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轉到這裡,狗尾續貂
===============================
小弟我從小在大湳長大,看到大湳與八德從農田轉變成現在的繁榮光景。在這裡,或許有很多前輩,但也有後來般入八德的新住民。小弟我曾在幾年前在PTT的桃園板寫了一篇介紹八德地名的文章,轉錄過來,請大家參考與指正。
八德的由來,有一說是是因為清朝時開墾此地最早是八戶人家
座落於三元宮八德市公所附近,有八幢房子
所以當地人叫自己的地方就說『有八幢房子的地方』
或說這八戶就是來八德開墾的八大姓
台語就說『八塊厝』(Peh-tè-tshù)
或簡稱『八塊』
後來因國民政府建立地政,才改名(或說比較好聽?)的『八德』
(就像雞籠改叫基隆一樣)
所以八德與四維八德的八德原來是不算有關係的
也因此,老一輩的八德人講『八德』都講『八塊』,就是這個原因
我常問人怎麼講八德,若講『八塊』,就是原來的住民
若講『八德』(Pat-tik),就是後來搬來的新住民
以老一輩的人來說,『八德』狹義的說,是指三元宮八德市公所附近那裡才叫八德
補充:八塊厝->八塊是民國九年(1920)改名
八塊->八德是民國二十五年(1936)改名
民國八十四年由鄉升市
當然,今年由『市』變成『區』了
八德市據說目前其實有近一半(甚至不只)的人口集中在大湳
大湳,實際上是一個地方的統稱
因為桃園因為是台地,加上農田灌溉需要,所以有許多池塘
(說到這裡,桃園農田水利會可是有名的....)
除了一些小池塘外(比如說,美華泰那裡以前就是池塘,大忠國小以前也是池塘)
這附近最大的池塘就是和平路的那個池塘(豎啣埤)了
而台語的『湳』,一個說法是多水的泥濘爛泥巴地
所以人家叫這個地方是『那個大片泥濘地的地方』,就是大湳
雖然現在有因地政需要劃分的大湳里,但實際上『大湳』就是這個地方的統稱
範圍大概北到義勇街大智路附近,東到東勇街,西到國際路,南到目前大潤發附近
大湳會發展其實是因為台四線(就是介壽路)的關係
正好是桃園(介壽路)-中壢(廣福路)-大溪-鶯歌(和平路轉桃鶯路)-八德的一個交會處
吸引了許多人口,就算現在,也是八德市內人口增長最快的地方
所以,其實老一輩的人不太講自己住在八德,而說自己住在大湳(Tuā-Làm-á)
也都自稱是大湳的人,就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我們在地的人,對八德與大湳是分得很清楚的
在桃園火車站叫計程車,跟司機說到八德
可是會載你到八德市公所,而不是大湳
大湳往桃園過去,大概在介壽路大明街交叉口--中華電信(以前叫無線電台,因為那是中華電信的發射站)
就是所謂的『小大湳』,我所知道是因為靠近大湳了,但是又沒有一個適合的地名,所以被稱為小大湳
若以大湳往大溪方向過去,在目前麥當勞附近,舊名叫『麻園』
原因是那裡以前是一片種麻的農地
再過去,大概在現在東和鋼鐵過去一點,加貝爾幼稚園旁邊,舊名叫松柏林(目前門牌重新整編了)
再過去,就到了介壽路興豐路交叉口,舊名叫『更寮腳』
更寮,有一說是『守更寮』之意,因為開墾時期盜賊橫行,所以當地人都會有守更警戒,因此守更的地方稱為守更寮
慢慢再轉變成更寮,『腳』,以台語來說有地方之意,所以更寮腳就是守更寮所守更之地
建國路與新興路交叉口,舊名叫『打鐵店』,是因為以前那裡有一間專門打造農具的打鐵店,故名之
茄苳,大概在目前永豐路茄苳國小附近,據說是那裡以前是一整片茄苳樹,故名之
新興路走到底,就是宵裡,是因為那裡早期是平埔族宵裡社所在地,故名宵裡
