,今天就先談到這吧!代銷或是SPY們,別拿我這篇文章打嘴砲,我只是批露一小部分與手段而已,在這版上也有很多建築界的先輩,只是大多數人不想講而已。有空我在分享要怎噹外窗品質跟管路配置吧!這在交屋時都會讓建商很頭痛的。

jong_tony wrote:
我同意您 "自住 無...(恕刪)



桃園地區還真的蠻多這種例子
最近剛買傳家寶no.15,6xx。
會買房是覺得通澎來了,政府又不採取通縮政策,似乎仍採較寬鬆政策,我認為政府可能調漲公務員薪資,免得實質上減薪,所以買房保值,
會不認同長期來說房價一定上漲,是因為沒有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
一般來說除非是天災人禍導致滅城或人口及商圈出現移動,
不然長期房價會上漲是無庸置移的,
但這個房價指的是名目利率的絕對值,而非與購買力相較的相對值,

房價想要在短期內跌個三成,除非老共丟顆飛彈來或大屯山小噴一下,
房價本有其易漲難跌的特性,上一波房市大蕭條,
房價從民國80年一直跌到民國92年到谷底,
中間還經歷了85年老共在台海試射飛彈、86~87年亞洲金融風暴、
88年921大地震、90年股市大崩盤(3411點)、92年SARS大流行,
多少的天災人禍夾擊而來,房價卻也只是以平均每年3%左右的速度緩跌,
12年下來房價總共也只跌了3~4成,可見台北房價需求面的支撐力道之強勁,

長期來看,以現在萬物飛漲的情勢,未來所得勢必也將會跟著翻升,
但是所得的提高並不代表購買力提升,因為物價也都上揚了,
歷史的經驗,房市總是率先反應,接著是物價,再來才是所得,
等到這一波全部走完了,你就會發現最先反應的房價其實是合理的。
回歸本樓主題,最近簽約成交的人,如果是自住應該是無所謂,
基本上奢侈稅只有降溫作用,沒有降價效果,
也許有個案會出現拋售而可以撿到便宜,但真正的好房子是不會鬆動的,
反而可能因為心理上及新聞報導的迷思,而錯過許多買到好房的機會。
一直受到各種外在因素干擾而遲不能下手的自住客,
恐怕是永遠也買不到理想中的房子。

jong_tony wrote:
我同意您 "自住 無所謂"
但是無法認同 "根據長期的觀察 房價一定會上漲"

我認為房價要上漲的關鍵因素還是決定於 "機能優越的比較性" 以及 "供給量" ,我之前曾經發表過一篇個人購屋經驗, 也許可以提供您參考....(恕刪)

人多的地方基本上房價都會漲
人口外移的地區一旦景氣反轉就會帶頭下殺!
做人好難~做好人更難!
chiato wrote:
會不認同長期來說房價...(恕刪)


長期來說房價一定會漲, 我認為那是因為供給量有限的關係, 台北市就符合這個邏輯, 正如您自己所說的 "可見台北房價需求面的支撐力道之強勁" .
至於桃園地區, 供給量還看不出受限, 那就必須看機能優越的比較性, 地段好(商業. 交通)才是王道, 恕我無法認同桃園房價長期會漲的邏輯, 也許所謂的長期, 是要50甚至100年後吧, 而那麼長的時間, 對於我來說, 已經喪失了期待與衡量的意義.
我沒有必要去跟您爭辯什麼理論, 都已經把自己活生生的例子提供給版上網友參考了, 我想應該也有不少桃園地區5.6年級曾購屋的網友經驗類似, 20年的青春如果您認為還不夠, 那麼您可以再賭久一點, 我無法奉陪.
我來follow~J大的言論~信不信在各位~
桃園長期被低估或是不漲,主要是礙於這邊自住客比投資客多,就算是投資客也是屬於房東型居多,但近年來由於大台北房價不斷被墊高,已至於南遷居住在桃園的北客日益變多,再加上再大台北當房東的投報率大約在2%上下,因此也會有這類型投資客難下選標的!

在這兩大因素下,目前若已大桃園來講,桃園市只有藝文特區比較會被北客親睞,投報率要找到3%已上的標的不勝枚舉,而因為比價效應下,帶動桃園市其他房地產價格往上,而大桃園以藝文特區跟海華特區會領漲,若這兩區領跌~我想桃園其他區域連保值都不需要去幻想!

最後!J大~若藝文特區有好標的我會PM給你的~~切記桃園勿亂買房地產,買錯會後悔一樣是桃園,為何自己的就不會增值!
jong_tony wrote:
長期來說房價一定會漲...(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