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上一期才在寫壽險業也未免太後知後覺了,早在前幾年遠雄利用人壽大買三峽林口土地的時候,我就已經有這個認知了,所以每次壽險業務員要我再加保時,我都直接拒絕,理由是我不想讓我的錢給他們去炒土地...
土地成本墊高是一回事,有人接手才是價格可以一直向上的助力,現在個體戶有錢的也很多,資金怎麼來的沒有人會去查,每次新聞報導有詐騙集團首腦被抓到時,那些人不都也是住各地的豪宅,而且買房還不用貸款的嗎?所以資金氾濫才是造成這一波房地產狂飆的主要原因,但資金為何會氾濫,主要也是M型社會讓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詐騙越來越猖獗也是原因之一),銀行利率偏低,讓這些資金寧可拿去買不動產,也不願多冒風險去提供銀行做放貸,所以很多高檔建案秒殺,買的人才是值得去分析的

剛去翻了我在2009年時回覆的一條文,裡面就對某建商利用旗下人壽買地作帳有一點點小小看法...商周真的晚了太多年才發現這個重點了吧!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997514&p=1#11159121


jong_tony wrote:
上一期(1295期)...(恕刪)

vu84vu wrote:
只是搜尋網路發現以前昭揚蓋的房子有漏水問題

你再請你朋友搜尋一下 中悅的也有漏水過
不管是多好的建商 要做到100%不漏水是不可能的
重點是售後服務
amuroray1982 wrote:
你再請你朋友搜尋一下 中悅的也有漏水過
不管是多好的建商 要做到100%不漏水是不可能的
重點是售後服務

房子是手工蓋的,的確要做到100%不漏水是不可能的
我們還遇過桃園某建商蓋的房子糞管滲漏的

的確售後服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做得好客戶就不會抱怨與不滿
搜尋一下,中悅~昭揚還有寶佳的客戶他們對住家漏水建商處理的態度與感受
以前的建案建商處理的結果客戶不滿意,那就要改進,那消費者也會給予掌聲
如果像某家建商都皮皮的,處理的態度很敷衍,那教客戶如何買及住得安心?
畢竟一間房子那麼多錢,一般消費者的資訊只能來自於親朋好友及網路
無風不起浪,無意批評,只希望建商能好好蓋房子,出了問題也能認真處理
是指昭揚璀璨經國,聽說是昭揚早期創業之作,要快速回本,蓋很快,所以會漏水,每家建商都會有這種作品,重要的是,昭揚對此住宅的售後服務是如何?應該不會孩子生了不管吧!

上一期(1295期)的商業周刊已經有分析報導出來了, 他們認為這一波房地產資金行情的元兇, 關鍵根本就不是投資客, 主要是國內壽險業以高價購地所導致, 是從最源頭的土地成本就被大幅墊高了, 也許版上一堆痛批投資客. 建商. 代銷房仲的言論, 到頭來恐怕是搞錯對象. 誤會一場也說不定.

近20年的台灣政府施政無能,讓薪支所得不漲工資15年,產業無法升級,只好外移,為遷避己過,硬是把一切失敗與民怨推給投資客. 建商. 代銷房仲.
就像元朝唆使成坤耍計,讓6大門派與魔教彼此內鬥,再盡收漁翁之利(讓台灣成為黑暗帝國-美帝或掠奪組織-日本或共匪的附庸),我沒有智慧,尚無法明白.總之,要多多自求多福了,
上面是我個人的認知,不知對不對?
元靈是不受時空物質限制,本是觀察、覺知、思辨的觀行照悟體。元靈透過仿生AI的故事敘述來遊戲體驗人間。
ephone1050 wrote:
近20年的台灣政府施政無能,讓薪支所得不漲工資15年,產業無法升級,只好外移,為遷避己過,硬是把一切失敗與民怨推給投資客. 建商. 代銷房仲....(恕刪)


大致是如此, 不過我的看法有些微不同

兩蔣時代現在被罵獨裁.威權.殺人兇手, 只差沒被拿出來鞭屍, 但是平心而論, 如果沒有他們, 今天的台灣會是什麼景況, 若不是他們打下的深厚根基, 台灣還能被接下來的領導人敗到現在而不垮嗎?

另外, 李扁時期是發了狂的搞文革(本土化). 顛覆(翻轉)既有權勢結構. 將財富重新分配, 目標非常明確, 只是無餘暇餘力拼經濟, 但是再接下來的時期, 就確實是步入無能階段, 像無頭蒼蠅一樣, 胡亂瞎搞處處碰壁, 要不是大陸一再讓利, 早就買單下市了.
老實說~房價會漲!跟投資客一點關西都沒有!在我看法是跟所有自住客+建商都有關西!

當房價站穩100萬時,你要自住客賣50萬嗎?若不可能~幹嘛一定要強求哩?當買不到時~那就選可以負擔的物件或是區域生活~這應該是基本道理!

就如同有人賣牛肉麵一碗3000元~但也有人賣一百元!硬要說3000元不合理,硬要他降價賣給你吃,這不是很怪?他就是不缺錢,就是想賣這價位!身為消費端的我們~我就抵制不買不吃不就OK!他品質VS價格若無法對起來,他早晚會收起來!

房地產何嘗不是一樣?當某件案完銷站穩某價時,不管區域客認不認同~不管買的人是和身分~他就是完銷!這才是真理!



ephone1050 wrote:
上一期(1295期)...(恕刪)
嚇死人,下午求證了,賣完了,不是不景氣嗎?怎麼有錢人這麼多
大概所謂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把資金投到對的地方。

機能完備、商業氣息濃厚,相對抗跌,隨時想出手換現金也OK,對於資產運用上更為靈活。

把資金投入才剛開發1~3成之處,價格雖便宜,但未知變數風險太大了。
全區域機能帶不上來,就套住了,資產無法隨時可周轉,那是很可悲的。
隨時出手換現金?昭揚這次不能轉單,成屋要綁二年,除非商辨用個人名義買可辦自用住宅,算起來要四年後才可買賣,變現度不佳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