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八德國際路擴寬議題

橋墩至少會佔據兩個車道
公車專用道也會佔據兩個車道
這也是為啥綠線市區一定要鑽地下原因
因為路面真的無路可走
未來即使捷運真的要蓋
介壽路施工帶來的車輛嚴重迴堵,就難已想像

大家都會苦惱八德甚至是整個桃園幹道不足的問題
我也給了縣府建議,但回應不外乎是
1.現有道路足夠應付車流
靠介壽路就想應付幾十萬居民
2.介壽路會塞,可走國際路和永豐路
最好是大湳到火車站會走永豐路
3.列為後續工作重點
沒有不做喔,只是不知道何時做

不知為什麼縣府連治標的方案也懶得做
真要大湳動彈不得才肯認真面對嗎
Inspector wrote:
橋墩至少會佔據兩個車...(恕刪)


其實當初綠線最早規劃是高架
但因為居民反對(公聽會我去了兩場,砲聲隆隆)
目前呈送中央的計畫變成地下
但實際上地下化所需的空間其實比高架還要大
(地下要到30m以上寬度,尤其車站空間更是比高架大得多,但高架大概佔3-4車道,所以很靠近兩旁民宅,但不致貼住,不過還是對居民有壓迫感,因此居民還是反對高架)
以介壽路來說,地下潛盾開挖,兩線車道寬度都要到兩旁房屋的地下了
這就是為何有些居民反對地下原因

其實有一些捷運系統的土建不須那麼大的橋墩
例如日本千葉的monorail
http://www.youtube.com/embed/Iyi29VBYdvQ
(sorry 我不會嵌入youtube)
還有幾家類似系統(正的與倒吊)
就算LRT或BRT,其實在土建上應該都可以比中、重運量系統縮小
當然我不是土木專家,只是就承載結構上來看應該都是可克服的工程方式

不過這是痴心妄想
因為
1.這種monorail系統都是幾家公司的專利,會卡在政府採購法問題(至少三家以上投標)
2.若政府要做,只有BOT以繞過採購法,政府會想這麼做嗎?
3.除非推BRT或LRT,但政府會這麼想嗎?

mechtec wrote:
其實當初綠線最早規劃...(恕刪)

m大提的我還真不知道
大大可以提供一下高架的細節嗎
例如:介壽路高架地面道路會做多少縮減
謝謝

Inspector wrote:
m大提的我還真不知道...(恕刪)


我不知道當初捷運工程單位的設計
那時去參加說明會的資料都丟了
桃捷綠線似乎到現在是重運量或中運量捷運都搞不清楚
我只能稍加猜測

目前文湖線車廂寬度209cm,雙向加上土建結構
預估高架寬度可在8公尺以下(目前木柵段部分因承襲原木柵線馬特拉公司車廂227cm寬度,高架寬度也比較大)
以目前介壽路來說,我沒有實際去量目前一車道寬度
但依據營建署的道路設計規範
主要道路車道寬度不得低原3公尺
所以四線道+旁邊停車格(幾乎等同6線道稍小),應在15公尺以上
所以高架截面寬度應不致完全遮蔽介壽路
但目前依據原木柵線復興南北路來說,橋墩佔用約一個車道
(事實上可以看到橋墩其實寬度不到一個車道,且復興南北路車道寬度比介壽路更小)
可參考這張圖

這是中運量捷運的設計,承載比較大
若依據我說的採用輕軌或公車BRT
機電設備更少(BRT沒有機電設備)
在工程上應該可以更加縮短高架截面與橋墩寬度
且車站主體也相對地下化比較小
但若地下化,以車站主體而言,就必須要有至少50m以上距離(月台+車道,還不含上下樓梯)
而車道視中運量或重運量有所刪減,但一般來說都比汽車車道要大得多
我上次(也好久了)參加八德市公所的那場說明會,與會的工程人員就透露地下化車道截面寬度至少要30m以上的數據

給你參考
mechtec wrote:
我不知道當初捷運工程...(恕刪)

