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yu168 wrote:
水大講的其實非常有道理
各國為了不讓貨幣相對於美元升值,衝擊本國出口,競相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
然而寬鬆的貨幣政策,正是資產上揚的主因
至於各國的房地產是否具有資產的色彩
會因為社會風氣、稅制、土地供給而有差異
但是在華人傳統思想、台北盆地已經飽和的情況下
在本國的土地絕對有濃厚的資產味道
台幣貶值恐怕是趨勢
但可以選擇的金融商品一大堆,
何必全壓在變現不易的房地產?
photoshare wrote:
有真正了解銀行體系(也就是現今貨幣構築而成的世界)的人,都知道通澎是真正不可避免的作法。
就像人會生老病死一樣。貨幣也隨著時間只會越來越多,最後被自己或別人給革新掉。
各國不可能不印鈔票,只有印多印少,還有印太多會不會變成不被信任(貶值)的貨幣而已。
想要了解中央銀行印票史。請看中央銀行官網http://www.cbc.gov.tw/lp.asp?ctNode=410&CtUnit=455&BaseDSD=7&mp=1
有從民國90年至今的資料。可以看出來13年來,我們的貨幣到底多印了多少,是不變呢?還是多了1成?2成?還是只有短短13年,就多了1倍?
所以擁有哪些保值的財產就變成現代人可否不被貶值的重要課題。還在只擁有貶值的財產嘛?你會發現好像跟不上時代,好像被比下去了。


water7787 wrote:
有意思有意思,台幣於19日衝到30.8,我認為若日幣不止跌,台幣不排除31.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