再過去一點的關路缺(新生路平東路龍南路交叉口)
有一說是以前的官路,後來『官』誤植為『關』
因地形關係命名『缺』,或說『缺』是『歇』(休息)之意
還有一些因灌溉所產生的地名,如溪墘(和強路那裡)、溪底等,太多了,以後再介紹
當然還有一些因特殊的建築物或地標產生的地名,例如大智路義勇街與介壽路交叉口,以前是廣豐實業毛巾廠所在地
所以那裡附近我們以前都叫廣豐那裡
大潤發,以前是萬客隆,再早一點那裡附近是力霸鋁門窗工廠所在地(就是現在力霸倫敦城)
所以早期叫力霸(那裡),後來變萬客隆,現在都叫大潤發(那裡)
興豐路的榮民之家也是,現在的陸光國宅(以前是眷村:陸光四村)也是,更寮腳過去的僑愛等,都是如此
我寫這篇是希望大家多瞭解自己所住的地方
在描述上也會比較明確一些
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tyshp43 wrote:
我們這最大的問題仍是...(恕刪)
其實交通是建設之母
大湳的最大問題在交通
因為長期的縣政府的忽視以及民意代表不努力
造成現在的狀況
但是解決辦法卻不是蓋捷運就可解決
捷運的費用龐大,除了興建,每日的維護保養更是可怕數字
當捷運路網無法形成對於通勤有替代性
往往捷運變成各縣市政府的『劫』運
看看高雄捷運就是如此
因此,從前縣長到現任市長推動捷運
其實背後是有一些原因的
如果有知道我的人,就知道我曾提出過一些想法
1.介壽路的替代道路:
介壽路的流量已經到達飽和
而長期,從桃園到八德到大溪,幾乎只靠介壽路,沒有替代道路
加上未來捷運動工,一挖路,勢必造成嚴重衝擊
到目前為止,桃園市政府對此依然沒有任何規劃
一旦挖路,大家可能會無路可走
國際路-廣福路交叉口的廢棄軍營最近在談活化
但是若只是做成公園或運動中心
還是改善不了這路段塞車的事實
我建議國際路穿過軍營,拉一條路,直接接到福國街
配合國際路的拓寬,就可以形成一條國際路-福國街-建國路的替代道路
解決國際路尾的塞車
此外,配合後站延平路的規劃,能夠拉一條路接上東勇街,
或做一條新路能直接接到大興路
就可以變成第二條替代道路
2.廣福路拓寬與規劃:
廣福路是大湳到中壢最快的一條路
但是只有兩線道,加上兩旁工廠林立
常常造成塞車,甚至死亡車禍
廣福路從福國街口往中壢,兩旁都幾乎是農地與工業地
趁早能以都市計畫設定拓寬成四線道
避免20年前和平路拓寬,花了大錢只做了半套的窘況
而市場這一段,考慮變成往介壽路方向的單行道
除了讓車流順暢,也讓廣福路口不易塞車與發生車禍
3.義勇街與和平路的整體規劃
這兩條路都是往高速公路的要道
義勇街太窄(唉!這又是一段歷史),常常塞車
和平路在介壽路口也是如此
因此建議這兩條路做整體規劃
例如在固定時段,規劃成一條單向往高速公路,另一條往大湳方向
以抒解上下班塞車的問題
4.高速公路附近的交通改善
其實匝道附近的交通動線可以改善的
有機會再談
5.大湳交通的整體規劃
例如利用停車前10分鐘或半小時免費,但之後的高額累進費率
來大湳辦事(尤其是銀行、診所與購物)臨停車輛找得到車位
而不會並排停車
長時間停車規劃到停車場
某些路口禁止左轉,避免左轉車造成交通打結
公車路線的改善,不要因為公車停車或轉彎造成塞車
.....等等
這幾項若能改善,其實可能只要捷運工程費用的零頭就好
卻才是真正解決大湳交通問題的方法
而交通改善了
自然城市就順著交通而發展
給大家參考
attfdm wrote:
感謝分享這篇文章太...(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