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boff924 wrote:
我們講的是樓房強度.............(恕刪)
一根骨頭拆成兩根拼接,如果長度和斷面一致,受力也相同,則拼接骨頭各處受力跟原來的一根骨頭一致。還是您讀的結構力學版本不一樣?況且半根骨頭剛性還比較強。「0.5米長的骨能忍受的變型量低於1米的骨」,與基本學理相斥。
jackboff924 wrote:
編輯一下,我不是啥學長之類的。我懂的可能沒您多... 我爸比較有資格,他是300號(三張職照全是院長親手毛筆寫的,考試院長賈景德)。
以前在南部弄橋樑時。上下班只有火車鐵橋可以走。 有次火車來了,他直接爬下枕木...火車從頭上過了以後再爬上來.... 因為他的本能,所以才有後來的我....
jackboff924 wrote:
對了,這種廉價地段的房子,要加什麼藥劑我是真不知道,頂多選用坍度30以上的混凝土吧(30的混凝土也沒法捣的那麼漂亮)
。 以地價論,加水還差不多.....
jackboff924 wrote:
您的問題,因為角度看不清楚。一般來說,可以做到地下有大容積、地上一邊長高的,只有你知道的逆打工法。
台灣第一棟就是首富國泰在台北仁愛路蓋的
現實問題
1地下室現在已經列入容積率中,能少蓋底地下室就少蓋,因此地下室一定不深
2 逆打成本過高,青埔不適用
您要我看,我就猜一下: 它們用超牢基礎樁、頂了超強鋼板,在地下部份沒完全勞固前,早30天就開蓋一樓,超過4樓後,幾十萬噸哪是小小鋼骨撐的住的....於是發生這種正常狀況
混凝土要由灰白色變成泥土色,我這輩子沒見過。一般是使用大量陸沙,水灰比過高所致...台灣早年跟阿拉伯關係不錯,我看我老爸的照片,蓋好也是灰的混凝土。那派波斯灣的灰砂有多大....
講白話文,青埔地價不穩定,早蓋快蓋快賣,這就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