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幾次四年?您還要再給空頭大師一次機會嗎?

sunny0989 wrote:
資料還是多看看~不要...(恕刪)


全都是房仲資料
能客觀嗎
如果後市這麼看好
建商趙老大幹麼跳出來反對
仲介王老大幹麼跳出來哎哎叫
房蟲們幹麼跳出來放利多
應該要默默的用力買下去
不然別人來和你搶買房怎麼辦呢

sunny0989 wrote:
資料還是多看看~不要...(恕刪)


請先看《黑心建商的告白》一書,內容提到,很多的地產名嘴及記者(就是能運用媒體的這些)都是建商長期供養的人,當建商需要什麼消息這些人就會盡力的放送這些消息
現在的態勢來看,就算這樣的唱多,買方的大家也是用觀望的心態先來看空
這是人性的問題,你要是消費者,在這個關頭,你要等著看奢侈稅的效應還是現在就冒險看多買進?
我看絕大多數都是在看空
而主流媒體(電視新聞)目前大都宣導政府打房是有效的,為何他們會這樣講呢? 大選在即,當然要以民怨第一的項目大力宣揚政績,所以媒體就變成『主流媒體看空,平面媒體看多』,說穿了就是政府派的媒體與建商派的媒體在吵口水戰而已
對於身為消費者的我來說,我寧願先等奢侈稅課徵,然後看看效應,最後再選擇是否進場
頂多不買,但是真的有效應時卻是能便宜買!
請問,看多或看空哪一點對消費者有利? 這就無怪乎您開的這個版大家一致朝著同一個方向看的原因了!
有圖為證~~~~奢侈稅果然猛啊~難怪我都接到台北房仲電話,更加深我一開始講的,奢侈稅僅限於大台北的好!!

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110401/5/20110401_4441124/20110401_4441124.jpg.html

怕到奢侈稅 3月買房量跌3成
更新日期:2011/04/01 20:09

(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1日電)奢侈稅衝擊房市,根據住商不動產統計體系內加盟店的成交後發現,和工作天數相近的1月相比,3月可說是冷颼颼,全國成交量大跌30.9%,買氣打回民國98年3月水準。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成交量低外,值得注意的是,近2年來,3月表現都比1月強勁,這次是首次3月表現低於1月,奢侈稅效應不言可喻。


其中北市衰退幅度最大,達48.4%,新北市也下跌39.14%,但桃竹以南影響小,台中僅衰退4.7%,高雄也僅少9.5%,低價的中南部在這波奢侈稅風潮中相對穩健。


徐佳馨指出,整體來說,3月可說是冷颼颼,除了2月底奢侈稅震撼彈外,3月初日本震災也讓買方觀望,利空頻傳下,雖然3月下半月有些許回溫,但全國交易量仍大跌30.9%。目前不只是自住買方相對觀望,短期投資客也不再進場,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在區域上,內湖、大同、北投等低價區表現稍強,新北市第一圈的新店、永和、中和、土城等地也是衰退幅度較小的區域。徐佳馨分析,主要是投機客放手,讓議價空間增加,買賣雙方能夠提早達成共識,進而促使成交。


較於大台北的衰退,桃園以南表現顯得強勢,桃園減少12.1%,台中僅衰退4.7%,高雄減少9.5%。徐佳馨分析,中南部除房價低外,市場結構以自住客和長期投資者為主,因此市場相對穩定。

徐佳馨說,在奢侈稅上路前,市場雖有4、5月逃命波的說法,但由於利率仍在4%以下低檔,賣方相對有支撐,價格修正幅度可能和買方期待有落差,購屋人宜多做功課,才能出奇制勝。1000401(圖為中央社製作)

sunny0989 wrote:
其中北市衰退幅度最大,達48.4%,新北市也下跌39.14%,但桃竹以南影響小,台中僅衰退4.7%,高雄也僅少9.5%,低價的中南部在這波奢侈稅風潮中相對穩健。


差點把嘴裡的茶噴出!

