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重劃區的馬路真的太小條了?

路是給人走、給車走的,本來就不應該在道路的空間上,設置可以供人停車的空間。更不應該將原本是人行空間的路肩,變成了道路的一部分,讓汽車有將機車從車道上驅之別院,造成車禍事故的用途

道路開得愈多,只會造成一種錯覺,就是馬路上的車不是很多,所以汽機車駕駛會認為,我也開車出門不會造成道路阻塞,所以就又多了一個人上路了!

在桃園,單向一車道、或是最外線的混合車道,會以3.5公尺來規劃,內線的汽車道則是以3公尺或3.25公尺來規劃,相比歐洲的外線車道只有3公尺寬,其實都是寬過頭的。透過道路寬度的擠壓,好處是可以讓駕駛不自覺的減速行駛,反而減少對其他用路人的傷害

一部車,寬度要小於2.5公尺,才領得到車牌,但多數車輛的寬度,約在1.8~2.0公尺寬左右,如果你在3公尺寬的道路上開不了車,請把駕照繳回監理站吧!
hammerchiou wrote:
桃園中路的道路規劃...(恕刪)

雖然我不滿意胖周瑜,
但是中路重劃區干胖周瑜屁事,
胖周瑜上任前中路重劃區就已經完成重劃、配地了.....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日本馬路也沒停車格設計,但沿途很多停車場,馬路看起來很整潔,中路要營造這種市容,勢必要建很多停車場

kanbin wrote:
日本馬路也沒停車格...(恕刪)

桃園的市區內找一下,其實會發現有不少小型收費停車場躲在巷弄之間

將不上路行駛的車輛趕入周邊停車場,不但可以讓道路更安全,還可以增加政府稅收,怎麼看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張是桃園中路區20米力行路的路口,單向有兩個車道,基本上一個車道一台汽車,開起來還ok
但若把moto車也納進來一起看,其實就有點擠了。



桃園用路人的行車習慣,汽車行進時會禮讓moto車,留出一條讓moto車可走的行車動線,讓moto車可以從道路旁穿越,以及能順順的駛進停等區。

但這禮讓moto車的舉動,由於目前力行路沒有路肩可供moto車做為行進緩衝空間,且moto車直接騎在路旁的道路標線上也危險,所以汽車得讓出更大的空間給moto車,因此讓兩個車道的汽車,彼此的行車間距變小了,低於車道設計時留給汽車的空間。

這可能是當初原設計者沒注意到的地方,畢竟設計理念與現場情況總是有點差距的。


再附上一張google map的力行路街景圖,一個車道一台汽車就滿了,Size剛好



目前車流量還不大,雖覺得車道很擠,當下尚可接受,但之後中路發展起來後就難說了
以上是小弟的汽車用路人親身看法供參。
cttseng wrote:
這張是桃園中路區20米力行路的路口,單向有兩個車道,基本上一個車道一台汽車,開起來還ok
但若把moto車也納進來一起看,其實就有點擠了。

以歐洲標準來說,並不會擠,甚至還寬了點

這種窄車道有個好處,你開車的人,怕與隔壁車道的汽車發生碰撞,反而比較不敢與機車同車道超車、逼車併行

cttseng wrote:
桃園用路人的行車習慣,汽車行進時會禮讓moto車,留出一條讓moto車可走的行車動線,讓moto車可以從道路旁穿越,以及能順順的駛進停等區。

那是車道太寬所造成的錯誤道路規劃設計與行駛行為。停等區這東西,甚至不該存在於道路上

cttseng wrote:
但這禮讓moto車的舉動,由於目前力行路沒有路肩可供moto車做為行進緩衝空間,且moto車直接騎在路旁的道路標線上也危險,所以汽車得讓出更大的空間給moto車,因此讓兩個車道的汽車,彼此的行車間距變小了,低於車道設計時留給汽車的空間。

機車的錯誤行駛行為,源自錯誤的禁行機車政策。把機車當成一部汽車,一台接著一台,排不進停等區就乖乖排隊,那來的問題

話說,我騎白牌車,已經很久沒進停等區了!要陪我玩乖寶寶運動嗎?實施以來,倒是看過好幾個崩潰而開始危險駕駛的四輪

cttseng wrote:
這可能是當初原設計者沒注意到的地方,畢竟設計理念與現場情況總是有點差距的。

把快車道縮減成3公尺寬,是道安會在民國97年開始的政策,只是多年來,只是雙北地區部分路段確實實施。別把以往的錯誤當成永遠的正確
cinnamon coffee wrote:
以歐洲標準來說,並...(恕刪)


按照這個01另一個網友的截圖的說法
縮減以快車道為主,而非兩個車道都縮減

快車道縮減寬度,是拿來增加慢車道寬度或另作機車專用道
目的是讓機車不用和汽車爭道
但桃園的作法是車道縮減了,也沒有另外把慢車道變寬或做機車專用道

有些幹道縮減寬度,目的也是增加一個汽車道,如大興西路由四線變六線
在別的城市三十米只做四線道可以有分隔島和路肩
但在桃園是硬闢六線道出來,車道變窄也沒機車專用道
只是讓機車和汽車碰撞機率變高
說中路的窄路很夠用的是已購戶還是代銷嗎??XDD
去年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中路的建案
看完之後我直接放棄

你對重劃區的期待是什麼??
對我來說, 就是悠閒的步調以及寬闊的空間
中路根本不符期待
中路除了線路地下化以外, 跟舊市區也沒有差別
只是現在的大樓比較新,
20年後??? XDDD

等居民以及商家入住之後
裡面就會開始亂了啦

你可以想像5年之後一樓店面開始有便利商店進駐
缺德台灣人打雙黃燈臨停在畫著紅線的單向道上
後方車輛逆向閃違停

下班時間排隊進自家停車場
一堆人衝來裡面找餐廳吃飯, 繞停車位
(重劃區能開的店都是餐廳, 很難是便當店)

這種重劃區我是不想住啦




Inspector wrote:
按照這個01另一個...(恕刪)

不是最外線車道就是慢車道,一條馬路上也是可以沒有慢車道的

機車不是慢車,是汽車、快車,本來就該跟四輪汽車走在同一車道上。當車道縮減後,汽機車用路人反而會更加小心,不敢同車道行駛,碰撞的發生反而會減少

真正的慢車,是腳踏車、老人老代步車,你把它放到一般汽車的車道旁,反而製造更多危險,還不如擴大人行道範圍,把腳踏車、代步車放上人行道的區域,確實隔離不同速差的車輛,提高安全性

klwei wrote:
說中路的窄路很夠用...(恕刪)

車道愈多、愈寬,只是讓人覺得馬路太空曠,多我一部車上路不會怎麼樣。反而製造更多的塞車
你要的寬闊空間,可以建立在人行道上,馬路兩端的建築棟距,並沒有因此減小

而且就是因為路太寬了,所以汽車用路人認為,停我一部車,又沒有把馬路完全堵死,停一下有什麼關係!那麼縮減車道寬度、路邊畫上紅線,讓違停會被後車趕,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cinnamon coffee wrote:
當車道縮減後,汽機車用路人反而會更加小心,不敢同車道行駛,碰撞的發生反而會減少

你能找出交通部縮減車道的用意就如你所說的嗎
如果只是你自圓其說,就太沒說服力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