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委員」和「村里鄰人士」們 繼續幹。
但為何 社區就開始看不到完整的財務報表?
整本"明細帳"呢?
有哪些住戶沒在繳管理費?
錢 匯給哪些廠商?匯進哪些戶頭?
做了些什麼工程?
有沒有公開招標、比價?沒有買貴吧
真的有委員接觸廠商、或包工程嗎?
為何委員們投票,幾乎都是同一家廠商中選(或幾家輪流)?卻不採價格標?
真的有驗收?要求品質嗎?
報銷與核帳的金額 都確實嗎?
不必要的「活動」,委員為何堅持要辦呢?
也不打折退費給住戶? 把錢花光?
1300多戶的社區,
估算 每一個月 應該有150萬元到200萬之間的收支,
不算小錢
但為何 帳目的交待,會選擇這樣低調「無聲無息」?
這群「萬年委員」平常行蹤不明,
碰著我們住戶,只會積極講「純住戶委員」的壞話,
要不然
就是「萬年委員們」集體大鬧管委會、想趕走「純住戶委員」,
以免妨礙他們「運作」管委會。
但結果卻是
帳目與公告 越來越銷聲匿跡,
這樣 對社區是更好嗎?
























































