成交的前提是買賣雙方媒合,當買方不願追價、或者賣方不願降價時,媒合即達不成。

假使台北市的屋主不願降價,寧可長期持有,則成交量怎可能高?

反之,壓力大的地區,其賣方願意放軟價格,買賣雙方自然較容易達成媒合條件,交易量自然較大。如此淺顯的道哩,沒想到記者與一堆民眾看不懂?

sunny0989 wrote:
有圖為證~~~~奢侈

...(恕刪)


徐佳馨說,在奢侈稅上路前,市場雖有4、5月逃命波的說法,但由於利率仍在4%以下低檔,賣方相對有支撐,價格修正幅度可能和買方期待有落差,購屋人宜多做功課,才能出奇制勝。1000401(圖為中央社製作)


目前還沒開始課徵就已經成交量下降了,課徵後就會開始成交量上升? (像股市一樣利空出盡?房市又不是100%的投資市場,不是所有買方都要做套利動作)
利率在4%以下又課徵奢侈稅時,已經會讓不是財力雄厚的投資客有想逃命的動作出現,要不然就不會有這則新聞說的成交量大幅下降狀況出現;而財力雄厚的投資客究竟在投資市場是佔大宗還是少數? 這個道理不言而喻
究竟是眾人皆醉你獨醒還是大環境就是應該如此轉變,等課徵了這個稅就會知道,對於廣大的消費者而言,最好就是繼續看空,等市場交易萎縮,最後賣方降價到買方願意入市的價格,再回歸公平正常機制

若是我是投資客,我當然就會持看多立場看這件事情,因為我想套利嘛! 但是,房市交易究竟是投資客居多還是自用客居多(投資客中資金壓力大的投資客多還是財力雄厚的多?)? 是否先好好做好市調呢?
我本身是仲介
我有個經營中的客戶住中壢
算很有錢的大投資客
上個月在新莊還買了二億多的土地
我上星期打電話給他 要請他看4000萬的店面
他回答我說「觀望一陣子再說吧」。
他手上五間海華大帝全部出清了
版大你比他有錢嗎?
版大你比他聰明嗎?
版大你比他專業嗎?
一出手二億多的人都要觀望了
你在衝什麼阿= =???
講話還蠻衝的喔~~~~既然你客戶都看壞,那幹嗎上個月去花2E買新莊土地呢?還是你介紹的店面她看不上眼呢?你要不要報上來你介紹哪一間店面,讓大家瞧瞧是否值4000多萬??????你講的邏輯真的蠻怪的!,有時要懂得買方委婉拒絕業務的話術~

已最近遠雄成交副都心那塊土地200/P來講,2E買地?那不就只買100P土地??????我真好奇他可以幹嗎?轉賣大建商?那邊地很多喔~大建商幹嗎去跟你客戶標小土地在去整合成大面積土地呢?跟國家買不是最快嗎~一次都幾千坪的買就好幹嗎在去整合呢~????????


呆老頭 wrote:
我本身是仲介我有個經...(恕刪)
可能93年之前原PO還沒出生吧?


張教授92、93年連續兩年都叫大家快買房子
抱到96年叫大家不要進場開始賣房

不要隨便給人家戴帽子
以下是擷取當初網路新聞內容............請看清楚喔~到底是你說對還是......我看是你搞錯機率最大!因為老張喊空喊超過四年啦!!真不知是道聽塗說還是.........

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昨天發布2004年第3季房地產景氣指標,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連續第5季出現綠燈,景氣走勢穩健,但受到金融市場利率緩步調升,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措施是否延續,及市場供給量增加等因素,影響廠商預期漸趨保守。

建築所指出,整體而言,總體經濟與金融環境穩健發展,市場結構仍以自住的長期需求為主,短期因素不致有太大影響,且廠商已有良性的審慎因應,有助於市場健全發展。

建築所與政治大學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共同發布2004年第4次房地產景氣動向報告;由政大教授張金鶚主談。