大大回答的非常詳細

桃園的人口數做中運量捷運其實是非常適合
但問題在於主幹道不夠寬
介壽路只有20米寬,而復興南北路有40米寬
是介壽路的一倍
台北復興南北路做高架,還能維持幹道功能
即使不行,週邊也還有許多平行替代道路可走

但介壽路目前是八德對外唯一的主要幹道
沒有其它道路可以替代(大湳到火車站不可能走國際路)
介壽路現在就一堆車臨停,或被公車擋住
如果縮減車道,或縮減車道寬度
加上捷運站等待接客的車流,及車道縮減後和增加汽車對機車擦接的機率
大湳市區交通將永無寧日

因為介壽路寬度僅有20米
如果做高架相信對兩旁商家而言是非常壓迫的
那個感覺可以去參考現在的桃園市民族路橋
這樣一個壓迫感,是很不舒服的,也會影響商家做生意
另外,進桃園市之後,桃園市最好的路線是中正路
寬度只剩12米
12米道路如果要做高架,中正路反彈會更激烈吧
在民眾角度來看
政府一開始就把道路做的太窄,做高架所帶來的惡果
民眾是不可能樂意承擔的

站在政府角度來看
重運量捷運從施工到營運,都可以預測虧損
這種虧損的規劃,如果背後沒有一個有力的力量去推動
是很難執行的(桃園縣府有決心嗎?)
所以個人認為綠線興建機率極低
所以我覺得現階段最簡單方法就是取消停車格+電纜地下+嚴格取締.
沒有亂停車問題,沒有並排問題,沒有慢慢開占據了車道在找車位問題,整個會順暢不少的.
長期方案再看用哪條路解決.

若介壽路真要高架,不如設計類似F型高架車道,T型會造成壓迫是真的.
在這裡討論捷運系統,其實與本討論串主旨不符
若不喜可以跳過
===========================
捷運系統,並非只有興建而已
當建立一條路線後,要對原有公車系統與聯外道路、停車空間做調整與規劃
才能達到『路網』的效果

以八德、介壽路沿線與桃園市中正路而言,捷運路網的建立有其必要
以介壽路來說,路網若能建立,公車停靠與轉彎阻礙交通流動的情況即可解決
相對自用車行走介壽路的數量也可減少
對交通建立嚴厲措施(例如取締、拖吊)也才不致招致民怨
(還記得朱立倫主政時的交通措施引發的民怨嗎?)
個人認為這是理想且正確的方式

前篇我提到桃園綠線的規劃
我提出來高架式BRT(快速巴士系統)或高架式的LRT(輕軌)或膠輪式輕軌,甚至單軌式系統
用意是提醒,其實『捷運』有很多選擇
只是大家似乎都是以為捷運只有中、重運量軌道式MRT捷運系統
而忽略的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系統
我個人以為,在介壽路這樣路幅小、車站用地小的地方,加上聯外道路不良
若以地下化施工,其實工程挑戰(兩旁商家都怕房子會裂、且要7-8年不能做生意)與交通衝擊實在太大
I大提出的『高架對兩旁住家的壓迫』也是根源於中、重運量系統
但若換個思考方向,若採用輕軌(還有單軌式)或甚至BRT
因為無(少)機電系統,車廂重量亦輕得多
我個人估計橋墩應該1m寬鋼樑即可承重(甚至設計上花心思,可能更小)
對交通衝擊小很多
在寬度上,兩線兩方向對開,車廂一般來說寬度2-2.5m,加上避免事故而設立兩旁人行避車道
應該在8m以內即可達成(更不用說單軌系統了,其寬度更小)
若採用單線雙向,更可縮減至車廂寬度(2-2.5m)以內
相對民族路橋來說寬度小得多,加上路幅比民族路大得多,壓迫感會小很多
現在中正路、介壽路商家反對高架,就是因為興建的是中、重運量系統
其高架截面寬度太大,所以反對高架(對地下化也怕啊)
但若能加高架寬度縮減,其實反對聲浪可以減小得多
車站站體也可減小許多,以目前規劃大湳站為例,若設在介壽路和平路口
我真不知道地下要如何開挖
但若以輕軌高架興建,十字路口上方空間即可滿足
此外,因承重減小,興建上可利用鋼結構快速組裝,估計興建時間應可縮短為半年以內
很多的輕軌運輸,速度可達75km/hr,載運量已經超越中運量、接近重運量捷運系統
而經費上也比重運量系統,便宜太多(約只要1/5吧,若地下化差距更大),運行成本也便宜得多
等到整體環境(聯外道路、承載旅客運量、國家財政等)變好或建立後
拆除更改為地下化重運量捷運,拆除速度快且省錢得多

