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阻止航空城的發展?

你被套很多吧?
只能說運氣不好,請節哀
我變成大企業或是大財團老闆,我也是會有私心的,錢永遠是不嫌多的

別對財團讓利,放心,老闆永遠賺得比你多
要不要蓋航空城,撇除土地開發爭議(財團, 環保..etc)。是不是應該從更大的角度去思考? 航空城不(只)是桃園的, 它的任務負責把人、貨運出去或運進來的基地,應該是全台灣的。

從大方向來看,這樣的規模,應該是要作為中轉樞紐才有意義。人來了,貨來了,錢才會進來,才會投資到台灣這塊土地。相對的,台灣也要有足夠吸引力(物品或資源也好, 人力也好),才能變成樞紐,不只是房子跑道蓋好而已。

作為中轉樞紐,旁邊就有香港赤蠟角、廣州白雲,往北還有上海、北京、首爾、東京。往南有新加坡樟宜、泰國曼谷。
請問,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可以把人、貨吸引過來中轉,怎麼作為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有人會說這是雞生蛋,蛋生雞;要先蓋還是先規劃。

我可以這樣肯定,如果航空城只聚焦在土地爭議,意義不大,桃園人去吵就好。如果政府沒有讓百姓知道,航空城蓋好,願景是什麼,多久之內要達到什麼目標,怎麼吸引更多投資進來台灣,怎麼跟隔壁的香港、廣州競爭,那不蓋也罷。

上海的發達,就是當年由南往北的船舶一定要在此停靠中轉,把吃水深的福船換成吃水淺的沙船,才能繼續向北進入黃海。貨來了,人來了,錢就來了。
現在桃園缺水已經這麼嚴重了,將來航空成會缺成甚麼樣子? 這問題不先想辦法解決不行



不是不願意發展,而是財團給我們的不信任,我相信是會有好的財團的,只是劣幣驅逐良幣,到最後受害的還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518001660-260401#adshown1432098233730

看到了上面這個報導後,心更涼了~~~唉




財團賺錢不是問題, 財團也是要花時間, 花人力去開發一個地方,
所以有錢給他賺當然也是天經地義的

但問題是, 財團取得開發用土地的途徑跟過程是否合法,
這才是應該要深入討論的地方

我不住桃園, 但我知道桃園前副市長已經被關了,
那他任內所主導的開發案進行調查我個人覺得同樣是天經地義的,
這無關國人的眼界大小, 而是司法公正的問題

樓主覺得呢 !?


不懂一堆不懂裝懂的台灣人

你可以去看看談過的都更案+土地徵收案的合約
那合約拿到全世界不知道要眼紅多少人
看看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等他們的徵收案 簡直是政府搶劫
相對台灣佛心超多 政府出錢+財團也出錢

一台飛機體積有多大?
是頗大的
那他停泊要不要空間?
而且飛機的輪子又不像車那麼靈活
迴轉半徑都很大
哪能像停車場那樣設計


起飛降落的跑道兩條還不夠
大客機剛起飛.降落
在飛機離開那時 該區域的空氣是紊亂的
不能接著馬上起飛.降落
會大大提升飛機之渦流現象
就是大眾看到剛降落或起飛的空難


再說維修廠的空間也要非常大
航空零件非常多 也很大
倉儲中心要蓋在基隆港還是高雄港?
一架客機高度少說都好幾公尺到十幾
需要有大型吊具把零件吊上去
這些大型機具不用空間嗎?
或是把人吊上去打蒙皮

塔臺控制中心
有包括各式測量風向 風速 濕度等等的設備
就好比一座小型氣象站
隨時彙報該區域的氣象
同時必須監控飛機航程的氣象
你覺得地夠大嗎?


還有些貨機+貨櫃
這些笨重的東西不需要找地方放嗎?


綜合以上
這些機務人員不用休息嗎?


這些都還只是內勤上的


再說了
台灣什麼都沒有
全部都要靠貿易
有多少人願意真正面對這現實
還是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沒有稀土.石油.黃金.鑽石.鋼鐵.腹地小.天然能源匱乏(台灣80%都靠火力發電.煤.油都進口)
該死的綠色能源 效率非常差 渦輪機很難推動=生出來的電<該發電機用掉的電
還有台灣的糧食都要進口才能餵飽2300萬人

台灣出口倚賴的電子業正受嚴重迫害(大陸聯想華為 打ACER ASUS.美國IBM打台積電.韓國不用說了.泰國把硬碟搶過去.日本大家都知)
所以我們才從四小龍跌成這樣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
台灣能靠電子加工業撐多久?

從前台灣有機會爭取到
新加坡的港滬貿易轉運站
不知哪些天才跑去抗議
抗議某些港不該擴建
工程建案發不下來
新加坡就馬上把他搶去了
阿不是好棒棒!

太棒了
我們有很多遠見的朋友
覺得是財團與政府利益輸送(大家都知道的事 不然財團幹嘛砸錢? 還是財團有錢有閒做慈善事業?他底下不用養人? 設備機器不用花錢維持? 還是各位三路好友願意出錢蓋航空城?)
而且財團砸錢也是有賺有賠 看看高鐵就知了
我覺得我們不要搞利益輸送了 所有建設都是由國庫來
反正我們國庫有錢的很!
每年10兆耶 拜託花都花不完 放心
勞保+健保都沒問題的拉

還是各位願意向美國一樣
所得稅徵得很高40%左右?

還有選舉快到了
擦亮眼睛吧

ingemar wrote:
大大講得好呀!
「只要被徵收戶有得到補償金
沒有損失就合乎公義」

請問大大家有土地被徵收過嗎?
至少小弟我認識家有土地被徵收的,都沒有「沒有損失」。

公告地價3倍或公告地價加幾成,都還低於市價。
拿到補償金能不能買到原大小的地都難說了。

政府大多數的徵收連「以地換地」都不敢了,你覺得這種徵收的補償金能多「沒有損失、合乎公義」。


第一
補償不夠是補償法有問題
跟抵制財團開發是兩回事


第二
你有想過為何公告現值太低嗎?
wiki:「在選舉的制度下,如果依循上漲市價去照實調高公告地價,幾乎小至所有自有房屋的家庭;大至地主、財團企業的稅負都會經常性頻繁增加,造成得罪選民選票流失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避稅
地主偷錢在先了
吐回來不過分吧?


第三
正好相反
地主要的都是錢
誰跟你要地的?
這很簡單,就是利益分配不均,還有人想插一腳如此而已
itomakoto wrote:
我很想問為什麼有人...(恕刪)


反對航空城的~只有2種人阿!

就是地價便宜時還沒買到地

或附近房價便宜時還沒買到房的人

不然有開發對桃園絕對是好事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