第3季台灣房地產景氣綜合指標部分,領先指標小幅上揚,連續5季上升,景氣走勢仍為穩健,同時指標些微下降,但變動不大。在5項構成指標中,除國內生產毛額、消費者物價指數呈現較上季大幅增加,而營建股股價指數大幅減少外,貨幣供給額、建築貸款餘額變動量等指標則呈現穩定趨勢。

從個別指標中分析,生產面指標大幅上升1.29%,其中建造執照面積大幅增加,使用執照面積小幅增加,建築貸款餘額變動量、營造業員工平均薪資皆呈現穩定趨勢。

交易面指標上升0.38%,其中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上升,新推個案平均房價小幅上升,買賣契稅件數、土增稅額為小幅減少現象,新承做購屋貸款金額則呈現穩定狀態。

使用面指標上升0.8%,其中住宅使用率與房屋租金價格指數兩者均變化不大。

建築所也對房地產廠商經營意願進行調查(調查時間93年11月),廠商對第3季看法持平偏好,但對未來2季看法呈現分歧。對於第4季與明年第1季的景氣預測,淨增加分別為-1.92%、-2.88%。

不同地區廠商間看法分歧,台北縣市及台中縣市廠商看法持平,高雄縣市廠商則較悲觀,淨增加為-18.52%。

綜合分析第3季房地產市場景氣大致持平,未來景氣持續復甦但力道趨緩,呈保守中偏樂觀趨勢。但國內總體經濟溫和復甦,市場自住需求結構,及廠商審慎的良性調節,有助於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張金鶚解析指出,台灣房地產是從2003年底到達谷底,並進入強勢反彈,2004年翻升力道強勁,本來2004年的景氣應可以更為強勁,但受到總統選舉及立委選舉的影響,使得反彈力道沒有預期中的強勁。

面對2005年,張金鶚是採取比較保守的看法,他指出,2004年第4季是個關鍵性的時期,受到總統選舉的影響,及傳統季節性因素影響,建商推案最密集時間點是在第4季,使得明年的房市成長不如今年,但還是在均衡點之上,只是成長力道趨緩。

張金鶚認為,從市場面而言,明年屬個案表現的市場,整體房價不再下跌,則以自住為主的購屋應可以進場購屋,但幾乎沒有投資客套利的空間。
Saber422 wrote:
張教授92、93年連續兩年都叫大家快買房子
抱到96年叫大家不要進場開始賣房
sunny0989 wrote:
以下是擷取當初網路新...(恕刪)

計劃趕不上變化,在當年時空環境下作如此評論沒什麼不對,建議不妨去搜尋好像是你常引用的偶像-顏炳立歷年來發表的論點,他在那時可是宇宙超級大空頭呀!我想全球絕大多數的學者專家也沒料到廿年傳奇人物葛佬居然會晚節不保,力挺小布希在伊拉克捅出的財務大洞,開起印玩具美鈔的濫殤。後續應該大家耳熟能詳,雷曼兄弟、次貸風暴、再來個"Yes, we can'T" "change"的總統及他那薪勞型的聯準主席博南克(真是難博)持續性的加碼大玩泡泡吹吹樂,立志把美鈔的供應量趕上小麥黃豆........

今天市場上盡是一票只會引用充斥置入性行銷的媒體報導、看圖説故事的「名嘴」、「專家」,把追求短期暴利的投機資金視為基本需求,滿嘴所謂「土地稀有」、「原料成本」、「陸資鮭魚」等炒房老梗口號,高唱房市長期不回頭的多頭走勢。其實在這個多元社會,對這些各顯神通的說客也沒什麼好去口誅筆伐的,大家混口飯吃嘛。看倌自己若沒本事判斷也沒啥好怨的,反正政府父母官不過也只搞了個吉娃娃size的奢侈稅,市井小民又有什麼好期待的。

只是換個角度看,人家學者秉持其一貫邏輯立場,依據數據模型,提供另類思考空間,又有什麼不好?難道要搞個一言堂,大家歌頌房地產「壽與天齊」不成?無端封人家一個空頭大師名號,對其論述又不求甚解,只會斷章取義,那格局就要用顯微鏡找看有沒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