不過以上是以交通運輸角度來提出建議
我不知道桃園縣政府規劃綠線的想法
似乎主事者也是以為捷運只有中、重運量系統而已
此外這規劃裡面
也看到很多政治考量與不是很專業的意見
所以綠線其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mechtec wrote:
在這裡討論捷運系統,...(恕刪)

很專業的回答

但我有些疑問請教m大
1.即使八德有辦法做高架輕軌
進入桃園舊市區中正路只剩12米寬
這一點要如何克服

2.假設八德人口日後增長,或綠線使用人口變多
輕軌已無法負荷運量,輕軌有辦法再進行升級嗎
照m大的說法,為了避免太壓縮車道
故輕軌橋樑會比較細
日後有辦法進行升級中運量嗎?
亦或者非要再縮減車道來加強結構?

個人是支持更快能做好更有效益的大眾捷運
之前我以為柵湖線那種捷運,沒辦法在桃園做

綠線中正路G09預定地


民族路橋橋墩也不粗
但左右兩側想要再闢二線道
似乎也很勉強
回覆I大

1.無論巴士捷運系統(BRT)、輕軌、中以及重運量捷運,因承載不同,使得土建的設計不同
因此除非(例如)用重運量設計來承載輕軌,屆時輕軌拆掉換成重運量,才有可能直上
但如此做,除非政府能精確計算多少年後就要換成重運量,評估如此是划算的才會這麼做
否則未來的事變化很大,土建又有一定壽命,我似乎沒有聽過有哪國政府這樣做
基本上都是拆除重做
因此若以現在狀況,個人認為輕軌這個系統是C/P比較高的選擇

2.『輕軌』其實有些系統運量已經接近甚至大於傳統中運量捷運
所以有人把輕軌歸於中運量捷運系統
因此文湖線也可說是另一形式(膠輪)軌道系統
因應載客運量不同,車廂可串接1-6節,速度最高可達85km/hr以上
但土建自然也因應設計有寬有窄,有大有小
以中正路與介壽路之間運量,1-2節車廂即已足夠,因此在土建上可適度減小負載

3.相關輕軌資料可GOOGLE或查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C%95%E8%BB%8C%E9%81%8B%E8%BC%B8
其中幾個比較代表性的

日本江之島線,蠻早期的輕軌,其中有一段是在一般道路與汽車機車一起行駛,還轉進小巷內行駛


西門子的Combino,高雄的輕軌有可能採用此系統,可連接2-6節車廂,每次載客可達250人


法國史特拉斯堡輕軌,很漂亮的列車,有在地面與高架行駛,是比較屬於專用路權的輕軌


新加坡榜鵝輕軌,車廂更小更窄


日本湘南倒掛式電車



雪梨單軌鐵路


中國重慶三號線,這是中國與日本日立重工技術合作的產物


還有很多的輕軌與單軌系統,以及BRT,其實寬度是設計問題,想要怎樣的寬度其實都有
甚至很多的輕軌與一般的汽車一樣,行駛於小巷中
而橋墩也可看到比起中、重運量系統都小
以中正路的寬度,其實我個人覺得是比中、重運量系統更好的選擇

給你參考
好久沒回覆了
但是身為八德人
也要感到不好意思

因為八德真的比較鄉下
很多習慣都很差
併排停車真的很嚴重
我曾經在更寮腳買晚餐時遇到路邊停車
明明我前面還留了一個空位
結果下一個車主竟然懶得把車停進空位
直接把車佔住一線道
下車去買晚餐
當時真的有衝動下去揍人
自從那次後對於八德人就放棄了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進步

結論是八德的塞車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